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年的努力,绵阳科技城新区实现了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从0到1,从1到30的过程,真正把绘制的蓝图落实了下来。”7月19日,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创新馆相关负责人向参加四川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的与会人员介绍。
当天,四川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绵阳举行。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总结推广地方工作经验和有效做法,推动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来自省直有关部门(单位)、金融机构、各市(州)政府、国省开发区及市(州)发展改革委的相关负责人走进绵阳,实地调研并交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举措。
绵阳科技城新区是全省第4个省级新区,于2020年12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复设立,2021年3月正式挂牌,划分为统筹区和直管区两个部分。直管区是科技城新区的核心示范区和先行启动区,一直以来,直管区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新区发展的核心价值,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
走进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创新馆,与会人员对绵阳科技城新区发展机器人产业的速度所震撼,自去年6月以来,仅一年时间,绵阳科技城新区就招引了机器人企业30余家。“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原则,绵阳科技城新区着力招引机器人头部企业,覆盖机器人产业全链条,在这30多家企业里面,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小巨人10家、独角兽5家、瞪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创新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抢占新赛道,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绵阳科技城新区探索建立了“一个领军团队、一个研究院所、一个实训基地、一个产业基金、一个产业园区”的“五个一”模式,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链,打造机器人创新产业集群。
以领军团队为例,绵阳科技城新区成功引入4名院士、10余名高校专家教授以及多名企业负责人组成了“领军团队”。“这样的领军团队也确定了机器人产业的领军性。”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创新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领军团队成员曾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省级科研项目36项;解决高精度智能力控、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生态算法、泛在机器人操作系统等卡脖子技术;拥有知识产权5015项,其中发明专利1704项。
机器人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绵阳科技城新区高瞻远瞩,系统谋划,打造了机器人产业实训基地,通过引入国内外权威赛事,以赛代训,贯穿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职、大学的全学段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专项赛将于8月底在绵阳科技城新区举行。届时,将有80所高校的800多名师生齐聚绵阳,其中50所高校都是985、211。
接下来,绵阳科技城新区将重点发展机器人智能制造全链条产业集群,发展具有绵阳特色的机器人产业,力争“十四五”末规模突破百亿元。
记者 吕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