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补息禁令叠加资产荒 银行理财配置逻辑正在起变化

日期: 来源:证券时报收集编辑: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好发不好做”——4月重回正增长轨道、看起来如火如荼的银行理财,目前又遇到了新烦恼。

  好发,是指产品发行相对容易;不好做,指的是优质资产欠配。在投资者风险偏好趋向审慎的情况下,债券和存款就成为了银行理财配置的绝对大头。随着“手工补息”被叫停、债市震荡走弱、城投债发行规模与利率持续走低等因素相互交织,“资产荒”呼声又在业界响起。

  银行理财该拿什么去补抵中高息资产,成为了更多金融市场参与主体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高

  “现在有个说法,禁止‘手工补息’后,高协定利率的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和理财转移,因此4月M1(狭义货币,大占比是单位活期)增速罕见转负,同时理财规模增长较快。不过,这对理财也是种压力,因为理财之前是很积极地配置协议存款等补息存款的,现在没有‘手工补息’了,高存款占比产品的报价肯定是要下台阶的 。”某银行理财公司的固收投资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根据上述固收投资负责人的采访回复,我们不仅了解到M1增速回落、理财规模激增的一些原因,也可以看到禁止“手工补息”后银行理财需要面对的潜在挑战。

  证券时报记者查阅官方数据发现,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的2021年,当年年末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31.19万亿元,其中投向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占比达到11.4%。此后理财产品开启净值化转型,为了降低净值波动,理财产品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一路加码。截至2023年年末,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29.06万亿元,投向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占比达到26.7%。

  这也意味着,截至去年年末,庞大的银行理财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持仓规模高达约7.76万亿元。当然,这里面有多少是补息类存款,尚未有权威的统计公布。不过,中信建投对手工补息存款的规模做了测算,推测手工补息存款规模约为20万亿元,主要集中在大行和股份行。禁止“手工补息”预计会使2.5万亿元活期存款转移,约占M1的2%。

  普益标准对2024年一季度理财产品的持仓数据做了统计分析,称一季度新发理财产品的持仓中“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为84.8%,较去年四季度提高了2.66个百分点。按产品类型来看,开放周期越短的产品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依赖性越高。开放周期在90天以下的各类固收类产品,持有的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均在25%以上,开放周期为1天的产品持有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占比则高达47.4%。

  高存款产品不吃香了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多位从业人员获悉,理财产品收益下降或新发产品基准下行,并不全是 “手工补息”被禁所致,更多是受债市震荡走弱的影响。他们还表示,眼下高存款占比的开放式产品,尤其是一些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确实出现断崖式下跌,“不像往常那么吃香了”。

  来自上海国际货币经纪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初,评级为3A、期限为3年的协议存款报价区间为2.6%~2.85%,评级为2A+同期限品种的报价区间则为2.75%~3.2%;评级为3A、期限为5年的协议存款报价区间为2.9%~3.18%,评级位2A+同期限品种的报价区间则为3.3%~3.6%。3年期、5年期协议存款的报价中枢,分别高出同业存款报价中枢54个基点、85个基点。从理论推断,高存款占比的开放式理财产品,投向协议存款的收益可能要回吐50个基点,甚至是80个基点。

  在上述情况下,一些极端案例的出现也不足为奇了。普益标准监测的某只现金管理类产品,今年一季度末的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高达53.49%,属于高存款占比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在“手工补息”禁令发布后的首周,该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由4月8日的2.08%骤降至4月15日的1.63%,下降幅度高达45个基点。

  理财配置逻辑已起变化

  禁止“手工补息”后,机构对于理财配置的逻辑也开始出现了分歧。

  招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团队称,银行理财或将减配存款类资产。根据各理财产品披露的前十大持仓数据,今年一季度理财配置公募基金资产的规模为0.7万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配约0.1万亿元。该团队认为,4月理财规模大幅增长,理财公司正在继续增配公募基金,且二季度以来市场表现有所起色,理财或增配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

  中信建投固收团队则认为,“手工补息”操作被禁止后,存款作为稳定净值的压舱石,具有较强的配置刚性。即使取缔了“手工补息”,理财资金也还是会配置存款,只是会在银行主体上向尾部下沉,较难更换赛道。当然,也有部分资产管理机构会转向投资债券类资产,以寻求更高的收益和风险调整后的回报。

  普益标准表示,理财资金的资产配置可能需要采用更加复杂多样的策略,比如增加另类投资、跨境投资以及使用衍生品等,以挖掘潜在的投资机会。配置策略的重点方向,一是关注长期债券,尤其是在货币政策宽松环境下,长期债券可能提供稳定的收益来源,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助于缓解债市资产荒,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二是增加对黄金、高质量债券等防御性资产的配置,保护投资组合。

  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一名资深的理财投资经理则表示:“我们会比较关注同业存单、中短期债券中的利率债,用这些来弥补票息。”


相关阅读

  • “固收+”基金业绩回升 九成产品年内收获正收益

  • 中国基金报 张燕北得益于各类资产的良好表现,今年以来“固收+”基金净值集体“回血”,近九成产品年内斩获正收益,上百只基金收益率超过5%,不少产品净值创出成立以来新高。受访基
  • 十字路口的中国S市场:向左还是向右?

  • 证券时报记者 张淑贤  被视为私募股权市场退出缓冲带的S市场(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在经过3年高速增长后,突然掉头向下。根据执中ZERONE统计,2023年,中国私募股权S市场交易额为740
  • 6月起,这些新规开始施行!

  • 六月起,一批新规开始施行明确粮食加工不得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供电企业应当在消除停电原因后24小时内恢复供电,优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手续……六月起,一批新规开始施行,事关
  • 我市举行盘活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宣传推介活动

  • 5月31日,由市财政局举办的“双鸭山市盘活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宣传推介活动”在新兴广场、松江国际购物大厦举行。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推进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工作,拓宽
  • 六月起,一批新规开始施行

  •   明确粮食加工不得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供电企业应当在消除停电原因后24小时内恢复供电,优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手续……六月起,一批新规开始施行,事关你我生活。  粮
  • 黑龙江省国有资产资源盘活平台正式上线

  • 5月30日上午,黑龙江省国有资产资源盘活平台上线启动仪式在省财政厅举行。即日起,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登陆盘活平台门户网站(http://phpt.hlj.gov.cn),查看待盘活资产资源预告以及交
  • 多家银行暂停无卡取款业务

  • 近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于5月24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款功能中的预约取款服务。无独有偶,几天前农业银行也宣布自5月9日起暂停掌银无卡取款服务。而此前,包括建设银行、

热门文章

  • 嘉祥:农技服务进大棚

  • 掌上济宁讯(记者 王粲 通讯员 李超 郑春丽)人勤春来早。连日来,济宁市嘉祥县金屯镇高庄村晓君家庭农场的大棚圣女果已经开始采收,一派繁忙景象。走进嘉祥县金屯镇高庄村晓君家庭

最新文章

  • 工伤保障,不能卡在半路上

  • “检护民生”亮剑破解职业病诊断难题工伤保障,不能卡在半路上申请工伤认定,却卡在了职业病诊断上;转向职业病诊断,又遇上了属地卫生机构无诊断能力、职业史证明材料不全等难题…
  • 四部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 证券时报记者 郭博昊  6月4日,工信部等四部门公布首批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联合体。联合体由包括比亚迪、长安汽车在内的9家车企和相关的9家使用主体构成。
  • 国资委“升级”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目标

  • 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6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分别提出到2025年和到2030年推动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