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张泽:传承“求是”基因 营造学术氛围

日期: 来源:求是风采收集编辑:张泽


摄影 | 朱原之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五年过去,又到了我们学术委员会的换届的时候了。学术委员会的任期是四年一届,这届从2017年4月份开始任职,到现在实际上已经超期“服役”一年半了。

在这过去的五年甚至十年里,我们学术委员会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也亲眼见证了浙江大学的学术共同体的迅速成长。近五年,10位教授先后获得国家最高学术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学术荣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我们有数十位的青年才俊获得了“杰青”、“长江”的基金资助;在国家其他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中,浙江大学的年轻的学者们就更多了。浙江大学近年来取得的一批批创新学术成果,有很多不俗的表现,在相关领域中让人眼睛一亮。这些都反映出我们这个学术共同体正在迅速地成长。

应该说,首先要感谢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仔细想一想,我们这些人的成长、这些学术成就的取得,都是在一些非常好的条件下实现的,这些条件恐怕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包括了:好的保障、好的平台、好的学术氛围。

我特别想强调这最后这一点:“好的学术氛围”。非常感谢以在座的各位为代表的浙江大学才俊们、“大咖”们、以及我们广大师生,共同为浙江大学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氛围。如果没有这个学术氛围,要获得以上那些成就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代表受益者,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过去的近十年里,我们学术委员会围绕学术氛围营造展开工作。我们举办十大学术进展评选,旨在盘点、宣传我们浙江大学取得的主要的学术成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讲述学术成果本身,而且要讲述这些学术成就背后的人。通过这样的传播,我们来建立学术的荣誉感,建立学术的尊严,这点非常重要。我们还做了其他一系列工作,比如我们每年编印《浙江大学学术年报》。综合介绍整个浙江大学在学术上的进展,向全国乃至世界来展示浙江大学的学术活力和学术担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还举办了一些以人为主、特别是年轻人为主的刊物、栏目和活动。譬如说我们编印了科普杂志《走进实验室》;开设了“一作分享”、“青稞有约”等栏目,展示青年学者在科研一线的工作。这些活动在宣传我们年轻学者的成长过程的同时,也褒奖他们的学术努力,这对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风气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通过各种窗口、平台,向全国、甚至向全世界介绍我们浙江大学的学术成就。这里很重要的一条是要让公众理解科学,让科学走出浙江大学、让世界知道、让同行欣赏,所有这些都是一个共同的目标: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我们还做过很多其他的工作,特别是严谨学风的建设方面。我们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一方面也要维护我们专家学者的合法权益,这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中特别重要。

如果说这仅仅是一个氛围的事儿,恐怕还不大够。仔细想一想,我们是在营造学术氛围的过程中,维护和传承着浙江大学的基因:求是,求是精神。“求是”精神是我们浙大人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浙大人“胸怀国之大者”的精神家园。120多年前,在甲午海战失败的警醒之中,一群有志青年聚集在“求是”的旗下。当时的那一批青年、也就是我们的老学长们,在抗日战争时期文军西征,在这种近乎于“逃难”的环境中办学,创造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非常传奇的故事。说在文军西征途中,浙大确立了“求是”的校训,也在国际学术界留下了“东方剑桥”这样的学术评价。这些不仅仅是在学术上创造了奇迹,同时为中国的学者赢得了学术上的尊重,也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这里边有两弹一星的元勋、有国之重器的英雄们。他们的故事都是我们浙江大学基因的一部分。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浙大人始终秉持着这种求是的精神,也创造了非常好的成绩。譬如说有160位院士,他们都是浙江大学的书桌和讲台中走出来的,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样还有形成今天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100多家的上市公司的掌门人是“浙大系”的,是浙大毕业的师生们。

浙江大学秉承着“求是”基因走过120多年,走到今天,同样也将继续创造着未来的辉煌。纵观近代的中国历史,“求是”二字对中国同样非常重要。毛主席把“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靠着这个思想路线建立了新中国、翻开了中华民族奋斗史上新的篇章;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和强大动力,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才使我们进入到今天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

我相信,我们浙江大学、我们浙大的学子们,也将继续秉承着我们“求是”这个浙大基因,在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进程中,做出更好的成绩!我衷心希望我们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工作顺利,也衷心希望我们浙江大学的学术共同体更加兴旺!谢谢!

(根据中科院院士、原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泽 在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大会上的讲话整理)



“求是风采” 是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面向浙大师生的科学传播平台,其子栏目包括面向青年学者的“青稞”有约,和面向研究生的一作分享等,旨在传播浙大高水平学术成果,增进不同学科间相互了解,活跃学术氛围,引领师生成长。


欢迎浙大学者通过推荐或自荐的方式,在这里解读学术进展,分享科研心得、展示团队风采、交流学术见解!



相关阅读

  •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感染新冠

  • 阐明观点 针砭时弊 百家争鸣来源 | 饶议科学12月8日上午7时,身为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的饶毅在个人公号“饶议科学”发文《书生牧羊|疫情面前:实事求是、同心协力、共度难关》,文
  • 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哪个更重要?

  •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分享信息,整合资源交流学术,偶尔风月在很多国家的科研评价体系里,奖项和论文都被置于首位。当科学家们忙于追逐创新及其带来的声望时,往往就陷入了舍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张泽:传承“求是”基因 营造学术氛围

  • 摄影 | 朱原之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五年过去,又到了我们学术委员会的换届的时候了。学术委员会的任期是四年一届,这届从2017年4月份开始任职,到现在实际上已经超期“服役”一年半了
  • PNAS | 汞污染治理,向绿僵菌要良方

  • 绿僵菌是一种真菌,这名字你可能不熟 ,但它长期以来是人类可靠的朋友,人类碰到的很多麻烦,都仰仗它的帮助。比如蝗灾,绿僵菌能迅速行动,把密密麻麻的蝗虫给压下去。现在,人类又搬出
  • Science | 浙大学者实现光的量子拓扑态操控

  • 光是量子化的。利用这一属性,人们造出了激光笔、打印机、扫码器和光雷达,也试图通过它去开拓新的科学视野。浙江大学物理学院量子光学研究团队和超导量子计算团队合作,将光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