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绵阳市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取得新突破 亩产增加6.8%到24.7%

日期: 来源:话骨绵掌收集编辑:话骨绵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农业强国”,而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正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强国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

今天(8月19日)由绵阳市农科院组织召开的2023年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高产验收现场会在安州区举行。会议特别邀请国家、省相关农业专家现场观摩。

目前,在安州区塔水镇双埝村3100亩的杂交水稻制种已全面进入收获期。市农科院组织多台大型收割机现场进行收割并测产。经现场实割测产,全程机械化制种比人工制种每亩增产6.8%至24.7%。

增产结果并非偶然,从2008年开始,市农科院着手研究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

杂交水稻具有——

制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成本高

季节性用工矛盾突出

老龄化日趋严重

制种专业技术要求高、程序多

机械化难度大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市农科院确定了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研究目标。

市农科院副院长 肖龙 ——

育秧、机插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每个阶段我们都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使每个阶段都可以形成社会化服务,和我们传统制种对比,节约生产成本420元/亩左右。

通过创新无土基质配方、固定亲本机插行比、优化机械辅助授粉参数、种子烘干等关键技术,市农科院集成了一整套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体系,该技术入选2017年、2018年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

四川省种子管理站副站长  吴开均 ——

该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对于我们国家种业的安全、发展和兴旺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期待该项技术在全国相关制种领域都得到普遍应用,为水稻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目前,市农科院在安州、梓潼、江油国家级制种基地县,建立了多个核心示范基地,通过培训会、现场会、测产验收会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广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

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是四川的优势产业之一,绵阳作为我省杂交水稻种子主产区,同时也是全国三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市之一,常年制种面积进10万亩,生产能力占全省的40%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种业发展科科长  刘洋 ——

近年来,我们以市农科院为技术支撑,强化资金和政策引导,加大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今年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面积将达5000亩,力争明年能够突破1万亩,为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提供坚实的种源保障。


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记者:王何力

责编:冯梦晗

校对:崔英

安州区融媒体中心


相关阅读

  •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丨“合伙”三年看变化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蒋鑫 本报通讯员 郜玉环 杨静8月17日一大早,省农科院葡萄栽培专家陈迎春来到郓城县唐庙镇胡庄村阳光玫瑰智慧葡萄园,顺着葡萄架走了一圈后,对着身旁的村党支
  • 水稻为画笔 稻田做画布 巨幅稻田画亮相泉城

  •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7日讯近日,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苌家庄村的巨幅“稻田画”开始成型,将美丽乡村的精彩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历城区荷花路街道水稻高效智慧生产区
  • 开江县:26.9万亩水稻收割忙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开江县26.9万亩水稻陆续成熟,广大农户趁着晴好天气,加紧收割,确保水稻颗粒归仓。在开江县任市镇新街社区,农机手正驾驶着收割机穿梭在稻田里,切割、
  • 稻田守望者——刘春德

  • 刘春德是孝昌县白沙镇的一名农技推广员,34年来,他一心为农,因地制宜研发出一套适合本地水稻生产的旱直播技术,引种推广优质稻“鄂香2号”,并参与打造“白沙铺1号”大米品牌。如今
  • 长势良好!吴忠市百万亩秋粮丰收在望

  • 来源: 吴忠网8月16日,在青铜峡市陈袁滩镇唐滩村碧绿如洗的稻田边,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玉成和种植户马宗保一起查看水稻的长势情况。看着眼前的水稻,马宗保说:“主任,啥时
  • 平塘:早稻开镰收割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立秋刚过,平塘县种植的2万余亩早稻陆续成熟,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将稻谷收割归仓,丰收的画卷将乡村点缀得格外美丽。四寨坝区示范种植基地“者密镇2023
  • 石门易家渡镇:干群齐心抗旱保收

  • 当前正值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连续高温天气牵动着农民群众的心,作为水稻种植大镇,连日来,石门县易家渡镇积极组织全镇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抗旱保收。烈日炎炎,镇村干部针对旱情开展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王阳明是王羲之的后裔吗?

  • 王阳明文官朝服像。连日来,甬派有关揭秘王伦其人的报道,引发了读者进一步探索王阳明家族历史及其家世传承的兴趣和热情。有派粉问,王阳明祖父王伦的墓在浙江宁波的余姚穴湖,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