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自律,难道人生就完了?


作者 l 尹晓静 来源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当代年轻人「自我成长图鉴」

办的健身卡有一沓,去过的次数让人笑话;

刚报班时每日打卡,之后想起来才翻一下;

百天行动积极参加,没过几天这钱白花;

早起口号喊得最响,打卡之后立马躺下;

……

这些经历你有过吗?

反正我有,还不止一次。次次决心要痛改前非,次次原谅自己说「算了吧」。

很多人把这种失败归结为:不自律。正是因为不自律,才学不好英语、瘦不下来、没法早睡、业绩不好、不会写作、赚不到钱撸不到猫……

而且,相信你一定听过这句话:

「自律带来自由」。

最近还迭代了2.0版本:

「高度自律带来高度自由」。

可是,如果我不自律,人生就完了么?

01

自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吗?

我们对自律有多推崇呢?看看下面这些文章就知道了——

《自律的程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自律的女人,最好命》

《自律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安全感》

《自律,是女人最贵的化妆品》

《自律的人,不会活得太低级》

《自律是评价一个人能力的总计要素》

《自律上瘾后,我秒杀了半个朋友圈》

《自律的人,都是狠角色》

……

其实这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非常简单:

只要你自律,就能走上人生巅峰。

举的例子一般也都是:我的朋友在自律(包括但不限于健身、学英语、写作、理财)之后升职加薪、生活越来越好。

不过,如果深入思考,会发现这个观点最起码有两个问题:

1、简单归因

2、无法证伪

先说简单归因。

简单归因是指将事情的结果简单的理解为是由某一个原因引起,而忽略了其它更深层的原因。

把一切成功或失败的因素都归结为「自律」,不能说100%不对,但是太夸张了。除了自律之外,难道就没有其它因素导致成功或失败了吗?只要多问这一句,就会发现很多文章刻意回避了其它因素,比如时机、运气和平台。

总之,在这些文章里,自律简直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看多了就会发现,这种套路简直和多年前流行的成功学一样,简单粗暴地把某人成功的因素归结为一个原因:

  • 科比成功是因为他看到过清晨四点钟的洛杉矶;
  • 马云成功是因为他没有在黎明来临之前放弃;
  • xx企业成功是因为它抓住了时代巨变带来的机会;

……

听着就脑壳儿疼。

再说无法证伪。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一切从经验得来的假说、命题和理论必须在逻辑上容许反例的存在,才是科学的,即科学具有「可证伪性」。

比如「天鹅都是白的」,这句话就有具有「可证伪性」,因为只要你找到一只黑天鹅 ,就能把那句话证伪,所以,在你找到黑天鹅之前,「天鹅都是白的」这句话就是正确的。

「自律成就人生巅峰」这个观点就不具有可证伪性。

比如我说有人坚持自律一段时间后还是个loser,

对方会反驳:

  • 那是因为TA自律的时间不够长,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功
  • 那是因为TA自律的方法不对,改善方法就能成功
  • 那是因为TA自律的「质量」不够高,提高「质量」就能成功
  • 那是因为TA自律的动力不足,加强「动力」就能成功

……

等等等等。

你会发现他们永远都能自圆其说,不具有「可证伪性」。

而且,自律时间的长短、自律的方法、自律的「质量」、自律的动力又该如何量化和衡量呢?

根本就找不到标准。即使你好不容易确定了一个标准,对方还有可能反驳说「因人而异」。这就更没办法继续探讨下去了……

对于这种无法证伪的概念,我们实在不能「无脑信奉」。

查理・芒格非常强调逆向思维,还特别推崇雅各比的思想: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当看到很多文章宣扬「自律→成功」时,我们不妨反过来想想:它们这么写是为了什么?以及,这是事实吗?

要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这些粗浅的信息。

所以,自律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不自律的人也不一定不能成功。

02

无需自律

人生也能up up


很多人并不自律,一样能成就事业。或者说很多有成就的人压根就不会去想自己到底有没有坚持自律,更不会把自律挂在嘴边。

那么这些不强迫自己「自律」的人,又在用哪些方法自我成长呢?

我们一起来看三点。


1、问题导向

当你下定决心要完成一个目标时,不妨对这个目标持续发问。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激发内心对于实现目标的渴望,让大脑进入「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循环之中。

我初次接触互联网运营领域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当时的目标是互联网运营入门,提问的问题有:

  • 互联网运营到底是什么?
  • 运营分为哪几种类型?
  • 运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 运营入门有什么注意点?
  • ……

抱着这些疑问,我查阅了各种资料,包括刷垂直领域的头部网站、看各种运营书、上相关网课、关注相关公众号……

看得多了,会发现之前的疑问能得到一一解答,自己也会尝试着给出答案,而不是单纯的被动接收知识。同时,新知识和新概念又不断接踵而来,不断刺激着我继续学下去,这就是传说中的「越学越有趣」。

接触一个月后,我就写了一篇产品分析类文章,成功投稿到几个大平台,收获了不错的阅读量和关注度,还拿到了好几个实习offer。

谁能想到其实一个月之前,我是个连DAU都不知为何物的门外汉呢?

如果在接触新领域之前,我什么问题都不想,就是执拗的认为必须保持自律,死磕自己每天打卡学习,很可能学着学着就心累到难以持续,执行动力也会大打折扣。

当然,这种「问题导向」不仅适用于知识学习,也适用于各种训练营、健身、减肥、早起等活动。

比如参加写作训练营时,可以问自己:

  • 参加写作训练营希望收获什么?写作的理论知识?实践方法?认识大佬和同好?
  • 目前自己的写作水平如何?参加完之后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 训练营老师讲的方法论完不完善?有没有其它角度继续解读?
  • 训练营助教的批改标准客不客观?修改后的文章能进一步提升吗?

……

类似这种,提问一个问题,就会促使你去解决一个问题,一点一点积累,实现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2、奖励机制

这一点接着「问题导向」来说。

如果你周围有通宵达旦做课题的学霸,或者加班到乐不思蜀的工作伙伴,不要觉得他们很变态(他们就是很变态),其实他们非常乐在其中。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们当前在做的事情激发了他们的内心愉悦感,让他们「越学越有劲」。而且,这种愉悦感是不断持续且长久的,远非「奶头乐」可比。

也就是说,只要激发这种愉悦感,我们就能自发主动的采取行动。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可以利用大脑天然的「以奖励为本」的运行机制。

TED演讲《打破坏习惯的简单方法》(A simple way to break a bad habit)中提到了大脑的一个运行机制:触发-行为-奖励。

这种机制近乎于本能。演讲人神经病理学家Judson Brewer举了一个例子:看到巧克力蛋糕(触发)-吃掉它(行为)-吃完很开心(奖励)。

大脑会记住这种「开心」的感觉,只要有机会,就想吃块巧克力蛋糕来让自己开心一下。这么不断重复下去,就形成了习惯(然后你就胖了)。

有人因为这套机制变胖,也有人因为这套机制受益,那些能废寝忘食学习和工作的人就属于后者。

他们从不逼迫自己去行动,也不会口口声声喊着要自律,因为在他们眼里,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奖励:

看到问题或新知识(触发)-尝试解决或学习(行为)-大脑愉悦感(奖励)-太棒了我还要(重复)

就这么不断循环触发-行为-奖励-重复的过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养成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说完成一个了不得的成就才能激发愉悦感,实际上,哪怕是一个完成一个小小的任务都能刺激大脑,让它感觉很「爽」。

因此,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没必要操之过急,可以利用精细化思维将任务一步一步分解下去,先完成一个不起眼但很重要的小任务,以此来激发内心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形成「内在驱动力」,然后才能无往而不利。

3、看见收益

如果你针对目标提了问题,也知道大脑的奖励机制,但就是打不起精神去行动怎么办?

是靠自律么?不是,是要让自己立即见到收益,或者调高完成目标后的收益水平。

人类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早已演化出了趋利避害的特性。没有人不喜欢利益,利益才是最大的动力

如果「知道许多道理,但还是不想行动」,那可能就是完成目标后的收益不够吸引你。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我读书期间一直有个梦想——早起。可惜整整七年都没实现。之前也逼着自己参加过不止一个「早起打卡群」,但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没错,我就是那种打卡后还能继续倒头就睡的人)。

然而,现在我能麻利的在6点钟起床,而且没有任何埋怨。

原因没有别的,因为我毕业上班了,如果不早起,就要挤早高峰的地铁。北京的早高峰,一堆陌生人像牲畜一样挤满整个车厢,分分钟让我很怀疑人生。

而只要我能早起,就能获得巨大的利益

——不用挤早高峰的地铁!

对我来说,这个利益的诱惑力甚至远远超过奶茶。

就这样,多年的「早起无力症」没有被「自律」治好,却被「早高峰」治好了。

《行为设计学》中提到,促使人类自发改变的模型不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分析→思考→改变」,而是「看见→感觉→改变」

人类这个狡诈鬼,只有真正看到利益,才会真正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有价值的。尝到甜头后人的精神状态也会更好,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正向反馈,恨不得立马去改变现状。

所以,如果你实在毫无动力,不妨找到自己最在意的那个「利益点」,然后想办法将行动和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就算找不到外界的「利益点」,也可以自己创造一个。

03

不自律的人生也能开挂

人类的大脑天生喜欢简单的东西,对于成功或失败,我们很喜欢用一个简单的原因概括,比如自律。这样不仅节省大脑能量的消耗,还很容易记住和认同。

但现实社会如此复杂,远非一个词语所能概括。

对自律的极大宣扬,很容易让我们下意识的认为:自律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要条件。为了成功,甚至有人不惜自虐。

但成功之道哪有那么简单呢?

有时候我在想,很多人大力宣扬自律,也许并非是100%认同它,只是想缓解一下内心的焦虑感。

也许大家也都知道自律并非灵汤妙药,只是想多看几个自律的故事,刺激一下停滞不前的灵魂吧。

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律是一种精神安慰剂。

不过,安慰剂终归只是一个安慰剂,它无法让你真正实现心中所想。要想主动改变现状,不妨尝试一下本文介绍的三个方法——

用问题导向激发我们对目标的兴趣,奖赏机制提高内在驱动力,切实的利益形成外在驱动力。

这样,你会发现: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不用自律的人生也能开挂。


本文来源:公众号 @粥左罗,作者尹晓静。

TO BE, TO UP,这里是50万年轻人的成长充电站。运营者粥左罗,90后,毕业四年从服装店员做到成功创业,从月薪2300到月入20万,坚信成长即财富,只写最接地气的成长干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