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行业资讯 | 2022年创新医疗器械赛道之眼科篇

日期: 来源: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收集编辑:

来源:牛氪研究院


眼科

眼视科和眼外科刚性及消费需求强劲

国产玩家崛起


2022年,眼科赛道完成私募融资33起(vs2021年,34起) ,对比2021年水平相当,依然保持细分赛道TOP10。我国人口屈光不正(近视、远视、老花、散光)、白内障、干眼、过敏性结膜炎等疾病患病率高,患者基数庞大,需求蓝海。


◼︎ 眼视光:矫正与防控需求广阔,近视防控药械掘金蓝海市场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发,远超欧美发达国家,且近视现象低龄化趋势明显。2020年我国近视总人口接近7亿,其中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青少年近视形势严峻,防控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有效的近视防控的“三架马车”包括使用低浓度0.01%阿托品眼药水、佩戴角膜塑形镜、佩戴离焦镜片并配合户外运动,三种防控手段在国内渗透率快速提升。


• 角膜塑形镜现有渗透率低,集采加速国产替代

由于内资企业在角膜塑形镜领域起步较晚,目前外资企业占据主导优势,行业相对集中。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角膜塑形镜市场仅有12张获批产品注册证,为11家生产企业拥有,包括3家内资品牌(欧普康视、爱博医疗等)及8家进口品牌(含中国台湾品牌),2021年角膜塑形镜行业CR3达50%以上,其中欧普康视以22.33%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角膜塑形镜细分领域的龙头。此外,目前我国角膜塑形镜现有渗透率偏低,仅为1.26%,市场规模为20.92亿元,相比于美国3.5%的渗透率,中国OK镜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继河北省2022年10月首次对OK镜集采,试点后或向全国范围内推广,OK镜将迎来降价大潮,推动国产替代。对上游厂家来说,考虑OK镜的出厂价一般仅为终端价格的10%~20%,出厂价并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以降价换量升,更多影响的是中游的经销商和下游的眼科视光中心等。相比上游厂家争取集采“以价换量”,下游机构则未雨绸缪,进行多元化布局。长远来看,对于国产厂商而言,其发展路径需要从技术(获取角膜塑形镜产品注册证)、市场营销渠道体系和多产品管线平台化布局等方面持续迭代,方能与外资企业一决高下。


• 屈光手术术式不断升级,ICL市场值得期待

屈光手术可有效恢复视力,满足患者摘镜需求。2021年,我国每千人近视手术量仅为0.7人,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远低于韩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屈光手术不断迭代,从早期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到准分子激光(PRK),然后发展到半飞秒激光(LASIK),再到全飞秒激光(SMILE)以及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ICL),趋向个性化、微创化。其中,ICL植入术是屈光手术的“天花板”,是屈光矫正的最新和最安全的技术之一。目前全球只有瑞士的STAAR SURGICAL公司可以生产ICL晶体,国内则是昊海生科收购的杭州爱晶伦旗下依镜®PRL,填补了国际上1800度到3000度的矫正空白,具备一定互补优势,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ICL竞品,而爱尔眼科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将ICL带入了下沉市场。在可见的未来,基于行业需求广阔和渗透率提升,ICL市场空间将持续提高。


• 近视防控“神器”离焦软镜进入大众视野,或是下一个爆款?

2022年,离焦软镜作为防控“神器”进入大众视野,其本质是一款具备近视防控功能的日抛隐形眼镜。离焦软镜镜片自身采用“离焦环”设计延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加深的效果。同时由于佩戴简易、亲水性透氧性好、不涉及“角膜塑形后回弹”等特点,迅速走红。目前全球主要有美国库博MiSight和台湾的精能、精华及优你康等厂商,国内新晋厂商爆款蝶适DISC,后者在2022年底获LYFE Capital洲嶺资本近亿元独家投资,爱博医疗于2022年4月在公开平台表示行将开发。



◼︎ 眼外科:诊疗设备受青睐,投早投小是趋势 


眼科赛道特点是整体行业标的较少,且企业发展阶段偏早期。2022年相关企业融资交易集中在早期,投资金额较小。


• 技术攻关是难题,高端眼科诊断设备待突围

2022年,眼科诊断设备类共发生18起,主要为OCT设备和眼底相机。目前,国内眼科诊断设备领域的企业数量仍然较少,高端市场仍被进口厂商所把持,且国产格局相对零散。


• 人工晶体带量采购促国产替代,高端人工晶体寻突破

目前,我国人工晶体中高端为主,进口品牌主导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数据显示,以中端人工晶体产品市场份额50%,低端人工晶体市场份额30%,高端人工晶体市场份额10%,基础人工晶体市场份额10%,估算人工晶体平均价格3115元,以手术率0.39%测算中国潜在市场空间25.66亿元。国内市场中,高端人工晶状体由外资企业主导,代表品牌有爱尔康、强生等;中端人工晶状体梯队由内外资企业共同组成,代表品牌有爱博诺德、卡尔蔡司等;低端人工晶状体主要是国产品牌,代表企业有爱锐、蕾明视康等。未来人工晶状体将逐渐趋向于多焦点自然晶体等高端人工晶体方向迭代,考虑高端人工晶状体具有较高技术含量,核心技术开发难度较高,批件申请困难,如散光纠正型、预装、多焦点、蓝光过滤等各类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状体,国产厂商需继续寻技术突破。


• 青光眼术MIGS赢突破,相关标的受青睐

2022年11月,海思盖德发起的“MicroCOGO®小梁网微支架引流系统”完成首例临床入组,实现了新一代国产微创青光眼术式(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MIGS)产品从“零到一”的突破,填补了我国在该产品领域的空白。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迄今为止,降低眼压仍是唯一被证实控制青光眼进展的有效手段。近年来,MIGS因医生学习曲线低、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相应的并发症少,且不影响后续实施传统滤过性手术,在全球已有超百万人次青光眼患者使用该手术,正在成为国际青光眼治疗的主流手段之一。此外,作为目前临床干眼治疗快捷有效方式之一的OPT强脉冲光治疗,与传统的IPL激光相比,其能量输出更均匀,安全性高,更有效和可控。OPT技术为解决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导致的干眼及眼表炎症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治疗方法。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将陆续转载推出2022年创新医疗器械热门赛道的分析与展望,下一期将推出口腔篇、内窥镜篇,敬请关注、阅读。

心血管介入篇


风云变幻,热门细分赛道切换

影像篇


政策利好,国产替代加速

医疗机器人篇


商业化落地加速,竞争格局初现

材料篇


再生医学受追捧,3D打印热点正当时

医美篇


颜值经济受追宠,光电设备寻突破

眼科篇


眼视科和眼外科刚性及消费需求强劲,

国产玩家崛起

口腔篇


集采下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数字化是趋势

内窥镜篇


国产厂商奋勇争先,星辰大海

……

THE END

相关阅读

  • 别在睡前关灯玩手机了,当心引发致盲性眼病!

  • 健康时报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看东西模糊不清、偶尔眼睛胀痛不适……很多人以为是用眼过度或近视加深了;头痛、恶心、呕吐……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感冒了或者胃肠道毛病。
  • 下周六开讲:XRD精修

  • 2023年3月25日-3月26日材料人网在北京举办第十二届XRD粉末精修技术培训,有需要的同学/老师可以根据文中的方式报名参加。01课程特点1:历经十余次锤炼,加上授课老师近20年的精修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器审答疑 | 2023第四期

  • 来源:中国器审“1针对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净化产品生物学评价应如何考虑?参照现行GB/T 16886系列标准,总体生物学评价应考虑以下方面:(1)制造所用材料;(2)预期的添加剂、工艺污染物
  • 行业资讯 | 2022年创新医疗器械赛道之眼科篇

  • 来源:牛氪研究院眼科眼视科和眼外科刚性及消费需求强劲国产玩家崛起2022年,眼科赛道完成私募融资33起(vs2021年,34起) ,对比2021年水平相当,依然保持细分赛道TOP10。我国人口屈光不
  • 论文写作 | SCI论文中的比较和对比

  • “比较”和“对比”在SCI论文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合理选取比较对象、比较指标、数据来源,可以任意组合出自己需要的结论,预埋自己想挖的坑,让审稿人和读者都有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