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声速化学: 10 小时内完成 1536 个微量化学反应的高通量自动化合成

日期: 来源:RSC英国皇家化学会收集编辑:格罗宁根大学团队

研究背景

苗头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是药物化学领域专注的目标。创建并筛选庞大且具有分子骨架多样性的化合物库是发现苗头化合物的首要任务。依靠传统的单个化合物的合成来创建化合物库并进行逐一的筛选,低效,繁琐且成本高昂。高通量自动化合成与筛选技术平台由此应运而生。

具有代表性的高通量合成与筛选技术包括 DEL (DNA-Encoded Library,DNA 编码化合物库)、FBDD (Fragement-Based Drug Design,基于片段的药物研发)、SBDD (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







而作为以上高通量合成与筛选技术的另一种替代方案,Alexander Dömling 教授团队利用 ADE 技术 (Acoustic Droplet Ejection - 声控微滴喷射技术)并将之应用到 16 个具有显著化合物骨架多样性的多组分化学中,实现了微量化合物的高通量自动化合成,在十个小时内完成了 1536 个纳摩尔量级的微量化学反应。

构造出的化合物库通过自动化分析平台进行了高效快速地结果分析与数据输出,为不同底物的反应活性和限制范围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并可用于反应条件的后续优化。同时,基于1536个反应所对应的 1536 个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系统性的化学信息学和成药可能性分析,由此构建的化合物库可用作苗头化合物筛选的一个分子库储备。

与该团队以往关于高通量合成的研究报道不同,该研究同时以 16 种多组分化学反应类型为基础进行了平行合成,每个多组分化学反应类型随机设计了 96 个不同的目标化合物,构建出了一个具有 1536 个目标化合物数量大小的分子库,运用声控微滴喷射技术快速地完成自动化反应投料后,目标化合物的反应结果的检测及分析均由自动化分析平台完成。

基于 16 种不同化学反应的 1536 个反应,用于高度多样化的小分子库的平行合成。1536 孔板左右两边的绿色方框中为对应的化合物骨架。质谱分析结果在 1536 孔板上用三种不同颜色代码表示(蓝色=无产物生成,黄色=中等产物生成,绿色=主要产物生成)。从不同的化合物骨架中随机再合成的化合物(红框)的结构以 mmol 为单位显示在上下方的蓝框中以及它们的纯化收率。

值得提出的是,一方面该研究工作以多组分化学反应类型为研究对象,多组分化学作为有机化学反应中的一个分支,具有原子经济性,反应条件温和,官能团耐受,一步反应,且化合物结构多样等突出优势,能够极大满足高通量实验对化合物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该研究采用的声控微滴喷射技术完全避免了其他高通量自动化平台所须采用的枪头移液,省去了高昂的枪头成本,并避免了可能由枪头带来的交叉污染。更重要的是,通过声控,能精准地将微量液体从指定的原料板孔转移到指定的目标反应板孔,极大地节约了物料成本,从而实现了构建微量型化合物库从合成,筛选至储存管理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该成果以 “Chemistry at the Speed of Sound’: Automated 1536-Well Nanoscale Synthesis of 16 Scaffolds in Parallel” (《声速化学:基于 16 种化学反应类型,1536 个化学反应的纳摩尔量级自动化合成》)为题,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 Green Chemistry 上。

论文信息

Chemistry at the Speed of Sound’: Automated 1536-Well Nanoscale Synthesis of 16 Scaffolds in Parallel

Li Gao, Shabnam Shaabani, Atilio Reyes Romero, Ruixue Xu,Maryam Ahmadianmoghaddam and Alexander Dömling* (Alexander Dömling*,帕拉茨基大学)

Green Chem., 2023, 25, 1380-1394
https://doi.org/10.1039/D2GC04312B

作者简介

高丽 博士

格罗宁根大学

本文第一作者,高丽,博士,从事药物化学领域和多组分有机化学合成,专注于高通量自动化合成与筛选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与发展。发表 SCI 收录刊物论文 8 篇。2022 年博士毕业于格罗宁根大学 Alexander Dömling 教授药物设计课题组。现任职于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从事 DNA 编码化合物库的研发工作。





Alexander Dömling 教授

帕拉茨基大学

本文通讯作者,Alexander Dömling,博士生导师。现任教于帕拉茨基大学。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多组分反应和大环化学的设计开发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同时,他在神经炎症、免疫肿瘤学和其他未满足医疗需求的领域也有浓厚的研究兴趣。1987-1994 年,Alexander Dömling 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学习化学和生物学,博士师从在多组分化学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开拓人与先驱者 Ivar Ugi。1995-1996 年,他跟随诺贝尔奖得主 Barry Sharpless 在加州斯克里普斯继续博士后研究。2006-2012 年,他在匹兹堡大学担任教授。2012-2022年,他担任格罗宁根大学药物设计系主席。自 2023 年,Alexander Dömling教授于帕拉茨基大学担任教授。作为兴趣的一部分,他创立了几家生物技术公司,包括Morphochem、Carmolex 和 Telesis。同时,Alexander Dömling 教授在一些全球知名药企中担当学术顾问。至今,Alexander Dömling 教授发表论文 380 余篇,均为 SCI 收录。

相关期刊

Cutting-edge research for a greener sustainable future

rsc.li/greenchem

Green Chem.

2-年影响因子*11.034
5-年影响因子*10.794
最高 JCR 分区*Q1 绿色可持续科技
CiteScore 分15.1
中位一审周期30 天


Green Chemistry 专注于绿色化学和可持续性替代技术的最前沿,报道的跨学科研究工作致力于构建对生物和环境友好的技术基础,以期减少化学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该刊发表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代表了绿色化学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具有广泛的吸引力。该刊的论文必须将所报道的新方法与现有方法进行比较,并证明新方法具有的优势,特别是在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方面。

Chair

  • Javier Pérez-Ramírez

相关阅读

  •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沈含熙教授逝世,沉痛悼念!

  • 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和教育家、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退休教师沈含熙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89岁。沈含熙教授1933年8月2日生于江苏苏州。1950年考入国立同济大学化学系,19
  • 全球生物基化学品增速迅猛

  • 据《美国化学周刊》报道,尽管宏观经济疲软,但受脱碳转型和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偏好,全球生物基化学品需求仍在继续增长,企业投资仍在加码。这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生物基化学品投
  • 自组装,Nature Materials!

  • 第一作者:Tyler J. Quill通讯作者:Christopher J. Takacs、Alberto Salleo 、Alexander Giovannitti通讯单位: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美国斯坦福大学论文doi:https://doi.o
  • 顶刊综述:单原子催化在高级氧化中的应用

  • 声明:仅代表推文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大家指正!原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1/CS/D0CS01032D相关内容链接:顶刊综述:带你
  • 《有机化学》2023年43卷第2期电子目录

  • 《有机化学》2023年第2期已印刷出版啦!本期发表了徐森苗、朱磊等的综述与进展12篇;王磊、汪伟等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20篇。另外,“亮点述评”栏目还发表了郭其祥、薛明强、姜
  • ACS Publications招聘 | Managing Editor

  • 美国化学会以“运用化学的力量改善人们的生活”为愿景,成立145年来拥有化学及相关领域最知名、最受信任的期刊。如果你想与全球顶尖科学家们一起创造/重塑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买内裤这种小事,其实是有大讲究的!

  • 相/关/推/荐 | 延缓皮肤衰老每个女生都有变美的潜力,只是不懂这些知识 | 皮肤补水每个女生都可以拥有Q弹肌肤,只是不知道这些知识 | 睡觉美容省钱又绿色的美容方法创作不易,点
  • 欢迎张瑾教授加入 RSC Chem Bio 顾问委员会

  • 英国皇家化学会化学生物学期刊 RSC Chemical Bilology 宣布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药理学系张瑾教授加入期刊顾问委员会,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关于张瑾教授张瑾 Dr Jin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