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派出所作为全国“枫桥式派出所”,以荣誉为新起点,化荣誉为新动力,以“十六字”总要求为根本遵循,抢抓发展机遇,乘势夯基固本,形成紧贴实战、事权清晰、灵活指挥、多维一体的派出所警务新格局。
探索出租房屋管理模式,破解流动人口更新问题
将基础信息采集任务进行量化,坚持线下日走访、周汇总,线上日监督、月通报,确保实有人口、房屋、行业场所等基础信息动态更新精准及时。实行宣传培训、定期监督两项工作举措,一方面广泛宣传教育,明确经营业主的房屋管理与承租人信息采集责任以及违反相关规定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定期监督检查,发现过期不维护的房屋,电话询问或者实地走访,以核对承租人员动态。对经营者不如实登记承租人信息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实现经营业主自主登记到位、流动人口数据采集到位、出租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到位。
构建警务团队综合治理,着力清除治安隐患盲区
由社区民警牵头,将辖区中的松山事管员、松山义警、网格员、物业保安等群防群治力量组成融合式社区警务团队,以“六防五控”为工作目标,协助社区民警做好纠纷调解、隐患排查、治安联防、帮扶救助等工作。具体架构是由兼任社区副书记的民警协调组建,将社区民警、老党员、老干部、保安员、保洁员、楼宇管家等力量联合组成社区警务团队。
松山事管员由松山分局首创,是具有松山胎记的社区警务团队中的一支新生力量,“松山事管员”以“鸡毛蒜皮事,家长里短情--我都管”为工作理念,在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中物建,工作方式灵活,在社区民警带领下开展工作,协助民警将小区内潜在的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案事件苗头摸排的更准,化解的更及时;松山义警主要承担辖区背街小巷治安巡防和商铺联防,协助社区民警做好辖区治安联防,发生警情时先期到达现场协助处置;网格员协助采集本网格内的各类基础信息,开展网格服务和上门信息采集、核查、人口登记等;“社区警务团队”各负其责、信息互通、相互配合,主动服务、联动协作,多维化的警民共治体系日趋完善。
丽水便民市场是松山区最大的集贸市场,摊位 1300 个,日均人流量 1.1 万人,原来是扒窃案件高发区域。为切实改变市场治安环境,社区警务队从经营业主中发展了一支12人的松山义警队,为每位义警安装义警安全商户牌,成了顾客公认的信誉商户,提高义警的积极性,现在市场内发生纠纷均能就地化解,协助民警抓获了3名扒窃嫌疑人。
创建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提高纠纷积怨化解能力
为将矛盾纠纷疏导化解的主旨融入到派出所各项警务活动当中,制定了《矛盾纠纷疏导化解四项准则》。即,法治效果与社会效果并重原则。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坚持把疏导化解案件中的矛盾纠纷贯穿办案始终,实行“程序与实体同步、处置与化解同步、多元调解与调查取证同步、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同步”四个同步,实现疏导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最大化;早期干预与民调联动并举原则。对排查搜集到的各类矛盾纠纷线索,在社区民警首问责任、先行干预的同时,注重发挥各类治安辅助力量或纠纷当事人“身边人”的作用,确保那些小矛盾、小纠纷、小过节、小问题、小事端早发现、早经营、早调解、早灭火,防止因掌控不到位、调处不及时导致矛盾纠纷升级或激化酿成案件;主动服务与协调教育并用原则。
坚持和发扬枫桥经验,在实践工作中,探索出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5314”工作机制》,即通过五种排查渠道,明确三类切入端口,组建一个调处责任专班,实施四项调疏举措,确保矛盾纠纷彻底得到解决。通过工作发现、线索推送、部门移交、投诉反映、团队收集五种主要矛盾纠纷排查渠道,最大限度收集辖区内各类矛盾隐患。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研判梳理为家庭矛盾纠纷、邻里矛盾纠纷、其他案事件矛盾纠纷三类矛盾纠纷,分类施策,主动上前排查、超前受理、靠前疏调。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对象的矛盾纠纷实行首接责任制,采取专班疏调,专人负责,协调多元调处力量(社区警务团队成员、老党员、老司法、老干部)及相关专业部门(法院、检察院、司法所、公证处、城管局)人员按需参与调处,针对矛盾纠纷根源和性质采取化解对策,做到“对症下药、直达病灶”,避免矛盾激化、纠纷转化。推出矛盾纠纷件件登记、事事建档、警警合作、次次回访四项工作措施,确保每一起矛盾纠纷都得到发现及时、梳理入册、持续跟进、疏调到底。
几年来共疏导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275起,化解率达到97%以上。近年来,辖区未发生一起因矛盾纠纷引起的民转刑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