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麦收变奏曲

日期: 来源:长清融媒收集编辑:长清融媒

  又是一年麦收时,无垠的麦田,像是金色的地毯铺在了大地上,华贵而又不显骄奢,南风吹来,麦浪起伏,就像落日余晖中的大海波鳞闪闪。

      麦收是丰收的季节,也是人们最劳累的季节,是时间不饶人的季节。收麦是“虎口夺粮”,必须争分夺秒,抢收抢打。“天有不测风云”,如果遭遇突发灾害,来一场狂风暴雨或冰雹,就要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到手的粮食就会得而复失,到了嘴边的粮食就会付诸东流。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上世纪八十年代,收割麦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镰刀割,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镰一镰地割着麦子,后边跟着的人把麦子一个一个地捆起来,还要用小推车、地排车一车一车运往场院里,老老少少累死累活地干,个个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天热也不能脱衣服,不然麦芒就会把胳膊扎破。你看看,每个人都成了大花脸,鼻腔里、耳朵里也是厚厚一层土,脸上一挖一道白印,吐出的痰、流出的鼻涕都是黑的;另一种是拔麦子,就是把麦子连根拔起,再用脚磕掉麦根上的泥土,汗水浸透的衣服,一上午下来,简直成了“泥人”,脸上的泥土被汗水流淌冲刷出一道道细沟。同样,再把麦子捆好,运到麦场上,再用铡把麦子的根部铡掉,主要是要麦根当柴烧。

  轧麦子让人累得够呛,麦子晒上一上午,要趁中午毒日当头时用碌碡碾轧。烈日当头,人们套上牲口拉着碌碡一圈圈地碾压麦穗,也有用人拉推碌碡的,头上的汗水一把一把地往下甩;轧上半晌,再用木叉一次次把碾压过的麦子翻一遍,再接着轧,最后把麦秸端走,将剩余的麦子和麦糠堆起来,进行扬场,就是把麦糠与麦粒分开,人们手拿木锨,一锨接一锨地把麦粒抛向半空,画一条弧线,麦粒落地,麦糠随风飘到下风去。望着金灿灿的麦堆,人们忘记了疲劳,沉浸在了喜悦之中。

  到了80年代后期,村里农民买上了拖拉机,人们开始用拖拉机拉麦子、轧场;随之又有了脱粒机,在麦场上进行脱粒,碌碡被抛弃了,人们从麦收劳累中得以解脱。到了90年代,人们开始用上了小型收割机。麦子就地割倒就地晒,晒透了就用车拉回来,直接运到麦场上脱粒。

  21世纪初期,农民麦收用上了大型联合收割机,收割机一到,家家户户开着三轮车、电动车在自家的地头等着,三、五亩麦子来回两趟,抽颗烟的功夫就完了,联合收割机将金黄的麦粒倒入三轮车的车斗里,运到家晒上一两天就卖给粮库了。今年,又推广了一种收麦方式,就是适时收麦,等到小麦完全成熟达到一定标准,才进行收割,不但产量高,品质也好,收割后,就直接送往小麦收购点了。过去,家家都放着大瓮、大缸、甏子来盛粮食,可现在,这些盛粮食的器皿都将成为“文物”了。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民手中的土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和土地大户,有的农民管这叫土地“托管”,每亩地一千多元的收入,一年四季,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能力在外打工,一个月少者五六千,多着一万多元,农民再也不用为“麦收”而操劳和苦累了,他们竟变成了“麦收”的“甩手掌柜”。就在黄河边上的长清区归德街道魏庄村村民魏吉军来说,他再也不用在麦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割麦了。和乡亲们搬进黄河滩区迁建安置区——崇德苑后,他就和大部分村民一起,把种了一辈子的7亩多地流转出去。仅此一项,每年能收入接近6000元。不用忙活那几亩地了,他又在一家保洁公司找了工作,每个月能有3000多块钱的收入。在黄河滩区的农村,像老魏这样的村民大有人在。这些农民不再种地,并不代表没有人种地,只是换了种粮人。通过土地流转完成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收割机轰鸣,运麦车穿梭,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上百亩,上千亩的麦田成了农机手们施展威风的战场,沃野千里,只见农机驰骋,不再见农民抢天抢地忙绿的身影,是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麦收变成了悠扬动听的幸福曲,乡村发展的振兴曲。


相关阅读

  • 成安种粮大户的“无人麦收”

  • 河北新闻联播报道,全省各地抢收抢种,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可从这镜头里,全是农机在忙活,麦田中很少见到人,而且,这有好多农机上也没有人啊。上点岁数的人可能都知道,过去干农活麦收
  • 严格质检保粮安 优化措施解农忧

  •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仲志维 通讯员 王鑫磊 刘勇 孟海波)眼下,济宁市夏收正火热进行,种粮农民紧抓晴好天气,抢收、晾晒成熟小麦。邹城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麦收变奏曲

  •   又是一年麦收时,无垠的麦田,像是金色的地毯铺在了大地上,华贵而又不显骄奢,南风吹来,麦浪起伏,就像落日余晖中的大海波鳞闪闪。 麦收是丰收的季节,也是人们最劳累的季节,是
  • 陈艳:“夕阳”生活更多彩

  • 常德日报记者 蔡文龙 通讯员 袁丽珍 刘琳 文/图6月13日,武陵区府坪街道百街口社区老年大学教室里传出了阵阵悠扬的音乐声,一群舞蹈爱好者们在民族舞老师陈艳的带领下翩翩起舞
  • 新鲜!梨树上长“仙草”,可入药可入菜

  • 铁皮石斛花“开”在梨树上,而且亩均能产出6万元。听起来,有点新鲜。在宁波梨斛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老梨树园里,记者就见到了这样的景象:一排排梨树枝丫上,结着绿色的梨果,粗壮的
  • “跟着档案去旅行”乐山档案主题展览举行

  •   乐山新闻网讯(记者 包思雅)档案见证历史、传承文明、指引未来。6月12日,“跟着档案去旅行”乐山档案主题展览开幕仪式在成都宽窄巷子东广场举办。  本次“跟着档案去旅
  •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普惠性幼儿园名单

  • 为保障适龄儿童享受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进一步规范辖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切实维护广大幼儿的合法权益和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