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创作--我写我话,就是这么简单

其实文学创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无数同行都说过,文学创作最难的一点是坚持。坚持,贵在坚持,看似简单,其实内中苦楚与无助,不足为外人道也。

在文学上,没有人可以一鸣惊人,在没有出人头地之前的那份坚持,才是你成功道路的基石。如果有人问我,怎么加入文学创作,我会很认真的问一句:你真的准备好了么?你要清楚,在黎明之前,才是至暗时刻。更可怕的是,也许你永远都有看不到黎明的那一刻。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文学创作也是如此,也许你真的只是一个炮灰!

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以及经济条件让你支撑文学创作,那么我可以谈下一个话题:到底该怎么写?

我写我话,就这么简单。

你习惯用什么样子的语言叙述,就直接记录下来好了,不要犹豫,所谓行文流畅,就是这么来的。非要生搬硬套,反而失去了语言本身的灵性——换一种说法,你非要构思结构而不得,堆砌辞藻而不自知,自以为得计。现实中,读者却会一眼就看出你的拙劣伎俩,那种尴尬绝对直透屏幕。用李敖大师的话来讲,扫一眼就知道是个臭鸡蛋,不用再去尝试。

用你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看似简单,但这不二的法门其实隐藏了海量的信息。换成最浅显的话:既然都是用自己的语言创作,凭什么我要看你的?

为什么有的人说话娓娓动听,有的人说话颠三倒四?功夫在诗外,文学创作也是如此。你的文章的底子如何,其实是在考察你的知识储备。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我曾经在十多年前参与九州的创作,当时年轻没有多想,随手写了开篇一个小段,结果被清韵书院匪大-多事点评:文字功夫不错,但太江湖了。什么意思呢?文字功底是有的,可以写小说了,但对于小说的门道,过于外行,有些地方该收,有些地方该放,但我因为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取舍,所以,还是不行。

所以说,虽然文学创作是我写我话,但重点在于,你该怎样的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或者说文学水平。

一篇文章要想得到认可,必须要注意逻辑关系。别乐,文学创作一样能和数学扯上关系。比如我现在写的这篇,绝对不是提笔就写的,我一定要想好大概的结构,才能下笔,一二三四的罗列出来,读的人才能看的清楚明白。实际上,在网上很多人写的时评也好,小说也好,下笔千言,你却不知道他在讲什么。明明是作者写的标题,但写出来的东西越跑越远,让人感觉不知所云。为什么会这样?逻辑关系没有搞清楚,所以他写出的东西不能丝丝入扣,反而是乱麻一团,不知道他写的时候糊涂不糊涂,反正让我读的时候,一直尝试理清逻辑关系,却以失败告终:这个该死的臭鸡蛋!所以,文学创作入手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逻辑关系,如果条理不清晰,主题自然无法明确,甚至跑题。哪怕你是诗词创作,散文随笔,一样要考虑内在的逻辑关系,谁都逃不掉。如果没想好逻辑关系,一定一定要停笔,写的越多错的越多。

既然提到了条理清晰,就会涉及到第二步:修改。修改的目的无非两个,一是理清条理,二是提炼语言(顺便修改错别字,哈哈)。理清条理不是简单机械排序,1324排错了,我调成1234就可以了,还有一个前面举例提到的详略得当,该收的收,该放的放,不分详略,怎么可能突出重点照应全局?相传古代雕塑大师方丹给学生看他的雕塑,学生赞叹不已:老师,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完美的手。方丹听到后,毫不犹豫的把那双手从雕像上砍了下来,让学生心痛不已。方丹解释说我想要表达的不是这双手,它会损伤我想要表达的主题。文学创作也是如此,你要明确主题,有害主题的段落再精彩,也要狠心裁掉——这点确实有点难,但是必须这样做。

提炼语言是一个人的文学素养

提炼语言就是一个人提升文学素养的过程。

看到上面两句话的区别了没有?下面才是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但上面那句话是我最初凭着本能拼写出来的残句。不断的提炼修改个别字眼,会让你的用词习惯发生改变——向着更精确的方向前进。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的提升其实是你的用词习惯的改变,更加专业精准的词汇运用,自然会给旁人不同的观感,气质提升也就随之而来了。

既然提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就不能不说下阅读。就如同我刚刚讲到的,大量的阅读会改变你的词汇习惯,更会扩充你的词汇量。高明的文字一定在用词方面达到精准,精妙而准确。而想要达到精准,你首先要知道有这个词儿啊!词汇哪里来?阅读,大量的阅读,这也是我最初提到的知识储备,提升你的眼界视角,更能扩充你的词库。何况在你成为写手之后,你会发现二次阅读会有不同以往的观感,你能更加清晰的把握了作者的条理脉络,顺便你还能跟着仿写(不是抄袭啊,别那么没品)。

文学创作就是我写我话,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明确自己的主题,逻辑清晰,修改提炼字句,你就能畅快的文学创作了!

最后还要问一句:文学创作,你真的有信心坚持下去么?

(我会在后续章节和大家交流仿写,细节,人物性格塑造的快乐,不收费的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