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填志愿的黄金专业和黄金城市

具体细节就不多说了,我这里来综合一下这几年全网总结出的三条黄金法则。



1 在志愿填报的基础上,请尽量遵循人生均值回归原则

人生任何一个阶段的“筛选”都只是一种形式,别被这些一时的标准迷惑。定义你最终归宿的,一定是你能力和欲望综合的那个真实的你。

假设你选了高大上的金融业,毕业时又获得了一份高薪高压的工作,但如果你是个不那么野心勃勃的人,那么你早晚会被压力逼迫离开这份工作;

又假设你学的是理工干的是码农,如果你最热爱的是写作,那么早晚有一天,你会用你的闲暇时间因为热爱而驱动自己创作。

而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多年的苦读苦练后,最缺失的就是这一点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清楚地认识自己。

我是谁,我的性格如何,我有什么优缺点,我适合做什么,我喜欢或不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这些东西会决定你愿意为什么而奋斗,也会决定你对一份事业的热情和兴趣,进而最终决定你人生的意义。

— — 这个理论由skiptomylou提出,我非常的认同

比如我从高中开始就喜欢写作,大学写,毕业后也写,别人下班休息,我在写,别人回家打游戏,我还是在写。白天公司八小时上班,晚上回家八小时写作。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付出既没有粉丝收益也没有金钱收益。

换现在很多自媒体作者估计是难以想象的,没钱没收益你还写?WHY?

直到后来我看见这个理论,我瞬间就理解了,因为我喜欢写作,因为我在写作,这么一个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快乐,比常人要多1000倍。别人眼里没钱没收益的苦活,我干起来居然是很快乐的。

再比如之前在杭州的时候,我近距离观察过很多创业者和高管,他们身上和普通人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工作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

你觉得996很难受,加个班都难以忍受,但他们并不觉得,而且他们不是被洗脑那种觉得,你能清晰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干完一份事情后的自我满足。

于是我就在思考,可能,他们在自我价值实现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的快乐,也比常人要多1000倍,以致于其他人无法忍受的996各种加班的痛苦,在他们这里显的不起眼了。

如果这样的人,去了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这些反馈机制不明显的工作岗位上,我相信,他可能是不太快乐的,因为他们很难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这个过程。

但倘若他去了金融,互联网等高度竞争,反馈机制又极其迅速且明显的工作中,我相信,他们肯定会脱颖而出的。

因为一切努力,自律,学历方面的优势,在这种天赋面前,都是不够看的,你觉得难以忍受的事,他们甚至会乐在其中倒贴的做,你这还怎么比?

热爱本身,就是最强的天赋

所以,在考虑你的志愿之前,你一定要花哪怕半个小时,不为老师不为父母,就为自己,好好思考一下“我的内心最深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在兼顾自己热爱的情况下,选未来10-20年的快速赛道



注意,我说的,是快速发展赛道,而不是黄金赛道

区别在哪里呢?

比如金融,这就是黄金赛道代表,在任何时代,这个专业由于离钱近,都是一个不错的专业,但问题在于,多年发展,这个行业的壁垒已经非常高了,所以你一个新人进去,很难有作为,只能做大公司的职员,而大公司,选材范围基本是围绕顶级院校去的,这意味着,如果你是二三本学校,你选金融,发展空间会非常有限。

而快速赛道的典型代表是互联网,可能互联网里也有做的不好的人,但过去五年,把互联网专业的学生拉出来,总体来说的薪水发展绝对是远超其他行业的,这就是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那么,关键在于,哪些行业会快速发展呢?

这个问题,在知乎上,大家曾经讨论过,最终结论其实是比较类似的




朋友圈的爆款文,尤其是全民刷屏级别的,实际上就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因为爆款文是全民焦虑的体现,也是潜在需求的展现,这是行业发展最好的风向标。

比如今年,你频繁的看见幼儿园事件文章,那么这就意味着,可能是现有的幼儿园机制已经无法满足大城市暴涨的人口需求,所以导致那么多问题涌现,这也意味着,好的私立幼儿园可能会在接下来几年,迎来爆炸性刚需。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把2017,2018的所有十万赞文章拿出来看一遍。

注意,是十万赞,远超十万加阅读量的十万赞




这些新闻可以做这样的分类,比如

大国崛起 主题

《今日聚集:一带一路峰会,美国竟意外送礼,震惊世界 》

《萧山乐天玛特被封!!说封就封萧山好样的! 萧山人民转起来!》

《一场史诗级贸易战,一次历史级大妥协,中国有8大收获》

《欧盟作死,中国发飙》

这几篇的背后,其实是同一个主题— —“大国崛起”

这也是近几年来的核心主题

华为的崛起,小米横扫低端市场,萌牙家等商品广告肆虐网络,我觉得都能放到这个赛道下看待,本质都是国产品牌崛起的大浪潮。

所以,未来10-20年,国产行业尤其是在追赶中的国产行业,肯定会迎来大发展。

那么你就可以思考:5G,芯片,国产动漫,国产电影,国产消费品牌(含美妆和小家电)这些行业未来会快速发展

然后把这些综合一起去对应专业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梯队

第一梯队:互联网+

这个基本没有争议,5G、大数据、云计算、搜索、互联网金融、电商、视频等几个风口赛道,全是属于互联网+范畴的,并且最近几任首富,目前中国最年轻的富豪,全是出自这个行业,加上未来的产业互联网浪潮,基本可以说是普通人逆袭的超白金赛道,想不出选什么,无脑选它。

具体到专业来说,又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

当然,不同大学具体的专业叫法可能有不同,这个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看就行,下面就不赘述了

第二梯队:传媒,智能制造

很多人都没注意到传媒,但我想说的是,这几年的热门赛道,不论是电影,还是新媒体,视频,还有逐渐崛起的国产品牌营销等风口赛道,本质都是传媒专业的衍生。

在这个娱乐时代,内容百花齐放,传媒专业,其实是比较隐藏的一个优秀专业。

智能制造包含了电子等制造业,主要是对接互联网+领域的落地化

但传媒和智能制造这两个赛道最致命的缺陷在于,他们目前都没有诞生行业巨头,基本是在互联网公司的生态中担任配角,比如阿里的大文娱,小米的生态链。属于,有红利,但还存在变数的行业。有冒险精神的,可以去尝试一下。

第三梯队:医学,法学,外语,金融

这四个专业的特点是,进可医院银行律所求发展,退可考公求稳定

本身发展都不错,而且四个专业在考公上确实都有一点优势,属于选了不会错的专业。

第四梯队:工科,经管,数学,土木建筑等

这里就是大部队了,通常情况下,是你分数不够时会考虑的保底专业

避免梯队:生物,化学,环境,材料

没错,传说中的生化环材四大天坑,具体有多坑我就不废话了,

一张图帮助你理解这个专业有多惨




这四个专业属于,即便你真的有兴趣,我也会建议你三思的专业~~

3 但是,但是

看完了专业后,我还想说一件事,那就是地域

我强烈建议所有考生在填志愿时,先定城市再从专业梯队里选



为什么?

因为这两年的趋势就是,高科技、金融,各种研发机构都往北上广深一线聚集,直接导致了大量机会都在一线。

如果你选择了这些城市,你会发现,就业时的选项会大非常多,甚至实习都比你方便多了。还有就是各种校友资源。

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

即便是互联网专业,假设你的大学是在沈阳,那么你毕业时面临的尴尬情况就会是

:你的可选项非常非常少,一旦错过校园宣讲会那波招聘,你会非常被动



而你如果在杭州,那么面临的情况则是,这样



且不说选择多了,就连薪水和可选公司层次也高多了

顺带,我并不认同大城市开拓视野的说法,因为现在有互联网,三线城市一样可以接触到新事物。

但是,大城市的氛围,学校中能接触到的机会,确实是偏远城市无法比拟的,在大学时代,一两次关键的机会,可能就会影响到你实习和就业的走向。

所以,思路是能去一线去一线,能去长三角、珠三角就别去偏远地带

具体来说,

互联网在北上广深杭都有

传媒在北京居多,制造业在广深居多

而结合今年的新一线城市排名后看,我们还可以扩大一下选项

(其实这个图有一些错误的,但是大体上不影响)



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加上一个杭州,可以作为第一优先考虑的报考城市

新一线中,我红圈出来的,是谨慎考虑的,因为都属于产业不占优势或者在下滑的

剩下的城市中,成都重庆是西南中心,武汉郑州是中部崛起中心,都是区域中心级城市,未来的发展支点。也是现在许多产业的迁移地。

南京宁波东莞这些属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产业上可以跟着大哥混。

加上房价也低,未来生活就业的余地都比较大。

总之,三条黄金法则

1 先保证选出来的专业是自己喜欢的,至少也得是不讨厌的

2 从第一第二梯队里选专业

3 最好保证就读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名单中

总之,祝福大家都能进入心仪的大学嗯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