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的一种行为叫宽恕

大家都知道,谢谢,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语在生活中频繁使用,无论大人孩子都在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断接受很多善意,感到温暖,甚至温暖到麻木无所谓。

善意的珍贵,常常在于被恶意对待后对善的渴望;或者我们言行有失给对方带来伤害时,心里那份自责,让我们重新点燃良知。




今天,对我来说,良知的折磨在于拼命对孩子好,事无巨细,却在阻止他看动画片,他调皮不穿衣服,多说了他两句时,被他记在心里,以气气的脸色对我,气不过,打了他的脸,还跟孩子当下更喜欢的孩子爸爸说了一堆赌气的话。事后,自责不已。

爱太多会让人窒息,会让自己丧失平常心,求不得就会苦,亲情也是如此。慈悲很难,更难的是当别人以自己不喜欢的方式对待自己时,心无芥蒂,选择宽恕和原谅。

最近发生的其他事,也让我看到,十几年来,对一些事,其实,一直都心存芥蒂,没有原谅,而这不能释怀的,让自他都苦。




所以,行为至此,就勇敢地选择原谅吧。

不被善意对待的原因——是误会?是前世的因果?那都不重要了。

事情的发生、展开,常常有错综复杂的原因,根本就经不起折磨。人的心绪常常变化多端,外部因缘条件又不断变化,在这个前提下,又怎么能做出缜密、完美的处理呢?

想起孩子怨念的眼神——当我不允许他看动画片时反应如此激烈;也想起他经常朝我们打打闹闹不能够停止时……



孩子的异常活跃的反应是精力旺盛,也是他蓬勃的精力没有充分释放在一个感兴趣的活动中,无论游戏,还是正常的情感交流。所以,解决的办法还是多用心陪他。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当他长大有条件用电脑、手机时,他会全幅精力转移到电子产品上或者其他物化的对象上。这也能理解为啥儿童自闭症会呈现常年增长的形势。。。。

啰嗦这么多,我想跟自己说的是,当外部人事异常时,自己不要快速产生不良情绪,即使产生了,也要及时放下,这样才能以更活泼的心态,面对新的互动时刻,让心重生,一颗活泼的心,才能够“宽恕”他人。

图片:薛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