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种地靠科技:少吃苦头,多些赚头

日期: 来源:半月谈收集编辑:张梦洁
*本文为《半月谈》2023年第5期内容

走进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李雪村的甜瓜温室大棚,温润的水汽混着泥土的清新扑面而来。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瓜蔓茁壮生长,明媚的阳光照在瓜叶的露珠上,一片生机盎然。



沿海盐碱地特别适合种瓜果,位于东海边的书院镇是上海名气响亮的瓜果大镇。再过十来天,这里的首批玉菇甜瓜就要上市了。“今年雨水少、光照足,有利于甜瓜生长,预计亩产量能达到3000斤。”上海田欢果蔬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严海宏说。
严海宏种的是有“冰激凌甜瓜”之称的玉菇甜瓜,是甜瓜中的“新贵”品种,每公斤售价25元左右。为了保证品质,合作社的土地全部实行“甜瓜-水稻”的轮作模式,保证土地有充足的肥力。“我家在当地世代种瓜,我接手后也是从六七年前才开始轮作种瓜,一季甜瓜、两季水稻,这种新型种植模式的效果对土地增产增收效果很明显。”严海宏说。

“时代变了,农民种瓜的方法和思路也要跟着变。”严海宏说,现在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他要求农户在甜瓜种植过程中不打农药、施有机肥。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经营、统一生产管理、统一生产标准,保证了甜瓜的品质统一,引领农村绿色生产。
当前正是甜瓜的结果期,也是他一年中最忙、最累的时候。他的甜瓜种植遵循“一藤两蔓”原则,每条瓜蔓长到十二三截的长度时,结出来的甜瓜个头最大、果形最饱满、甜度也最高,能达到15度以上。为了控制瓜蔓长势和结果时间,严海宏每天都要和四五个小工一起在棚里掐“瓜纽”。
阳春三月的上海,午后的户外温度常常超过20摄氏度,棚内温差大、湿度高。跟着严海宏一掀开大棚的塑料门走进去,半月谈记者的相机镜头立刻起了一层白雾,不到一分钟机身也冒出一颗颗水珠。“这两天我们从早到晚都要忙着掐‘瓜纽’,哪怕穿着单衣在棚里干一个小时,浑身都是湿透的。但目前这个操作还只能通过人力完成。”他说。
而在他隔壁的书院镇中久村,水果玉米的栽培已经基本实现“机器换人”。这两天,中久村水果玉米种植大户、上海浦多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经理李应超正在田间指挥农机手驾驶自主研发的起垄覆膜一体机来回穿梭,这台农机可以一次性完成旋耕、起垄、施肥、喷药、覆膜、铺滴灌带等环节的作业。

李应超在玉米种植基地驾驶起垄覆膜一体机


“你看我们这个地块,长度在90米左右。这么长的距离,拖拉机一路开过去,起的垄笔直得很,间距也全部统一在1.1米,这是因为拖拉机上加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作业效率和质量。”李应超说,“过去这块地光是起垄就要5个村民大干两天,人工费至少一千六七,遇上下雨天、大风天更难干。现在一个农机手3小时就能全部搞定,成本也打了不止三折。”
2022年8月,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支持下,中久村成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的科技引领示范基地,并成立了专家工作站。在此前的春季玉米种植过程中,基地就已经用上了穴盘精量播种机、全自动玉米移栽机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后期还会应用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种植、无人机植保、机械除草等技术。“从靠经验种地,到靠科技种地,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一升一降,农民少吃苦头,更有赚头。”李应超说。

水果玉米是适合生吃的一种超甜玉米,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过去本地村民的玉米种植多为露地直播,采取机械化栽培手段后,亩产现在能达到3000穗左右。李应超给半月谈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村里种的普通白玉米大约8块钱一斤,现在引入新品种的水果玉米售价8块钱一穗。而且这茬水果玉米4月中下旬收获后,6月份还能再种一茬水稻,规模和效益都大大提高了。

小村新事窥见现代村庄(之一):钱是数字化、车是新能源……
半月谈记者:张梦洁 / 编辑:李力
责编:郭艳慧 / 校对:秦黛新



相关阅读

  • 一个瓜储存8个月不变质!怎么做到的?

  • 提到最具烟火气的地方你会想到什么?生意人的吆喝声?街头艺人的随性演绎?还是特色小吃的香气?什么地方可以将这些元素都收入囊中?或许很多人的答案是集市而在新疆这个地方叫做巴扎
  • 秸秆还田离田正当时

  • 3月1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正是大田清理秸秆的好时机。记者在珲乌线延吉至安图路段看到,道路两旁许多农民正在抓紧清理秸秆,有的在打包,有的在装车运输,好一派春忙景象。在龙井市老
  • 秸秆还田离田正当时

  • 3月1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正是大田清理秸秆的好时机。记者在珲乌线延吉至安图路段看到,道路两旁许多农民正在抓紧清理秸秆,有的在打包,有的在装车运输,好一派春忙景象。在龙井市
  • 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 本文收录于《农业信息化》2022年第12期,目次10摘要:在农业信息化背景下,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玉米栽培技术中,通过智能识别设备和智能监控设备可以实时监
  • 听过这声巨响的朋友,可能不太年轻了

  • 在农历雨水、惊蛰节气前后,同春雷一并炸响的,还有制作爆米花的爆裂声——是的,“爆米花”可不是美国大片的衍生物,而是历史悠久、花样繁多的我们的传统美食。将这种最古老的膨化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JPC C特刊征稿 | 钙钛矿的物理化学研究

  •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特刊征稿 主题: The Physical Chemistry of Perovskites 截止日期: 2023年6月30日01关于本期特刊 ACS物理化学领域期刊 The Journal of
  • 种地靠科技:少吃苦头,多些赚头

  • *本文为《半月谈》2023年第5期内容走进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李雪村的甜瓜温室大棚,温润的水汽混着泥土的清新扑面而来。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瓜蔓茁壮生长,明媚的阳光照在瓜叶
  • 旅游业,再出发!

  • *本文为《半月谈内部版》2023年第3期内容随着我国国内疫情防控趋于稳定,旅游业重整旗鼓,带着新意和诚意,元气满满地踏上新征程。部分热门景区和旅游企业纷纷打造全新的旅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