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湖北首例!第五代人工心患者康复出院

日期: 来源:武汉晚报收集编辑:武汉晚报

武汉晚报讯(记者江梦晴 通讯员李韵熙)“我又活过来了,全世界最先进的人工心脏,和我的身体长在了一起。回家后我一定听医生的,和刚满月的‘人工心’一起健康成长。”3月30日,长江日报记者在同济医院看到,黄先生随身背着一个装电池的“小背包”,步伐矫健,在妻子的陪伴下一同出院。就在1个多月前,他呼吸衰竭,行走困难,随时面临猝死风险。

上个月,52岁严重心衰患者黄先生跳不动的心开了“外挂”——在华中大同济医院成功植入“纯液力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据悉,这是国内目前仅有的一款获药监局批准可用于长期治疗的人工心脏,被称为第五代人工心脏。植入后,可终身使用。

魏翔教授(左一)和团队为黄先生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通讯员齐剑东 摄

科技给跳不动的心开“外挂”

黄先生是湖北黄冈人,2017年,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自此便常年因呼吸困难奔波于全国各大医院。今年1月,黄先生感觉身体严重超负荷,无法正常生活,害怕呼吸骤停而突然离世,慕名到同济医院就诊。

“心脏功能的严重衰退,普通的药物治疗已经难以起作用,随时会有猝死的可能。”同济医院心外科王星宇副主任医师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心脏移植是患者继续存活的唯一方式。但心脏供体匮乏,且O型血的黄先生只能移植同血型的心脏。

生命不能等待。综合考虑后,专家团队决定为他开展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手术,植入“人工心脏”。

“人工心脏不是替换心脏,而是与原有心脏一起辅助心脏工作,运用机器的离心力帮助心脏输送血液到全身,维持人体正常运转。”心外科主任魏翔教授介绍。

经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输血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检验科等多学科团队充分讨论,制定手术方案及术后处置。一切准备就绪后,2月22日,心外科主任魏翔教授、程才副主任带领手术团队为患者手术。经在心脏左心室左心尖打孔,并将人工心脏的出血管与升主动脉吻合,连接泵体……7小时后,人工心脏在黄先生的体内开始“跳动”。

术后十几天人工心和身体“长”在一起

在同济医院的诊室内,黄先生行动自如,出院前夕,他向记者描述自己使用第五代“人工心”的感受,“刚开始装进去有一个适应期,会有些疼痛,十多天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和我的身体长在了一起。睡觉、行走都恢复了正常。一天能走上万步,比有些健康的人走得还快!觉也睡得足,能一觉睡到大天亮。”

此前黄先生从事文职工作,出院再休养一段时间,就可以返回工作岗位。“人工心脏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妻子和儿子再也不用为我的病提心吊胆。”

黄先生为救治团队点赞。通讯员齐剑东 摄

心外科主任魏翔介绍,此次植入的纯液力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安全性高,术后一年生存率100%。和磁悬浮类人工心脏相比,第五代“纯液力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首创采用纯液力悬浮技术,具有独特的流道设计和叶轮设计,可产生高脉动性。植入后,患者仍可保留脉搏,并且没有电子元器的干扰,抗磁干扰能力更强,长效稳定,可终身使用。

“患者吃饭、洗澡都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都没有任何问题,唯一不同是的,黄先生必须背一个装有电池的小背包,12小时轮换一次电池。”魏翔说,小背包约重4公斤,机身里有备用电池,紧急情况下会自动启用保证辅助系统正常工作。

魏翔教授(左一)和团队为黄先生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通讯员齐剑东 摄

撑起1000多万患者“心”希望

据悉,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约1300万人,重症患者超60万人。对于严重心衰患者,心脏移植是目前最佳治疗方案,但是受供体匹配条件等因素制约,国内心脏移植年手术量不足千例,意味着每100个等待心脏供体的患者里,仅有1人能获得“重生”。

黄先生佩戴的装有电池的小背包。通讯员齐剑东 摄

“人工心脏植入不需要等待供体,也不需要服用抗排斥药物,且后续维护费用比较少。对于极高危的、心功能极差的心血管病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魏翔教授表示,随着此项新技术的开展,同济医院心外科填补了湖北在液力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方面的空白,为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

黄先生佩戴的装有电池的小背包。通讯员齐剑东 摄

目前,心脏移植和人工心室辅助是终末期心衰外科治疗的主流方案。1992年,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开展了中南地区首例心脏移植,经过30多年探索和积累,技术日臻成熟,心脏移植治疗水平全国领先。

【编辑:余丽娜】


相关阅读

  • 最新通知!这类患者医保报销政策调整!

  • 据国家医保局2023年3月30日消息,日前,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4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患者医疗费用保障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显示
  • 针对不同人群的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

  • 不同人群如何防治结核病?这些内容应当知晓 ↓1公众①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②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③持续咳嗽、咳痰2周以
  • 出现这些信号,请警惕结肠癌!

  •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31日讯(通讯员 林杜)近日,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普通外科二病区团队成功完成一例85岁高龄患者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一举解决困扰患者一年之久
  • 调整!新冠患者医保报销政策

  • 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3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患者医疗费用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了4月1日后新冠患者医疗费用保障政策。参保患者符合规定的
  • 从常见病中升维思考洞悉“罕见”

  • 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肾内科主任邵乐平寻根究底为疑难罕见病破局邵乐平为患者检查身体状况。(资料图)邵乐平带领团队讨论病例。罕见病到底有多“罕见”?其实,只要有生命的传承,就存
  • 四部门发文调整新冠患者医保报销政策

  •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李恒、彭韵佳)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3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患者医疗费用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了4月1日后新冠患者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湖北首例!第五代人工心患者康复出院

  • 武汉晚报讯(记者江梦晴 通讯员李韵熙)“我又活过来了,全世界最先进的人工心脏,和我的身体长在了一起。回家后我一定听医生的,和刚满月的‘人工心’一起健康成长。”3月30日,长江
  • 聚“大单元”教研讲堂,享“大智慧”教育成果

  •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到来,给我们确定了新的目标。为了扎实推进,有效落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正确认识大单元教学的联系,更好地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