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你的地产营销认知,可能都是错的。”10个颠覆观点

日期: 来源:地产操盘手收集编辑:孙长毅

手哥推荐:长毅学友前几天的分享,在【地产操盘一起学】群里反响热烈,一下变成了地产操盘孙长毅学习后援团。


2022年10月13日,孙长毅做了一堂关于房地产营销的行业认知升级课。面对行业的现状,应该是时候,一起构建更准确的房地产营销常识了。

全文稿长达17000字,共140页PPT,阅读需要1小时+。研讨共进,需要更多同路人,【地产操盘一起学】与你同行。

作为成年人,我们其实都知道,很多时候,一个人要是产生问题呢,往往是因为自己觉得自己牛逼。

大多数时候,作为旁观者是看得清楚的,但当事人却不这么觉得,面对其他人含蓄的建议呢,也很难认同。

那一个人要是老产生问题呢,老牛逼了呗。

今天的房地产,产生的问题,可能就是和这个人一样。

不仅觉得自己牛逼,而且是二三十年里的老牛逼了。

诚然,房地产有牛逼的本钱:高速发展二三十年、带动几十个行业、不仅影响GDP,还是压舱石、营收单位为亿,不对,是万亿;等等等等。

无一例外,都是大,而且是巨大,应该是最大。

咱们业内人呢,平时嘴上挂着完成多少个小目标,连一线基层审批付款都是以万、十万为计算单位。

不仅咱业内人觉得,老百姓觉得也是啊,一套房都几百万啊。家底掏空不够,还得背上30年按揭,这也是最大的消费啊。

殊不知,所有人都觉得房地产行业大的背后,有一个个深深的误会。

这个误会,就是你会发现,客户的数量啊,非常的特别:房地产竟然是客户数量最小的行业。

你想想,一个楼盘卖十个亿,销售额够牛了吧。但如果一套房子按500万一算,也就只有200个客户。有没有算错零啊,没有啊,十亿除以500万等于200。十个亿,只有200个客户。

换一个角度,意思就是,如果一家规模还不错的房企,设立几个大区,进入十几个城市,同时做三五十个项目,忙乎一年下来,可能就服务了几千个客户。

对比一看,哪个行业会只有几百个,几千个客户啊。

咱不比那些优衣库特斯拉瑞幸咖啡苹果手机这些以百万以亿为单位的行业和大公司,就连咱们小区楼下沿街的拉面馆,一天就能卖出去几百碗啊。

看来,房地产客户数量不仅和别的行业差距大,而且,不是一个量级的。所谓量级,就是相差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按照平均购房率来看,基本上一个国家的人,要把房子轮流买一次啊,要差不多80年、甚至100年才能实现。你说,还有啥消费品的品类能和它比呀,全民消费一次,一个世纪就过去了。

所以,房地产是天底下客户数量最小的行业,没有之一。房地产也是天底下最没有回头客(复购率)的行业,没有之一。房地产更是全世界国家底层规律都很一样的行业,这一点同样也没有之一。

讲到这里,你会说,孙老师,我知道啦,我们行业客户数量最小,但小咋啦。你说说。

好,那咱们就简单说几点,这小啊,天然就会带来大问题。

第一个,客户数量小的行业,算账容易吃亏。

因为成本结构里,不经济。比如你花100万在售楼处做个影音室,就来1000人,平均一人看五分钟,每人成本1000元。稍微一想,你就会发现,这样的场景,和亏法,在过去二三十年里,比比皆是。累加起来,到了今天,亏法就受不了了。

第二个,客户数量小的行业,打法容易生搬硬套其他行业。

你怎么能学客户数量是你100倍的行业的打法呢?比如营销/广告/销售/品牌,这底层逻辑其实并不一样啊。地产营销被诟病那么多,人云亦云,说什么的都有,其实是因为这里没想通,全行业都在东施效颦。

第三个,客户数量小的行业,业内人因无回应更容易卷。

对于业内人这个个体来说,因为没当下要买房的客户理你,未来要买房的客户现在也没兴趣理你,长时间就处于没有回应的环境。心理学上说,无回应处就是绝境。比如你的朋友圈里几乎并没有人买房,所以基本上除了业内人没人给你点赞了。这样的行业,本质上很需要战略定力,但耐得住寂寞,对人来说太难了,就很容易作,作的人多了,组织就容易卷。

第四个,客户数量小的行业,知识很难积累,更难把这个知识复制。

比如,没有营销学的教授来研究房子到底该如何科学的卖。因为这研究面太窄了,学的人也太少了啊,不经济,划不来。例子我举的是教授,但其实你可以想想,为啥讲得好产品价值的售楼员,今天还不多,而且也不容易复制,道理是一样的。

还有没有第五个,有,有,有,好玩着呢。咱们今天这堂课,慢慢讲。

总的说来,客户数量最小,销售额又最大,天生有带着最大的问题。当时没问题,早晚出问题。

所以,你得遵循房地产的本质,依托营销的原理,探寻底层的算法,超越而不是解决当下的问题,这些就是咱们《哎,恰恰相反》的目的。

就像咱们开头说的,那个牛逼的人一样。当把自己想小了,问题就少了。

有句歌词不是说嘛,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老祖宗也说,低到尘埃里,和光同尘。

房地产呢,也一样。

能把自己想小了,今天面临的很多问题,就有解了:放下身段,从头来过。实事求是,精细运作。

能把自己想的小了,未来格局上就开了:把每一位购房者时刻装在心里,踏踏实实的为老百姓建设好房子,咱做好制造业;人们对美好生活里居住部分的美好向往,就是努力的方向,咱做好服务业。

房地产发展二三十年,营销总们的行业常识,应该是一致的吧!

哎,恰恰相反,是五花八门的。

客户数量最小的行业,天生带着最大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知识很难累积,更难把这个知识复制。营销总们对行业的常识做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其实就是印证。

过去几年里,我每年都会被邀请去不同的房企,给营销管理的高层做内训,每年都有二三十场的话,算下来,差不多有5000人听过我的现场课。每次开讲前,我会用五道行业常识题,让大家选一选。

非常有趣的是,“从房企总裁,到营销总监,再到案场销售”,答案不仅谁都不对,而且相差几十倍。

去宇宙第一房企去小房企状况是如此,去广告公司去各种营销服务公司也是如此,去董事会里给董事们讲课还是如此。

我们来看看这五道行业常识题。今天在上直播课的你,如果没做过,不妨一起来想想,你心里的答案是什么。

1,上海每年有多少人买一二手房?

2,上海安居客的新房站,每天有多少人登陆?

3,上海链家的中介,2021年平均每人成交了几套二手房?

4,一个在售项目公众号,每篇推文阅读量多少你是满意的?

5,20多年来,购房者更懂房子了吗?

第一道题:上海市每年有多少人买了一二手房?也就是说房子的套数除以这个城市的人口等于百分之几?其实问的是营销里的一个基础问题,就是你的客户有多少。大家可以看,我择取了2021年里4家不同规模的房企,346位营销总现场选的答案大家看。

抛开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我们先不谈。我们看到的是,大家的选择,全都不一样。而且,相差极大。而且,有些还竟然是均匀分布。

这好奇怪啊,市场容量、客户数量在任何行业的营销领域,不都是最先应该被共识的答案吗?但是房地产领域,并没有哎。

正确的答案是1-2%,而且每一年是不变的。

竟然,有26%的比例,认为每年买房子的客户数量,能占到这个城市人口的8%以上。

第二道题,上海安居客的新房站,每天有多少人登陆?安居客是过去十年里,最好的房产门户网站了。依然是和第一道题一样,就是大家的选择,全都不一样。而且,相差极大,十几倍。

正确的答案啊,也是最少的那个选项。

这一道题,几乎所有的营销总全军覆没。

其实这道题啊,想表达的营销费用使用的效率。面对这个结果,不由得会让我们反思:以往营销的投放费效报告,能是真的吗?房企从上到下,谈的全是假数吧。

第三道题,行业里最好的中介公司的中介,2021年在上海平均每人成交了几套二手房?依然是和第一道题一样是,大家的选择,全都不一样。

正确的答案啊,也是最少的那个选项,2021年平均每人仅成交了一套二手房。

这道题,有166位,占48%的营销总的答案,比正确答案,高了10倍以上。

营销总认为案场销售员平均卖十几套几十套,就会“生搬硬套”以为二手中介卖房也是。营销总认为案场转化率差不多是10:1,就会误以为中介平均带看个十次八次,也能成交一套房子。忽视了一二手房的基本面,新房是有限竞品楼盘的选择竞争,二手房是大量竞品房源的选择竞争,基本面和底层算法都不同。此处多说一个数据,二手房行业中介平均带看50次,才可以成交一套。我这里并不是说谁好谁差,而是二手房难度系数更高,更苦。

第四道题,一个在售项目公众号,每篇推文阅读量多少你是满意的?原来在公众号已经运作了近十年,行业已经有平均数几百的这样现实透明的答案情况下,大家还是满满的不甘心,有45%的营销总对满意的期待,是行业现实的10倍。

是的,有前三道的认知偏差放在那儿,这里不可能是满意的。

第五道题,二十年来,购房者有没有更懂房子?

我们的直觉告诉我们是的。所以,这道题的答案很统一,70%的营销总都认为购房者到今天已经快变成了专家了!

但如果今天售楼处培养个专业的售楼员都那么难,让他们讲好产品价值那么难,天天学习和实践,没个两三年都成长不起来。那凭什么购房者三个月就买好一套房子,看几个项目,就成了专家了呢?这逻辑好像不对啊。

这一道题,在我看来,是房地产营销最本质的题,是可以测量出营销管理者的段位的,因为背后是你如何定义你的用户的,你怎么定义,你就怎么服务,你就怎么创造价值。

如果前4道题,答案都偏差得离谱的话,各位觉得,本质题还有可能做对答案吗?正确答案是,没有任何变化,购房者永远搞不懂房子。

其实你不用太过于惊奇,几乎每一个行业,消费者都是不专业的。如果我问你摄影,红酒,化妆,汽车,乃至你经常做的理发,你会发觉,你能说出的道道,比你自己以为的要少得多得多。在每个行业真正的专业人士看来,消费者更是这样子。

而房子,由于是大宗交易,由于是非标产品,由于是超低频次,由于是市场波动,由于平均3个月购买时间短,等等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的关联作用,注定了懂房子的门槛,是消费品类里面最高的。

我做了几十场大大小小的培训下来,发现只要有房地产人在的地方,答案就一定和正确答案最相反的。其实不仅是营销,你也可以问问研发,问问土地,问问物业的同事,还可以问问乙方,听听他们的相反答案。

慢慢的,与正确答案“恰恰相反”成了我最不意外、意料之中,乃至无比肯定的答案。

每个营销人认知不一样,的确是这个行业里最大的挑战,你可以说,背后的逻辑是我们一切营销产生如此多问题的本因。

但同时,每个营销人认知不一样,是这个行业里最大的机会。

疲了没?油了没?佛了没?反着来就好了。

心理学里说,看见,即是改变的开始。

明白了恰恰相反,即是房地产营销的认知真正升级的开始。认知一旦升级,就不可能再退回去,因为它是单向的。

房地产每个项目都需要重新做一遍吧?哎,恰恰相反,需要重复。

我们前几天,刚刚度过了寒露这个节气。

二十四个节气里,有十二个节十二个气,寒露是节还是气呀?

虽然过去几年,每逢节气,刷屏稿塞满了朋友圈,咱们做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但这个问题我猜,咱们还真不好回答。

哈哈,不给大家出添堵的题了,我们来说正题。

节气稿,如果营销真的要做——

为什么今年的,和去年的,不可以是同样的呢?难道是,今年的节气和去年的不一样?

为什么你公司里杭州楼盘的,和宁波楼盘的,不可以是同样的呢?难道是,两个地方的人对寒露的理解不同?

刚才说的,听起来像是个笑话。

如果大家觉得举例节气稿偏激了,那咱们推而广之,继续:

一家房企里相同的户型,为什么每个楼盘画的户型图不一样,讲的也不一样呢?

一家房企里相同的产品线复制的楼盘,为什么每个楼盘的价值解读的不一样呢?

一个楼盘的公众号推文,为什么不能写好几篇后,改个标题反复的推送呢?

一个楼盘的公众号推文,为什么不能集团下发统一的产品/品牌/物业/等价值解读的文章呢?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

例子多了,好像印证了这个话题非常值得探讨:房地产不需要重新做一遍,需要重复。

马斯克好像是“重复”价值观的极致实践者。

SpaceX公司通过重复利用火箭,已经把航天运输的成本降低了10倍,最终的目标是降低到原来的1000倍。

今天西方不仅在芯片等高科技上卡我们的脖子,就连火箭也在利用重复卡我们的认知。

他前些天发射的星舰时说到,很多问题之所存在,仅仅是因为效率不够。你把效率提升上去,自然就好了。

我再重复一遍:很多问题之所存在,仅仅是因为效率不够。你把效率提升上去,自然就好了。

前些天我看到一个报道,是来自万科集团副总裁张海总的发问:为什么房地产每个项目都需要重新来一遍?

这句发问,或许就是整个行业里,所有的职能,从重新到重复的觉醒。

其实,房地产是最适合重复的,不仅仅只是一个观点,背后有它的逻辑在。你只要了解到,原来全天下的房地产属性不变、购房者同一个心态、一样的置业旅程、建造开发相同流程,还有本地地域属性的利好,你就会想通这个恰恰相反的结论:房地产不需要重新,你需要重复。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最适合“重复”的商业逻辑,都被我们这个行业遇上了。

今天营销存在的很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你一遍我一遍,每件事情重新来一遍。

原来,导致很多问题产生的动力,仅仅是每个人都想做一遍自己想要的样子。

重复本身就是巨大效益。

咱们来看看日常营销中,所用到的一个个营销道具。

与其说今天公司没有预算了,不如,去检查一下有多少重复的可能。

与其说大家加班太疲劳了,不如,去检查一下有多少重复的可能。

实在不行,自己想躺平了,也可以,先去检查公司里有多少重复利用的可能。

顺便说一句,重复是产生专业的唯一路径。

为什么人会那么容易犯错误,以及犯那么多错误呢?因为人只活一次啊!哈哈。

不信,你重复活10次,100次试试看。

全天下的购房者肯定都不一样吧!哎,恰恰相反,是同一个人。

乔布斯为什么说自己不做用户调研。因为他想清楚了一件事情,用户不是自然人,用户是需求的集合。

有点抽象是吧,没关系,我们把这句话,换到房地产营销的语境里来说。

我一直在普及房地产营销的常识,提出的三大基本原理,第一个就是:购房者都是超级小白。

这不是一个观点,而是一个可被逻辑推导的原理。

购房者天然具备五个属性=大宗交易 x 超低频次 x 非标产品 x 市场波动 x 3-6个月成交。

你会发现,每一个属性的背后,都会引起购房者的必然的心态变化,所以,全天下的购房者,都会因大宗交易而谨慎,因超低频次而担心,因非标产品而懵逼,因市场波动而彷徨,因3-6个月而急迫。

然后,他本能的会根据上述心态去做出各种利己的行为。所以:

他会因谨慎而封闭自己(不会说自己不懂,也问不出什么问题);

他会因担心而寻求信任的伙伴(想问问题,却担心暴露了自己的无知被利用,防卫售楼员坑他);

他会因懵逼而寻求知识解惑(那时候他需要更多的物料,回答他的诸多潜意识问题);

他会因彷徨而需求别人的鼓励(业内称为逼定,其实好的做法是带着爱和相信来推动);

他会因急迫而想要结果(看不了几套房就买,也很难提前太久去准备买房)。

这些“五重心态(而非五种,因为是乘法关系)”是几乎永恒不变的。

因为他在生物的最底层,机制非常稳定。

基于五重心态而带来的五种行为,也几乎永恒不变的。

因为他在行为模式的最底层,机制也同样非常稳定。

上述心态和行为,全世界都一样。与购房者是哪里地域的人,其实并没有任何关系。

有这个做基础,无论是客研,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产品经理等工作,你能守好中正,心中有底,把握80%的关键。

当你明白,天底下所有的购房者,其实是一个人。

你就能理解,为什么购房者永远问你三个问题:“在哪里,多少平,多少钱?”

嗯,简单到,深刻到约等于哲学上探讨的,所有人都是同一个人。

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了解了一个人,就了解了一类人。

推而广之,全天下的房地产人,也是同一个人。全天下的房地产营销人,也是同一个人。

这同样也是抽象能力出来的,因为你受限于这个范畴,你的认知和行为,是大概率被行业、组织、文化、流程注定的。

哲学家黑格尔说,逻辑先于事实。

只要逻辑成立的,现实中一定发生。

我今天讲述的,只是用一个个的逻辑,解释了发生的呈现而已。借用一个个现象,一起探索并解释背后的逻辑。

所以,我们就逐渐的串起来了一副全貌的图景,为什么中国房地产营销这样子,就有了这个“中国房地产营销的一切为什么”的公式。

这是一个乘法关系,由营销理论、购房者属性、从业者关卡,三者是相互作用的、互相影响的。

具体一点说,就是12个要素的乘法关系。所谓乘法关系,就是但凡有一项偏差极大,整体就一落千丈。每一个要素都是极限值,每一个要素都没有知识,没有一个要素都没有真实反馈。

从这个角度讲,行业里没有人能轻松穿越全部这12个要素。而这,就是5000个答案,答案各有不同,相差几十倍的原因。

你可以用这个公式,复盘过往发生的一切,会得出一些新的经验。你还可以拿这个公式,来推演你将要做的事,大幅增加成事的概率。

祝你成事。

研发的工作目标是把产品卷的足够好吧!哎,恰恰相反,是去让购房者知道你的好。

有一次我在给一家房企的产品研发部门做内训,其实他们请我,是想拉通研发和营销的内部关系,真正协同起来。

我就问他们,工程建筑景观精装客研,你们分工蛮细的。你们不同分工之间,能看得懂其他同事做的专业与否或者好坏吗?他们回答我了一个一样的答案:不能。

我又追问到,可是你们几乎每天都在一起协同工作哎,见也见得多,还不能啊?他们又回答我了一个一样的答案:最多能看到个表面。

如果他们不能,或者只能看到个表面。那么我想问题下今天听直播课,或者看这篇文章的行业朋友,你可以吗?

当天中午吃饭的时候,这位房企的集团研发副总裁给我讲了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真实故事,说他有一次在一个外部的商学院学习班里自我介绍说自己是做住宅研发的,他有个同学很惊讶,说到,住宅还需要研发吗?

听到这个问题,他更惊讶了,心想同学级别也是其他行业的高管,或者老板,就对房地产这么不了解吗?

我不知道大家听到这两个故事有什么感受。我会觉得,今天房企的研发,太多的精力花在应付内部各种各样的声音和反馈了。其实如果你听懂了这两个故事,你就知道,这些声音和反馈,几乎多数都是噪音。

因为,如果产品研发部门之间,都不熟悉彼此的专业。

想必,每一位购房者更是小白,各位售楼员也只能人云亦云,就连各位营销人也看不出多少。

因为,产品做的“有多好”,取决于购房者懂了多少。

所以,研发团队,去让购房者知道你的好吧。

如果你的产品真的没有竞品好,你也不用那么在意。首先,你会发现,好和坏的标准,在非标产品和解决方案里面就特别难评判。这就像评价一个人一样,更精确的说是只有特点,并不存在绝对的优点和缺点。其次,你会发现,说产品不好的,更多的并不是客户,而是业绩不好的售楼员和营销人。

借着研发这个话题,我们来说一说创新这件事:房地产行业的创新到底怎么样?

不知道什么时候,创新成了一件伟光正的事儿。好像不提创新,不喊创新的口号,不标榜创新的人设,行业里就没法混,日子就没法过。

这是iPhone 4,这是iPhone 14。你看到了什么?

同样的全面屏设计,同样的视网膜屏幕,同样的不锈钢一体化中框,同样的反面都是玻璃,同样的前后置摄像头,同样的iOS系统。

看到它们的样子,再算算12年的时间,再想想宇宙第一大市值公司苹果的实力和资源,你有什么感受?

所有的创新,本质就是难的。

难的感觉,你也可以理解为两个字,挣扎。像是溺水后的挣扎,像是垂死挣扎。对,创新的另一面,就是死亡这么残酷。

如果一个行业或者领域,没有死亡的危机,就不会有真正创新的动力。即使有危机,也大概率不会有创新的能力。

微创新不容易,颠覆式创新更难。

小领域里的微创新容易,大行业里的颠覆式创新太难。一个大行业的真正的创新,都是几十年为周期单位的。

手机,整个产品周期只有两次颠覆式创新,发明手机,和苹果手机。苹果手机挤牙膏目测还要十年,哪怕性能过剩,因为没有下一次颠覆式创新的影子。

一款汽车,五年一小改十年一大改。而整个行业,发展了100年才迎来一次颠覆式创新,从汽油车换到电动智能车。

再举个空调的例子,我大学毕业后在家电行业的空调领域,自从开利博士发明空调到现在,120年。10月6日晚上我参加一位老同事的婚礼,问老同事,现在的空调和15年前我离职的时候比,有什么不同,大家纷纷说没有任何不同。后来在我反复追问下,提到了说能效高了,更省电了。我继续问,怎么个省法,大家说比15年前省了约20%。

最后说说房子,房子呢,是人类有史以来,以百年为单位做创新的。或许我说的百年,还乐观了,可能平均下来,是几百年做一次颠覆式创新的。

所以,房子微创新有机会,房子颠覆式创新,这一代我们是看不到了。

我讲创新这件事,是因为这个话题和研发有关。我想表达的目的是,噪音,认知,跨界,本质。

我在用很多行业里跨界的信息,来尝试着让大家跳出这个领域,少卷一点。

更想让营销人和研发人一起,琢磨,协同,在购房者这一头,咱们还有什么价值输出,能够一起做的,能够一起做的更好的。

我很开心的看到,在房讯服务过的一些房企里,有的已经接受了这一概念。有越来越多的研发人,在发布会里,在短视频里,在营销物料的制作过程里,都站到了前台。他们积极的、自信的、有爱的,向购房者发出更加专业的声音。

拿完了一块地,投拓的工作就结束了吧!哎,恰恰相反,是拿完才开始的。

区位价值重不重要?重要。

房子=区位 X 产品。区位是前提,说它多重要,都不为过。

区位是地价,产品是造价。今天主流城市的房地产,地价超造价,或者远超造价。

区位价值难不难判断?难。

难到需要投拓部门团队,反复研究。

难到大老板自己需要每一块地,亲自看。

如果区位在房子里的比重如此重要,如果连开发商判断区位价值都这样难,你想想,“十年买一套房,3-6个月就买好,看过几个楼盘就下定”的购房者,会如何?

一定也会很难。同意吗?

也就是说,区位价值对于购房者来说,是既重要,又很难的事。

但凡难的事情,都有巨大的机会。因为,难的事情,首先很难判断,其次呢,大家都有畏难情绪容易绕着走,再次呢,难的事情想做成需要花的时间更多,反馈更慢,一般人往往等不到。

但凡难的事情,都值得我们多看一会。看看其中的价值链条里,相关方的需求是不是都被满足了。如果相关方的需求都没有得到“最本质的满足”时,就会产生创新创业的机会。当我们越能感同身受其中这些人的不易时,越会自然而然得出一个“这事一定可以做”的答案。

顺便说一句,每个人都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其实并不需要高深的认识、严谨的逻辑、宏大的视野;仅仅需要常识,或者说依然选择遵循常识。这也是我的创业心法之一。

一个投拓部门的土地价值报告,换到营销端里,就是区位图和销讲说辞。

过去20年时间里,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那张区位图,20年一成不变。

基本上,就是一张张地图的美颜版,加了些点位而已。

那今天的区位价值,还有什么可能?我从三个角度,给个答案,

一呢,是区位图的新做法。二呢,区位价值智造新流程。三呢,案场场景新效益。

天下有史以来最好的区位图,可能就是你我都知道的《清明上河图》,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这不,对应的我们今天的房地产楼盘的,就是郊外生态、水岸生活,都市繁华,和水岸生活。

这图,好在哪里,具象啊。什么商店社区教育医疗,都能看得见,一目了然。

还好在那里,热热闹闹的景象,人物惟妙惟肖,场景感也足,是咱们营销人想要的烟火气。

行,咱把这个特点,用在区位图里,不就完了嘛。

购房者乐于眼见为实,让项目周边在建和配套的城区,先用类3D的方式写实起来。看几个示意。
其次呢,一份拿地报告最重要的部分,关于价值研究的部分,传统区位图里反而没有。
那么就把最重要的逻辑,用信息图呈现出来,也看几个示意。
这俩一组合,其实就是区位图的新做法。
好看,一副超级信息图,瞬间和竞品区位的价值PK优势就出来了。也好讲,售楼员跟着说辞,一个个价值点的格子讲述下来就好了,相当于你给了他一套幻灯片。还好用,不只是区位图案场用,各种能用到区位价值的场景,物料等,都能重复增效。
自从这样的区位图诞生后,被迅速的口碑相传到几百个售楼处里,取得了超乎我们自己想象的赞誉。
二呢,是区位价值智造新流程。如何让组织里的特殊信息,不再因逐级衰减而减效。
传统的工作流中,你可以清晰的看到。基本上,对外做出的内容质量,约等于你制作团队里能力的最短板的那个人。而且随着工作流程越长,则沟通的偏差和失真越大。
为此,房讯做了一次尝试。我们在做区位图的时候,尝试跨过策划,直接和投资总对接。我们发现,把他拽进来,非常有效率,仅仅开一次15分钟的电话会,就把这块土地聊透了,然后再听听集团营销总和城市总的想法,直接做去,仅仅不到7天就可以出图了。不仅价值传递准确,还异常高效,省掉了太多流程里损耗。
有时候,和投资总开会,顺便把视频拍摄团队带过去,访谈的过程,其实就可以录视频,直接营销宣传视频号和抖音里拿来用了。
其实,这个做法,和让研发人员,走到前台,逻辑也是一样的。
三呢,是案场场景的新效益。
有没有发现,最高端的苹果店在用喷绘灯箱展示产品信息,不用LED屏,可为什么LED在售楼处里却变成了标配?都是一张静态的图,有必要吗?很大的可能是这样显得高大上,以及同行都认为这样“高大上”。
还是刚才那张图,你会发现,实际现场的效果,和人眼长时间观看的体验,远远超过LED。即使超过50米,视效上都非常震撼。
但是我们算笔账,区位图灯箱成本1万元,同样大小媲美灯箱显示效果的LED要50万元。
如果一个城市公司有10个售楼处,就是500万。
如果一个区域公司有40个售楼处,就是2000万。
如果一个集团公司有200个售楼处,就是10000万,1个亿啊!
仅仅把LED屏换成苹果店式的灯箱,上述这些造价,几乎就会变成了纯利。其实,整个地产行业,到处都是这样的场景,硬件花大钱,内容不花钱,基本没体验。
你看,谁说房地产越来越难过?遍地都是待创造的红利。
最后顺便说一句,这张图里的内容,是房讯对区位图的十大认知。如果你对于区位图这件事情更加好奇,欢迎你关注“孙长毅”的公众号,找到《什么是售楼处里最大的坑》那篇文章。这篇文章长达10000字,道尽房讯内容智造五年来对于区位图认知的全部。
购房者们买的房子是你努力卖出去的吧!恰恰相反,是他自己要买的。
你劝一个人花时间读一本书难不难?
你劝一个人花钱去上一门课难不难?
你劝一个人换一份工作难不难?
你劝一个人改变难不难?
如果你有过这样的体验,真真切切的感受过难度,你就会理解,劝人买房子有多难。你就会相信,买房是无法被创造需求的。
所以,营销人要接受一个真相,就是,房子不是劝他买的,是他本来就要买的。
嗯,就像是那个金句,在对的时机,遇到对的人。Timing这个词,非常适合于买房子。
Timing对,事半功倍。好比巴菲特说,去有鱼的鱼塘里去钓鱼。Timing不对,说烂了嘴皮子也没有用,就像所有人都不待见真正的水客一样。
从读一本书,到换一个工作,再到在一套房子,越是大宗的,越是困难的。越是低频的,越是更难的。越是市场容易波动的,难上加难。哪怕你的城市,房价已经翻番了,你去劝人,也依然如此。
而这,几乎也是所有4A广告公司,放弃了服务房地产项目的原因。因为房子,既无法创造需求,又无法重复购买,这与他们的方法论和组织的活法是相悖的。
我们接着说,你如果要走山间的夜路时,是不是希望有个伴儿。
哪怕这个伴儿就是你在路口刚遇见的,并不太熟悉,但因为途中更加不确定,所以一个看起来还算靠谱的人,两权相轻,你自然会觉得,还是一起走比较好。
买房子就是一个人走山间夜路。
我举的这个例子,说的就是购房者,和售楼员的关系,比起你需要他买房,其实恰恰相反,因为是他要买房子,他更需要你。
有一个证明这个过程的确是走夜路的数据,在二手房市场的大数据里,购房者第一次光临门店提出的需求,和他最终买到的二手房,有近90%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营销人来说,你可以减少所有激发购房者置业需求的动作。从“让更多的人知道”,到“让想买的人更愿意买你的”。
这句话直白一点,举个场景的例子就是说,你物料做的再好,不买房的人也不愿意翻。你做的再差,真买房的人也会反复看。
或者说,减少无效的同时,你要把你所有的精力和资源,增加到那些此刻最想买房子的购房者上。竭尽一切,为已经来到你售楼处的客户,创造一切可被提升转化的各种工具、物料、资源。All in 转化。
对于售楼员来说,你天然会被需要,甚至被依赖。你至少可以增加无穷的信心,因为购房者比你需要他更需要你。这句话直白一点就是,当你成为一个值得被相信的人,被托付的人,你就在售楼处赢定了。
或者说,如果你能看到他在这个过程中的无助、需要和想依赖的动机,并且愿意用你的知识去真诚的帮助购房者获得红利,那你就能持续获得超额红利。
售楼员可以帮助购房者获得什么红利?
购买过程中的置业提案红利,家庭资产配置中的资产投资红利,未来家人的美好生活红利。
售楼员自己可以获得什么红利?
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无论开发商做多少的动作,到最后,购房者得到的,就是售楼员这个人一个小时的服务。从这个角度讲,售楼员们会有无限大的机会,得到房企和行业更大的重视。过去流量为先,现在转化为先。售楼员一定会得到更高的底薪,更多的培训,和更大的发展的机会,以及更加被企业内部和社会尊重。
对于房企来说,新房的销售决定了,你怎么重视售楼员,都不为过,无论是招募、培训、培养还是激励。
经常有开发商问我,如何能让售楼员更珍惜分配的客户呢?
我这里提供一个办法,让他知道中介的数据真相就好了。
仅仅知道了中介2021年在上海平均只能卖掉一套二手房;
仅仅知道了中介2021年在上海平均一周都约不了2个客户看房;
仅仅知道了全中国的中介平均从业时间只有7个月;
仅仅知道了全中国的中介平均年收入只有5万块钱。
有一批售楼员的成交转化率就开始上升了,是否需要珍惜客户的问题,都不存在了。
我认为这就是诚实带来的力量。当一个人看见了真相,相信了真实,并且愿意诚意正心生活的时候,他就是一个真人,更是一个觉者。
多给楼盘打广告,营销就好做了吧!哎,恰恰相反,是广不了也告不成的。
这一个话题有点大,我们从四个方面给大家慢慢捋清楚,地产广告、媒介投放、房企品牌、降本增效。
地产广告公司这几年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什么呢?有很多表面的原因,但如果从“三大原理”出发,来推导,就发现是一个常识性的原因。
广告,广与告,在房地产领域都不成立。
广,购房者有且只有1%,事实是不广,或者单人成本千人成本高到离谱;
告,几百万的复杂产品,创意带不动,房子无法像消费品一样创造需求。
"仅仅是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我在一年半前培训过的一家房企总部,在广告公司月费总额上,2021年度比2020年度,下降了25%。实现的方式,是降价,以及多项目合并,以及重新共识工作内容。
今年房地产的形势更加严峻了,降价和更多项目的合并,开始弥漫起来,成为一个共识。而这一点,也更加印证了广不了和告不成的基本逻辑。
地产广告怎么办?
首先是看见不知道,看见不成立。
其次,如果我要给一个建议,那就是开发商和你合作的广告公司,在你们合作的项目上,共同开启转型升级:
从业内卷,转向购房者(少关注甲方卷需求,多服务购房者真需求);
从各种引流,转向案场转化(少做刷屏引流调性稿,不如在销讲词上下功夫);
从月费全包,转向按件付费(做完100件小事情,不如做好10件常用道具);
从广告刷屏,转向内容智造(海报稿少刷一点,长图文多做一些);
等等等等。
除了“地产广告”需要转型升级,对于“媒介投放”的认知也需要升级。
对于很多分销渠道来说,他们最大的红利,都知道是截客。这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很可能,购房者不是我们打广告找来的,是自己找上门来的。
这句话你如果觉得太极端,不妨想一想为什么安居客流量答案偏差十几倍,为什么链家坚持开门店。
因为新房的地域属性,楼盘有限供给,入市时间有限制,这其实就局限了一个区域的购房者可以买到新房的数量。
因为购房者对于产品了解有限不得不来,因为大宗交易的慎重不敢不来,还因为大宗交易无法轻易被创造需求只能满足需求他职能来买得起的,这其实就注定了开发商是更占据主动权的那一个。
其实,就像是你搜大众点评找周边饭店,买房搜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没有那么多种那么多量贩店。你把参数调低几十倍,大概就是找新房的样子。
这就是自来访被大大低估的逻辑。
当你想到安居客的真实流量数据被行业十几倍高估的时候,你就知道了,上真实的自来访数据,在你的企业里,一定会被大大低估。以及会被人为做低,分配到那些远不如安居客的媒体效果里面去。
说到地产广告,又提到了媒介投放,那么必然少不了要说说房企品牌。
这里也有个恰恰相反——
地产这么同质化竞争化,是不是更要做好房企品牌?哎,恰恰相反,是放弃做品牌。
房企品牌过往掉进去的最大的“坑”,就像我们开头说4P一样,生搬硬套消费品品牌,建立一套自嗨的逻辑。
小米手机冠名奇葩说第二季的冠名费是多少钱?1.2个亿。今天房企品牌部门的预算每年多少钱?一比较,你会发现连冠名一个四流综艺节目的费用都不够。于是瞬间可以觉悟:所有房地产品牌经理人的认知、期许和欲望全都是不合理的。
第二个坑,就是地产人眼中的品牌几乎一点都不等于购房者眼中的品牌。
To B和To C,我们来看一下,地产人和购房者的需求点完全不同。
房企品牌的本质,基本是创造业内人内卷的游戏,卷的回响就是品牌发声。作为第一大行业,上千万人相关从业者,它有卷的合理的需要,某种程度也是必要。
所以,房企品牌人,可以不做c端品牌,多做b端动作。还可以少提品牌概念,多做品牌落地工具赋能一线。
最后,如果说,地产广告要转型,媒介投放费效低,房企品牌没法做,这个话题的恰恰相反,能给开发商带来什么呢?
我想,那就是房企自上而下,人人都有关系的“降本增效”。
今年年初的时候,一个业内TOP房企副总裁找我喝下午茶聊天,说现在最头疼的是每年有十几亿的营销投放费用,公司原定要求今年降低20%,连降几年,不知道从哪里降,更不知道如何和团队共识。
我盯着他的眼睛说,为什么不可以一口气直接降到十几亿的20%呢?他直接就惊掉了,很久没缓过神来。
但我知道,这句话对他,开始生效了。
做营销的都知道一句名言,我知道我的广告浪费了50%,但我不知道浪费在哪里。可是,这句名言可是说的消费品啊,有那么多客户基数的情况下,依然浪费50%。像房地产这样客户只有1-2%基数的行业呢?你觉得浪费的百分比会是多少?
投放,在房地产新房的行业里,就是营销人自己的安慰剂,以获得一种“不得不投不敢不投”的安全感。连安慰剂医学证明还有33%的作用,你觉得可以砍掉百分比多少的费用呢?
其实,只要你能有机会看见任何一个房地产行业媒体后台真实的数据,你会油然而生绝望感。你会发现你做的很多花费的事情,不仅造了你很多精力,而且没有什么结果,更没有太多的意义。人唯有体会到无比真切的绝望感,才能产生出真实的有力量的希望感。
策划007们熬的大创意够新了吧!哎,恰恰相反,是一百年前就有了的。
有一天,我看到了1934年上海开发商给购房者看的内容,距今88年了,发现和今天其实也一样。
一个因果律。请大家看一下里面的内容。这个普利房产,当年就在我公司现在所在的隔壁马路,南京路上。
当机立断。我们再来看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活脱脱的,说的就是购房者我们刚才讲过的心态和行为啊。
人生中还是第一次诵读文言文的房地产文案啊,哈哈,这太需要文化了。
这里还有一篇别墅洋房的稿子,if dreams came ture。多美的标题,旁边是它的平面图和手绘效果图。哥伦比亚花园,位于今天上海的上生新所旁边。
我们以为的创新,可能是个我们自以为的幻觉。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企划人的红利,因为再过88年,还是这些东西。
所以,不是策划人决定购房者看什么内容,是购房者决定了策划人的工作内容。
策划人不知道该如何做内容时,从“帮到购房者”的角度出发,一切就简单了。
策划人不知道该做什么内容时,从“购房者用户旅程”的角度出发,去填空就好了。
一个个节点,就是一个个场景;
一个个场景,就需要适配一个个内容;
一个个内容,就需要用一个个工具;
一个个工具,就可以一次次重复的用;产生效益。
从策划人现在的工作流程,转变成购房者的用户旅程,往恰恰相反的方向想一想,好内容的可能性就出来了。
最后一个恰恰相反,我们来说说内容吧。
内容就是策划、文案、设计的配合吧!哎,恰恰相反,是认知观、产品观、方法论的结合。
通过前九个话题转变了认知之后,你就会发现虽然营销线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当购房者真正需要的时候,他能找到的东西比想象的少的多得多。
我们会看到,一家楼盘的详情页,都没有一个餐厅有内容。
我们还会看到,两毛钱一个的垃圾袋,价值梳理都比房地产做得好。
让我们来看一段18秒的视频和产品详情页,还有垃圾袋的产品价值梳理和内容演绎的方式。
当购房者习惯了这样的内容,来到售楼处看到我们的物料,在线上看我们的信息,会是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
所以,信息越来越透明的时代就不需要营销人做物料了吧!哎,恰恰相反,是需要做更多。
我们来看每一个项目价值梳理中,可能都会遇到的楼间距。
高层楼间距73米。该如何做内容表述开阔呢?
嗯,可以文字描述一两百个字,说多宽说视野多好。的确,差不多整个行业全是这样做。
房讯是这么做的,用一架波音747飞机的长度和它对比。是不是让你觉得很间距大?哦,原来飞机没有想象的长呀。
我们继续,如果这样呢?可以停一架波音747飞机。多了一个“停”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觉得更大了一些,因为“停”这个字,让你的大脑自动化反应了到了飞机场的,机场更大。
我们再继续,如果这样呢?可以停两架波音737飞机。一架变成两架了,虽然并没有一架长,但你的感觉呢?好像更长了。
在我在2015年停掉杂志媒体,All in内容智造的初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原因是处于内容付费的早期,很多房企还没有这样的认知和习惯。那时候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就是TED演讲,不是某个演讲的内容,而是它风靡全球背后的核心逻辑。
创始人克里斯安德森说,我一辈子做的事情,就是让事情容易被理解。
我瞬间也更加笃定了,房地产内容为什么这件事值得做?因为购房者都是小白不容易理解啊,所以被理解的需求一直都在啊。
克里斯安德森又说,事情容易被理解,类比的手法是最重要的。所谓类比,就是在已知和未知中,搭建一座桥。
购房者对房子的价值未知,但购房者对生活里熟悉的场景已知,所以,飞机,飞机场就都是楼间距的“桥”。同样,房讯也是已知的开发商和未知的购房者之间的“桥”。
上述描述好楼间距的几种方式,其实就约等于如何是做好内容的本质。
我们找一个更复杂的需求,来拿房企发布会来做例子吧。
发布会是一件特别复杂的事,强如乔布斯罗永浩雷军,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内容智造上面。我们就在想,房企发布会的内容,是怎么区分段位高低的呢?
第一个段位,是从0到1,是从一场普通的发布会,进阶到一场超有内容的发布会。毕竟,这个行业,大家还是习惯把钱花在舞美和各种形式上。
第二个段位,是裂变式发布会,即能不能把它的内容重复用10遍20遍。比如一条产品线的发布会,全国各项目标准化。
第三个段位,如果一家企业开新中式发布会,开五年,这个行业就没人叫新中式了,这叫抢占主题发布会。
第四个段位,如果你愿意造一个年度人造节日,在固定的时间开发布会,你会发现有更多的利好,可以拉平组织内部,拉平市场的期望,而且享受时间巨大的复利。
第五个段位,就是知识分享大会,大部分的发布会还是讲我多牛逼,其实也可以转换为分享我是怎么做好的,我能帮助到你,启发与利他。
看,都是发布会的内容,但如果抓住了本质,利用产品观和认知观,进行升级,就会细分出不同段位,创造出足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满足不同房企需求的服务。
所以,专业高手不是比具体的内容高低,专业到了某个程度,向上比的还是认知。
可能过去四年,但凡你听说过的发布会,内容很可能都是我们做的。
当我们的房企客户在按照这五个段位进化自己的品牌发布会时,取得了一些超出想象的效果:一场发布会的PPT,有的企业连用了4年,在很多重大场合用了上百次。有的房企区域公司想开场发布会,总部会给他所有的内容,连演讲者都外派给他,他只需要提前10天找个场馆找个活动公司拉块屏,就可以开好了。
再来说点短视频吧,看看它。
我们来看,这是一个二三线城市高端项目的中岛台,很多购房者很难想象这可以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价值,反而会觉得很碍事。有的售楼员就会说,你如果不喜欢你可以砸掉。是的,小白对上小白,购房者对上售楼员,就是这样的情况。用户是没错的,售楼员也没有错。
我们就在想,怎么表达它的价值。如果一件事情是对的,它也应该是简单的。何不就把目标客户的生活方式,拍成视频、照片,直接给他们看?
紧紧围绕一线销售的难点,从一张空镜,变成了一张生活方式照片。
紧紧围绕物料演化的趋势,从一张平面的生活方式照片,又变成了一段生活方式小视频。
照片是怎么变成视频的呢?
原来是先拍视频,同步截屏高清照片的。
我们来看,这段20秒的小视频是用来展示西厨中岛台的,它是一整条4分钟小视频里面的其中一部分。正如上图所示,所有的像突出的产品价值点,拍摄前全都考虑到了,在一条4分钟的片子里,串联了起来。既可以整条使用,又可以切割使用。既可以截屏照片,又可以迅速产生一堆海报。既可以线下播放使用,还可以放到视频号里。
一条4分钟的视频,百分之80的物料就都有了。而这一切,从开始到交付,仅仅需要10天。
除了快,还比想象中便宜很多。现有同品质的市场价格,大概成本降低了3-5倍。
类似于这样的内容方式,我们还有很多,再此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如果后面再有机会,我们可以单独用专场来讲述内容,相信在有了认知在台阶的情况下,对于内容的实践,可以更好,也更快。最后给大家放几张思维导图。
2023年的2月22日,我将召开孙长毅的第二场知识发布会 。今年第一场我讲述了“购房者红利”的主题,明年我准备来做“内容智造”的这个主题,准备用两个小时,一次讲透做好房地产内容的道法术。
我也正在备课中。欢迎大家关注。
最后,我们来做一下总结。
房地产营销简单吗?简单,因为它是最基础的常识。但相信常识,则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所以,工作就是修行,是常识实践场。
房地产营销简单吗?简单,因为它几乎不会变。哪怕到了元宇宙里的房产,也是这些内容。所以,一旦掌握,持续精进,享受复利。
其实,每个行业都是习以为常,都在追求还能怎样。
因为,习以为常是人的常态,惯性,所以没什么,不用太焦虑,也不用自己太否定自己。请允许自己是个习以为常的人。发现它,接纳它,然后才是改变它。慢慢来。就好。
在准备今天这堂直播课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今天说出房地产行业是最好的,会是怎么样,业内人士会不会说你疯了?
但是看多了历史,看过了技术变革,明白了经济周期,就会发现,你会逐步丧失评价一个行业当下是好还是坏的欲望。你会有一种更达观的心态,填满了原本二元对立的态度。
如果你转行,是因为你优秀的话,我祝福你。
如果你愿意留下一起推动改变,我也祝福你。
百分之百的人都想进步吧!哎,恰恰相反,真正学习的人只有百分之一。
各位看到这里,你就是那百分之一。愿我们持续保持如此棒的投入和习惯。
有一次我在外面听课学习时,老师打开了这张图片,问全班同学:请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
同学们七嘴八舌,说看见砖头,说墙,说青苔,说围城,等等。
此刻,也请你仔细看看,看到了什么。
老师后来问道,你有没有看到一个烟头?
说完这句话,一个班级四五十位同学,有两三个反应快的,说看到了。
此刻,也请你再仔细这张照片里,看看是否有一根烟头。
慢慢的,看到烟头的同学多了起来,但是呢,还有一多半没看见。于是,老师跑到投影幕布前,指着亮起的白点,说,这就是一根烟头,它插到了墙缝里,烟和砖缝合在了一起。
这时候,全班同学,说哇哦,这样啊。
接下来,老师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话,他说,此刻,你还能装作看不到这个烟头吗?
全班同学瞬间安静了,安静了好几秒钟。大家摇摇头,明白了老师的寓意,和想要教授的内容。
烟头,看见了就是看见了。你再也回不去,再也做不到装作看不到。
今天,十个恰恰相反你看见了。你再也回不去,再也无法装作看不到。
你一旦看见了,就永远看见了。
这是我分享的全部意义。
谢谢大家。
孙长毅
2023年10月13日 晚
送给大家两个恰恰相反的彩蛋。
分销费率那么高,房企自建外部销售渠道是出路吧!哎,恰恰相反,是死路。
激励售楼处的售楼员应该低底薪高提成吧!哎,恰恰相反,是高底薪低提成。

只发优质内容的知识星球

999元,与1000位全国【地产操盘手一起学习】精进。

龙湖的独门兵器 | 命运相逢在2022
滨江:何以如此生猛?  |   金茂:不服输的豪宅发展史
地产增长见顶之后  | 2022,地产没有奇迹
我做镇长这一年:文旅小镇的进击
地产营销的底层逻辑,早已经变了

品牌:万科 | 碧桂园 | 金地 | 金茂 | 世茂世茂2 | 融创 | 建业 | 中南 
豪宅:北京庄园北京庄园2 | 霄云路8号1 霄云路8号2 | 北京壹号院 | 世茂龙胤
小镇:桃李春风1 桃李春风2 | 理想小镇  | 小镇体系小镇体系2 | 小镇发展史
品类售楼处售楼处2 | 售楼处3 | 1产品线 2产品线 3融创中式 |10大产品线 | 豪宅豪宅2 | 社群 | 图表 | 
营销:精细营销管理 | 大盘营造手记 | 小镇爆款设计 | 营销创新19式
如果觉得不错,那就点 在看
点了在看,下次推送,你先看





















相关阅读

  • 孙长毅:中国房地产营销,开启第二段生命

  • 2023年2月22日,我将“孙长毅的大客厅”从第一站上海搬到了深圳,在这个锐意进取的改革创新之都发布【内容智造】,有着非凡的意义。深圳改革开放了40多年,今年是第45年。假若Ta是
  • 中纪委出手!金融业苦日子来了?

  • 这两天的市场,感觉有那么一丝丝的弱。尤其是今天,又到周五,市场短期跌幅有所扩大。很多人在疯狂找原因,我看到说法最多的就是昨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官网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坚决
  • AI大战高考题。。

  • GPT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今天看到一张图,据说是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用2022年的高考题测试GPT之后得到的结果。GPT整体上还是很厉害的,客观题里面,全部126个样本数达到了76
  • 又有惨案。。

  • 今天大A又有惨案,某公司因为一则公告直接“喜提”20cm跌停板。为了方便吃瓜,先给大家串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起初是去年12月9号,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和某行业专家“胥某”合资成立
  • 股神来信,说了秘方。。

  • 周末每年一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来了,这几年老巴写的信越来越短,2016年多的时候还有28页,去年已经降到11页,今年只剩10页了。不过考虑到老巴已经92岁,掌管如此庞大的资金并且还能头
  • 一直在路上,一直做菜鸟。(狗哥日记)

  • 开个日记专栏,专门用来记录每天的一些所思所想,也用来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没有啥干货,也没有啥套路,就是日常记录,写给微信上的好友看。以后每个月都坚持更新下去,先坚持一年其余
  • 到底怎么才能让自己更值钱!(狗哥)

  • 大家好,我是狗哥。今儿想和大家聊一个话题,“怎么才能让自己更值钱?”在聊之前,我先说个事儿。我问大家一个问题:猪肉、羊肉、牛肉,哪个肉最便宜?那么我们肯定都知道答案,猪肉最便宜
  • 没资金,没资源,我教你怎么赚钱。(狗哥)

  • 前两天,被团队“吐槽”了,说我应该多写点“干货”,少发点自拍。我看了看,我写的很多内容都是挺不错的,至少很多内容都是花了“学费”真金白银换来的,怎么能不算干货呢?他们说:你别忘
  • 我,月薪 2 万,不敢看老家同学的朋友圈

  • 作者:十点小嗲来源:十点读书 (ID: duhaoshu)01当发小手握小镇两套房时我自我怀疑了近期,出现了个新词:“小镇贵妇”。来自知乎一位博主的感慨。作为一名在大城市打拼多年的都市丽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那些会做饭的地产男人 | 手哥

  • 如果你胖,当你双手捧起一本书时,别人也会认为你在点菜。好像做饭跟男人不搭边,在家庭中,大多数是女性承担了餐厨类事务。那些生活场景的设置中,也是让“妈妈”角色在厨房,餐厅里周
  • “花再多时间在案场说辞,都值得” | 8秒就定房

  • 《得到》APP听来的:摘抄如下——你刷视频时,是不是很多开头是这样:“如果你想35岁达到财富自由,一定要做的5件事你必须知道,尤其是第5件事,视频有点长,先收藏再看,请耐心听完,你会有
  • “七年饮冰 难凉热血”:一个地产创业老板的心声

  • 做到央企集团营销总经理,挂靴而去,创办合硕机构,做小而美的服务方。第一年,做到百亿,第二年约200亿……基本上年增100亿的速度疯长,今年第七年。从代理,孵化出资管,商业运营,科技,顾问
  • 北京楼市的三张面孔

  • 你的选择,价值千万。我的意见,价值百万。北京买房子,先问问镇长真的长见识只为有远见的清醒购房者,提供价值服务。一对一咨询最新最火最好的楼盘,可以加镇长微信:zhenzhang2020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