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村民集体捐资22万元!南安梅溪村架起一座爱心桥

日期: 来源:东南早报收集编辑:东南早报

■早报记者 苏玮杰 通讯员 黄耿鑫 文/图

“新桥开通,我们的生活方便多了!”日前,泉州市南安市洪梅镇梅溪村村民惊喜地发现,村里竟然多了一座小铁桥。在村民的眼中,昔日“脏乱差”的梅溪村,如今是冉冉升起的“新星”,处处透着乡村振兴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古大厝将打造研学基地等

▲“戴湾”阿婆在爱心桥散步

阿婆拆鸡圈让路 村民捐资建铁桥

梅溪村一位阿婆告诉记者,她现在每天都会走这座爱心铁桥到梅溪流域堤岸去散步,“以前村里到处是鸡圈鸭圈,不时有黄鼠狼等野兽出没,经过农田到梅溪流域堤岸散步都要提心吊胆”。阿婆说,孩子们认为她一个人不安全,想让她搬出去跟他们住,但她已经习惯了村里的生活。

“当听到村里要修路时,我很开心,第一个赞成并把30多平方米的鸡圈拆掉,孩子们也十分赞同。”当记者问起阿婆名字时,她说自己叫作“戴湾”(闽南语音似“台湾”)。一旁的梅溪村党委书记孙连法笑着说,“戴湾”阿婆主动积极配合村里工作,拆掉了鸡圈,让村道变得更加宽敞。

孙连法介绍,梅溪村爱心铁桥长约100米,宽约1.4米,沟通了梅溪流域堤岸的彩虹道及松仔尾祖大厝,在方便群众出行、休闲的同时,还丰富了人文景观,得到村民的赞赏。据悉,该工程总投资22万元,所有资金均为村民捐献。

盘活3栋古大厝 打造研学基地

随后,记者来到松仔尾自然村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栋红砖红瓦的古大厝,其中左右两栋大厝已修缮完工,中间一栋古大厝正在进行修复。大厝前方,工人们正在用红砖砌起仿古围墙。

“梅溪村和梅新社区的古大厝原先都较为脏乱,现在我们计划修缮后打造农旅项目。”孙连法说,洪梅镇古大厝活化利用项目,是省级集镇环境整治样板工程项目之一,涉及梅溪村和梅新社区共计6栋古大厝。修复后的古大厝,将重新“活”起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展示平台、家风家训馆、研学基地等。此外,村里还将引进各种项目打造洪梅大舞台,给老人协会、南音演奏等提供活动场所。

古大厝前面,是经过流转盘活的80多亩田地,放眼望去,一块块农田规规整整,机耕路纵横交错。“这块田我们计划种水果、蔬菜,还计划做成‘农家乐’,让游客可以在田间体验。”孙连法说。


相关阅读

  • 最美农民 | 将村庄变小区 他让村民生活美起来

  •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11月23日上午11时,潍城区于河街道陈平家村74岁的孤寡老人刘全奎家门口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叔,给您送点新鲜蔬菜。”  刘全旭(左)陪村里的老人聊天
  • 【家住汶河边】河清景美满目新 路畅民富村兴旺

  • 11月23日,来到艾山街道古墩村,大汶河蜿蜒流过,房屋错落有致,环境干净整洁,充满乡情的墙画扮靓了村子颜值,浓郁的乡韵气息扑面而来。村口商店的老板娘展淑美正在接待前来购物的顾客
  • 新户镇:文化风景扮乡村 | 东营发布

  • 时下,走进河口区新户镇南六合村,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整齐划一的农家小院,浓浓的乡情伴随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在外打工回家的小吴不禁感慨:“以往村里又脏又乱的,出行都方便,如今村
  • 废旧物利用 巧手点辍新生活

  • 张家口市万全区宣平堡乡南李家庄村39岁张海艳,从小酷爱做针针线线的家务活,十字绣、捺鞋底等手工活她都要认认真真地和母亲学习,并抢着去干。在母亲手把手,一针一线地传授下,她早
  • 今天我出镜 | 韩宇南:这一留就是八个年头

  • 韩宇南。资料图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艳华 通讯员 贾磊驻村第一书记是强基固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头人、农村党支部开展主题教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村民集体捐资22万元!南安梅溪村架起一座爱心桥

  • ■早报记者 苏玮杰 通讯员 黄耿鑫 文/图“新桥开通,我们的生活方便多了!”日前,泉州市南安市洪梅镇梅溪村村民惊喜地发现,村里竟然多了一座小铁桥。在村民的眼中,昔日“脏乱差”
  • 王家兄弟三谢徐秀叶

  • 11月25日深夜,800公里之外的江苏镇江。在外务工的焦作人王朝利下班回到家中,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母亲的话语一遍遍在耳边回响,一行热泪顺着脸颊缓缓流下。黑暗中,他下意识地摸起
  • 锋评|谁在跟老师和学生抢课堂?

  • 你好,欢迎来到《锋评》。前几天,郑州市发布了一个消息,就是学生安全教育在校内开展, 一律不得强制家长参与或要求打卡截图,这让家长们喜大普奔,朋友圈一片喝彩。可见,中国家长确实
  • “树洞姐姐”与写满“心事”的2000余封信

  • 受访者供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凌漪 在重庆市璧山区大兴初中,有一棵神奇的仿真大树,树上有个充满魔力的“树洞”。孩子们只要将自己的烦恼、困难、期望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