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新瓶”绝不装“旧酒”——中南建筑设计院改革重组一周年

日期: 来源:湖北日报收集编辑: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 通讯员 宁叶子

  繁华的武昌中南路,一栋大楼的颜值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建筑设计院”)便扎根于此。

  这是一家“老”企业,始建于1952年的中南建筑设计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六大区域综合性建筑设计院之—,设计完成武重、二汽等工厂,打造武汉地标黄鹤楼,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国贸速度”。

  这是一家“新”企业,它用波音、空客造飞机的数字平台“造房子”,借武汉江夏新一代天气雷达项目,打破我国建筑业千百年传统,从建筑设计到施工没用一张纸质图纸。

  2022年,随着湖北省拉开国企改革“整体性重构、革命性重塑”大幕,中南建筑设计院在其“古稀之年”迎来改革重组。一年间,这里发生了什么?

“子并母”式重组,破解集团“集而不团”

  正月初八,中南建筑设计院迎来新年“头彩”——成功中标武汉市委党校迁建项目(工程总承包),冲刺“开门红”。这是该院2022年12月底全面完成改革重组后,以新组织、新机制联合攻坚的首个重要项目。

  1月13日项目开标后,中南建筑设计院迅速组建项目团队,建筑设计事业部第三营销总监部、第一建筑工作室、建筑综合设计院、第二结构院、地下空间工程技术中心、景观生态中心、工程咨询中心、绿色与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中心、城市更新工程技术中心等多个部门参与建设。

  项目领衔、部门协同、各司其长……几天时间,以“红色学府、绿色智岛、楚风汉韵打造党员教育百年工程”的设计方案和项目计划出炉,让中南建筑设计院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大家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该项目团队一位设计师透露,参与设计的部门分属原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不同的子公司,过去虽在同一个屋檐,但部分子公司之间鲜有合作,可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这种怪现象的根源是2009年推行的骨干员工持股改革“后遗症”。彼时,虽趟出了所有者与劳动者利益共享的国企混改新路,但骨干员工所持股份均属原集团旗下独立法人子公司,由于子公司之间法人、股东不同,导致内部业务分包都要招投标、签合同、缴税,内部交易成本与集团外公司一样,最终变成“各玩各的”,集团“集而不团”。

  2022年4月29日,中南建筑设计院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启动改革重组大会。由“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反向吸收“母公司”(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省成套招标公司、省城建设计院等12家子公司并入中南建筑设计院,让多数还是“省队”的子公司共享总部“国家队”品牌。

  在此思路指引下,国有股东回购员工股份成为头等大事。按照中南建筑设计院力争2023年整体上市的规划,采取上市前分红激励和上市后股权激励等方式,组织开展员工退股。目前,该院已完成涉及9家公司、671名持股员工的退股协议签订及公证工作,未发生一起上访信访事件。

  “未来,骨干员工将统一持有母公司股份,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利于加固业务链、产业链,让大家劲往一处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霆说。

从“游击战”到“集团军”,让总部与事业部“双循环”

  “子并母”式重组后,原下级变成上级,原上级变成下级或同级,人事关系复杂微妙。

  子公司之间贫富不均,有的“小日子滋润”,有的“借钱发工资”,存在管理行政化、业务同质化、资源碎片化问题。

  中南建筑设计院要将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规模、不同历史、不同发展阶段的12家子公司凝聚为一体,简单“拼接组装”势必行不通。

  对照省属国企改革重组“新瓶不能装旧酒”要求,如何实现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

  “军改经验对国企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李霆看来,思想认识转变是改革的先手棋。“瓶”是“机构”,“酒”是“机制”。“旧瓶”即原来各自为战的子公司,“旧酒”是子公司内部的“小循环”。要打赢建筑设计行业的“现代战争”,必须从子公司“游击战”转为“集团军”联合作战。

  为此,中南建筑设计院建立总部“大循环”、事业部“小循环”的一体化平台组织——总部党委“管总”+大区中心“主战”+事业部“主建”;事业部党委“管总”+营销部门“主战”+生产、研发、职能部门“主建”。

  去年9月底,随着东南西北中5个大区中心(“战区”),建筑设计、EPC、生态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与改造等7个事业部(“军种”)成立,中南建筑设计院改革重组迈出关键一步。

  中南建筑设计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剑华表示,事业部相当于大号的专业化分公司,内部可有若干个分、子公司及直属部门。突出“事业部”、弱化“子公司”,能跨越独立法人障碍,促进子公司之间项目团队合作,推动资质、人才、技术等各类资源共享,实现产业链、营销层级“纵向打通”,大区中心、事业部、子公司营销“横向协同”,催动各业务板块“化学融合”,实现“1+12”目标。

  “要让企业更像企业,而不是变成‘小国资委’,一筐‘石头子’才能变成‘混凝土’。”李霆认为,“新瓶”是平台型组织,“新酒”是矩阵式管理机制。中南建筑设计院将构建以总部“大循环”为主体、总部与事业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省属国企化学融合改革创新的先锋,全国工程建筑设计行业国企改革重组的一面旗帜。

凝聚建筑“数字资产”,打造设计行业“滴滴打车”

  商品房每平方米售价动辄上万元,而图纸设计费仅20至30元。建筑设计院把图纸卖给开发商,后者赚了钱,前者却哭穷,更有“两会”代表呼吁提高设计费用,缓解行业“堆人头、拼加班”的内卷问题。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显示:中国所有行业中,建筑业数字化水平倒数第一。中南建筑设计院却不走寻常路,甚至提出“免费设计咨询”畅想,做Web3.0时代“城市建设领域全过程数字化高科技服务商”。

  底气源自全球领先的数字建造技术——2021年7月,中南建筑设计院与著名工业设计软件企业法国达索系统合作成立创新中心,将航天、汽车等先进制造业理念引入建筑业,打造了国内首个建筑工程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相比于业内普遍采用的CAD、Revit等图纸制作软件,PLM平台形成“降维打击”。

  2022年7月,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项目(气象塔)“喜封金顶”,成为中国第一例没有用一张纸质图纸、全部靠三维数字模型完成设计和建造的工程项目。在李霆看来,这相当于数码相机拍的第一张数码照片,尽管不完善,却让传统胶片和相机感到强烈的危机感。

  由于PLM平台使项目设计、施工方共享同一个三维模型,让建筑内部每一处钢结构、每一条电缆、每一盏灯泡、每一颗螺丝钉都清晰可见,形成具备“数字资产”特性的建筑“数字孪生体”。如,建筑灯具招标,灯具厂可将产品植入数字模型给甲方“预览”,中标后设计院才收服务费,让招标更直观、投标更经济、免费设计成为可能。

  工业时代是零和博弈,数字时代是共生共赢。“只有免费设计才有出路。”李霆认为,腾讯和阿里最有价的资本不是银行户头、不是厂房楼盘,而是微信和支付宝凝聚的巨大“数字资产”。这就像PLM平台下的海量数字模型,将成为中南建筑设计院最宝贵的财富。

  下一步,中南建筑设计院将建设知识管理平台,通过机器学习建立知识图谱。如,结合该院全国近400座高铁站设计经验打造“数字通用底盘”,避免新建高铁站从零开始。

  同时,推动“公司+雇员”向“平台+创客”转型,创立全球“网约设计师”团队,打造建筑设计咨询行业的“滴滴打车”。

      改革动能加速释放,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劲头更足了。2022年,面对全行业经营业绩普遍下滑不利形势,中南建筑设计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9%,利润同比增长8.8%,现金回款同比增长10.5%,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4.8%,各项业绩逆势上扬。2023年1月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24.2%,实现“开门红”。

      李霆透露,中南建筑设计院整体上市后,将继续推动子公司分拆上市,抢抓资本市场产业互联网风口,让湖北走出像“海康威视”一样的高科技国企,最终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做大做强,创建世界一流建筑设计企业。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阅读

  • 狮王将在中国新建研发基地

  • 据日经新闻消息,狮王(LION)1月31日宣布将在中国上海市新建研发基地。5月将成立100%出资的子公司。以牙膏等口腔护理产品为中心,开发符合中国当地需求的商品。新公司的资本金约为3
  • 破茧重生!医生为移植患者颁发“荣誉证书”

  •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31日讯(通讯员丁新年 陈沁)“祝贺李先生,由于您奋力拼搏的意志、永不言弃的精神和与病魔抗争到底的决心,最终移植成功,顺利出仓。特此奖励,祝您早日康复!
  • 驻开普敦总领事到任拜会西开普省省长温迪

  • 1月30日,驻开普敦总领馆尤文泽到任拜会西开普省省长艾伦·温迪。双方就庆祝中南建交25周年、加强中南地方各领域合作、保护中国公民和企业安全等进行了沟通交流。
    尤表示,西
  • 央视春晚少数民族伴舞演员隔屏与家人共度除夕

  •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22日讯  “爸妈,今晚我们就要登台央视春晚了,为10个节目伴舞,你们要守在电视机前一个不落啊!”21日下午,春晚舞蹈演员阿斯力斯和爸妈视频通话。远在内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肉瘪子”回忆录

  • 渭南市教育局 陈鹏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还小,父母都是民办教师,一边教书一边务农。那时别说吃肉,就是吃个白面馍馍都要看是不是过节气。也许是那时欠了肚子,到现在我都特爱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