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连续“霸榜”20年!嘉兴农民为何如此“有钱”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潮新闻 记者 王雨红 通讯员 宋正卿

1月23日,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发布最新数据:2023年,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643元,居全省首位。至此,嘉兴在浙江省的这张榜单上连续“霸榜”了20年。

嘉兴农民为何如此“有钱”,他们赚钱的秘籍是什么?“一张蓝图绘到底。”嘉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邓建华口中的这张蓝图,是嘉兴20年来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创新机制方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增强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农户提高收入。

对47岁的陆荣来说,2004年很难忘。这一年,家住嘉善县姚庄镇姚庄村的他,在镇工业园区找到了工作,月工资近3000元,相当于之前种地半年的收入。也是这一年,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021元,位居全省第一。

作为“浙北粮仓”,粮食生产是嘉兴的头等大事,以浙江约1/10的耕地面积贡献了约1/6的粮食产量。“但与经济作物相比,种粮效益不高,想要农民增收,不仅要创新种粮模式,也要发展其他产业,拓宽增收路子。”邓建华说,只有跳出“三农”抓“三农”,才能打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约。

乡村产业,成了嘉兴在长三角地区实现“弯道超车”的突出亮点。放眼嘉兴,当地瞄准长三角地区耕地面积少、农产品供应有缺口的情况,利用本地丰富的种植加工资源,稳定粮食面积,发展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打造消费者的“食物后花园”。

凤桥水蜜桃、姚庄蘑菇、海宁鲜切花、桐乡杭白菊……如今,很多嘉兴特色农业产业都在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内打响了名号,这都是当地农民赚钱的底气。在海盐县于城镇江渭村,村民王燕在农技专家和种植大户的指导下,自家8亩地都用来种植葡萄,年收入从20年前的不到1万元,提高到现在的30万元。

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近65%,仍占大头。就业稳定,是增收的直接原因。近年来,嘉兴牢牢把住乡村产业振兴这个关键,首创农业经济开发区模式,市、县两级均出台政策,对农开区建设给予最高9000万元扶持,并突出一二三产联动开发,推动融合发展。

以平湖市广陈镇为例。2017年,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在这个小镇揭牌成立,昔日人们眼中的“穷乡镇”,用了不到4年时间,建成嘉兴首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部省合作乡村振兴示范点。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已为当地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农民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9.5%以上。

当然,农民收入归根结底还要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早在2009年,嘉兴市委市政府就连续出台四轮“强村计划”,从资金、土地、信贷等方面对各村加以扶持。

如今,嘉兴所有村集体年经常性收入均超160万元。村集体收入多了,农民每年靠分红拿到的“大红包”也更厚了,这增加了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进一步为农民的钱包加“料”。2023年,嘉兴共有351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总金额1.9亿元。

此外,嘉兴通过创新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帮助农民找到赚钱新门路。近三年,南湖区联丰村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绿化提升、庭院改造、灯光亮化等,如今成功创建为3A级景区村庄,还成了网红村。“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了。”村民徐荣龙经营着农家乐,刚开张时只有3张桌子,现在规模扩大了两倍多,每年收入起码有20万元。

在“提低”路上,嘉兴还想方设法建立了一个个“造血机”,为低收入农户巧设“增收密码”。如嘉善建立“共富大棚”,农民“家门口”上班拿工资;平湖打造智创园项目,发挥政策兜底效应,农户变身“股东”领分红;桐乡创新“奔富十法”,通过转移就业、消费帮扶等方法,确保农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小康……

眼下,嘉兴又立下“小目标”: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万元。嘉兴乡野间,农民“向往的生活”正徐徐展开。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罚款3500万元!这一银行,被认定欺诈!

  • 据法新社22日报道,法国政府负责反欺诈调查的机构——法国竞争、消费和反欺诈总局当天表示,该机构已对法国兴业银行处以45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500万元)的罚款。原因是法国兴业银
  • 家门口就业 挣钱又顾家

  • “在外漂泊十几年,与家人聚少离多,如今,能天天在家和父母、妻儿同桌吃饭,过些天还能一起备年货,感觉特幸福!”日前,回乡的蔡师傅言语间透露着浓浓的幸福感。今年45岁的蔡祖保是光泽
  • 万元纸钞被虫蛀鼠咬,银行暖心兑换获好评

  • 极目新闻记者 陈红通讯员 刘金良 曾承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选择将现金存入银行,但一些老人习惯于把现金包得严严实实存放起来,但这种藏钱法的结果往往是纸币发霉虫蛀破损。近日,王
  • 倾心调解6起欠薪纠纷 17万元血汗钱终得返

  • 本报记者 刘岩近日,长春市绿园区人民法院合心法庭成功调解6起欠薪纠纷,为原告成功追回17万元劳动报酬,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减轻了企业诉累。2023年3月,6名原告进入被告某实业
  • 市食安办 “五举措”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 本报讯 (记者 刘丽霞)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2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以“四个最严”为遵循,以排查隐患为抓手,健全完善体制机制,集中整治突出问
  • 甘肃庆城县2023年报销门诊慢特病650多万元

  • 2023年,庆城县严格落实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服务,规范报销流程,强化慢特病费用报销管理,不断加强慢性特殊疾病基本医疗保障工作。全县农村低收入人口住院1125
  • “绿叶子”变成“红票子”

  •   “真的太好了,湘河社区在我们柳树沟组建了1000多亩新茶园,我家的荒山流转给村集体,每年都领到好几千元。我在茶山干活儿,这次又给我发了4800元的工资,正好可以再补充些年货。

热门文章

  • 美国对华2000亿关税清单,到底影响有多大?

  • 1 今天A股大跌,上证最大跌幅超过2%。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证实计划对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 听起来,2000亿美元数目巨大,我们来算笔账。 2000亿美元,按现在人民币汇率

最新文章

  • 连续“霸榜”20年!嘉兴农民为何如此“有钱”

  • 潮新闻 记者 王雨红 通讯员 宋正卿1月23日,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发布最新数据:2023年,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643元,居全省首位。至此,嘉兴在浙江省的这张榜单上连续“霸榜
  • 寒潮来袭,蔬菜大棚早早“添衣”防冻

  • 今天(1月22日)松江迎来今冬又一轮寒潮,低温给蔬菜种植业带来考验。记者从新浜镇蔬菜生产基地了解到,农户已提前给蔬菜大棚“添衣保暖”,最大程度地减少蔬菜遭受冻害损失。上午9时
  • 商州:“筑巢引凤”托起家门口的幸福

  • □ 实习记者 寇静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董旦旦  年关将至,1月21日,走进位于商洛市商州区荆河生态工业园的陕西众合森工实业有限公司智能家居生态木门车间,轰隆隆的机器声不绝于
  • “时代印记·幸福瞬间”新闻专题

  • 选送单位:太原日报社主创人员:集体(雷永莉 黄海波 张瑜 贾丽娟 梁雨曚 葛驰)刊播日期:2023年2月18日“时代印记·幸福瞬间”新闻专题http://www.tynews.com.cn/cms_udf/2023/sdyj
  • 腾冲西源:五个“紧盯”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

  • 近年来,腾冲市西源街道观音塘社区始终以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服务为目标,以“五个紧盯”深化党建赋能,提升治理效能,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通过“01234”工作法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