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博物馆里有“看头”】从博物馆洞见“水韵江苏”人文底蕴

日期: 来源:荔枝新闻收集编辑:荔枝新闻

现在出行旅游,越来越多人把博物馆纳入目的地必选,约展、逛馆成了新的社交方式。到江苏,博物馆更是成为人们一窥“水韵江苏”的一扇“窗”。

前不久的五一假期,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江苏热门博物馆上演了“人从众”的场景。这几年,博物馆逐渐成为假期“顶流”,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早已不是新鲜事儿。游客晏女士:“总觉得只是吃饭或者看风景的话,不能体会到这个城市更深层次的文化。其实去博物馆就非常好,让我们能一下子抓住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色。”

“开张”四年的中运博,已累计接待线下观众近800万人次,成为扬州除瘦西湖、个园外必去的新文化地标。馆里以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为策展线索,创新打造“中兹神州——绚烂的唐代洛阳城”等“运河城市”系列特展,“情有梦通——齐白石笔下的四季生机”等“运河艺术”系列特展。馆长郑晶认为,展览是一家博物馆的门面,有声、有色、更有深度的展陈才能具备文化吸引力,“不断地去完善馆藏的藏品体系,包括临展体系,带来更多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从更多的角度去解读大运河。我想不同的年龄段的人群在走入博物馆的时候,有所获得。群体所带来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能够对大运河文化的传播起到非常好的助力作用。”

截至2023年底,江苏355家博物馆年度陈列展览总数2442个,接待观众近1.2亿人次。

博物馆内,越来越多独处“深闺”的文化遗产走出库房;博物馆外,五花八门的文创产品成为了“新特产”,备受年轻人青睐,成为他们社交的伴手礼。南京博物院把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做成了冰箱贴,六朝博物馆把瓦当做成了便携小手包……令不少游客“一见钟情”“爱不释手”。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黄洋认为,这也是博物馆文化走下展柜、以诙谐有趣的方式走向更广阔的大众文化空间,“文创产品更多承载的是博物馆藏品背后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播出去,游客也能把博物馆的文化带回家。”

“博物馆游”的热度,无疑是对江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一次生动诠释,同时也是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的见证、文化自信崛起的表现。黄洋认为,“博物馆热并不是偶然的一个行为,其实是经过长时间的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所孕育出来的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博物馆通过不断的拓展自身功能,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我觉得未来随着文化旅游融合更加深入,更多的观众会选择博物馆这样的公共文化机构旅游打卡。”

(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孙西娇 编辑/汪泽)


相关阅读

  • 5‧18国际博物馆日 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有看头

  • 原标题:数智融合,5‧18国际博物馆日 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有看头!5月17日上午,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暨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在京圆满举办。本次活
  • 以红色文化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

  •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目标。近年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资源数字化,推进数字技术与
  • 呼和浩特:给我几天时间,带你穿越千年

  • 呼和浩特,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当我们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去探寻它的过往,一幅壮丽而独特的画卷便徐徐展开。我们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人们在这里
  • 流动博物馆走进学生社区 “趣学”税收历史

  • 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为了在传承和发展中把握税收历史变迁和文化脉络,讲好税收故事、传播税收文化、普及税法知识,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在仙林校区“一站式”学生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新疆移动发布5G-A商用暨算网产品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 范琼燕 实习生 杨鄢瑀报道)5月17日,中国移动新疆公司(简称“新疆移动”)举办“赋能新质生产力 焕新数智未来”5G-A商用暨算网产品发布活动。“赋能新
  • 以旧换新帮你问:大规模设备更新如何做?

  •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利于推动先进产能增加和节能降碳,也给广大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在省内各地,已有不少企业乘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东风
  • 围绕增长8%,新疆印发方案持续扩大消费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 石鑫报道)近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年持续扩大消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点燃消费“引擎”,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