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水浒》太“毒”?“无菌式”阅读观念更“有害”

日期: 来源:山东热搜收集编辑:山东热搜

近日,有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留言,批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毒小说”,建议把水浒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文读物中清除出去,引发大范围讨论。

这名网民表示,《水浒》情节极其不合逻辑,存在“恶毒污蔑丑化女性”“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给武松、李逵、宋江这些人渣安排善终”等问题,是他见过的最毒小说。

  诸如以上的话语,令许多网友“印象深刻”。不同的是,很多人并不能认同他提出的观点,对于其将《水浒》阅读与教材内容选用一事作关联,更是不能理解。

  有人留言评价“他的留言”:一本书,本身就具有两面性,而看到什么,取决于读者的内心。

  “毒小说”一词并不罕见。通常来讲,它应该指的是那种不顾文学底线、荼毒人思想的有害读物。但是近些年,这个词倒是经常在网络上闹出“动静”。百度搜索打出关键词“毒小说”,能够查询到1亿个结果,其中不少和我们今天关注的话题有关。

  ——阅读一本书,当它探讨的内容涉及到人性的黑白、社会的丑恶时,难免会刺激到人心的“痛点”。身为读者的我们,一旦被这些“痛点”所刺激到,要不要着急地去给它加上“毒小说”的标签?在当下,这个标签到底有没有被滥用?

  《水浒》被列入中国四大名著,至少可追溯到1981年。但是它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却不单单是因为它被列入了四大名著。

  《水浒》被称为经典,是历经700多年时间检验的结果,跨越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审读。它创作于国内,传播在世界,借用文学之笔,打破了人与人之间文化背景的隔阂。英、德、法、美、日等国大百科全书都对它有很高的评价。《大英百科全书》评价《水浒》:“因以通俗的口语形式出现于历史杰作的行列而获得普遍的喝彩,它被认为是最有意义的一部文学作品。”

  这样的《水浒》岂是“毒小说”一词能够染指的!

  从此次发生的事件来看,读者给一部文学作品贴上“毒小说”标签的行为,正在变得越来越“轻易”。轻易出口的表达,轻易发表的负面评价,堆积起来就是“诋毁”,它能伤害到书籍背后的作者,久而久之,就能影响到文学的创作,同时不利于文学的创作。

  轻易用“毒小说”一词来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最终伤害到的还是读者。因为这是在试图打造出一个“无菌式”的阅读环境,表面看似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实则是圈地为牢,四处划线,把人关进了想象力受限的“牢笼”,自己禁锢自己的思想。

  叶圣陶曾说过,读书无小事,是门技术活儿:有三种态度不可取,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还有一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

  “学会读书”值得研究,在麦克风交给大众的互联网时代,“学会评价书”也变成了一门技术活儿。正如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回复给那名网民的一句话:重要的不在于你“读了什么书”,而在于你“怎样把每本书读好”。

  来源:扬子晚报


相关阅读

  • 视评来了|水浒有毒 还是三观有毒?

  • “水浒是有毒的,会毒害青少年,应该从教科书里面清除出去。”上面这句话是一位网友在浙江省政府网站上的留言,说水浒恶毒污蔑丑化女性,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毁灭人类三观,作者心理阴
  • 《水浒》应从课文中清除?浙江省教育厅回应

  • 近日,有网民建议把《水浒》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对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作出答复。
    2022年12月,有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留
  • 《水浒》太“毒”不该进教材?教育部门回应

  • 近日,有网民建议把《水浒》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这名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留言建议说,“把水浒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2023年永定河生态补水将超7亿立方米

  •   光明日报北京2月11日电 记者陈晨 从水利部获悉,2月10日9时38分,随着山西省册田水库提闸放水,2023年度永定河生态补水工作全面启动。根据《2023年度永定河水量调度计划》,本
  • “一手交钱一手交房”,现房销售还有多远?

  • 中新网2月12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左宇坤)“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现房销售,继续实行预售的,必须把资金监管责任落实到位,防止资金抽逃,不能出现新的交楼风险。”1月17日召开的全国住房
  • 土叙两国超2.8万人在地震中遇难

  • 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本月6日发生强烈地震,据土耳其和叙利亚的政府及救灾机构公布的数据,强震已造成两国超过2.8万人遇难。另据《湖北日报》报道:用天上星,看清大地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