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40余载全村百姓缘何年年去祭扫?答案令人泪目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潮新闻 记者 王杭晨 通讯员 雷银才

又是一年清明至。在丽水市松阳县象溪镇坑里村,这几天,村民们从清晨开始便纷纷走出家门,冒着细雨,一波又一波来到后山腰上的一座墓前,献花、静默、哀思。

如此默契的集体追悼,已经保持了40多年,成为坑里村人约定俗成的一份清明传统。

全村人追忆着的是谁?带着疑问与敬意,记者走进坑里村,一探究竟。

图说:郑维福(第二排左六)

从“坑里”跑成“全县第一”

好女婿干出好思路

这个让全村百姓念念不忘的人,是郑维福。

他出生于1923年5月,1950年参军入伍,在部队学了文化、入了党,后来成了坑里村的女婿,1969年开始担任坑里村党支部书记。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1982年郑维福去世,年仅59岁。

78岁的邱火根,在坑里村干了近50年的会计,也是郑维福的老搭档。他谈起老郑带领下的风云岁月,十分自豪:

“我们‘坑里’这个村名,一看就知道是个穷山沟,但维福很有思路,他带领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当年所属的遂昌县来说,名声是响当当的!”

响当当的名气,来自坑里村的5个“全县第一”:第一台手扶拖拉机,第一座大队水电站,第一套碾米磨粉机,第一个种养副业队,第一所联办村初中。

那时,坑里村“家家电灯亮,户户有余粮”,县里多次典型经验现场会都在坑里村召开。曾有县领导夸奖坑里村“山上是银行,山下有粮仓”。

郑维福这个好女婿,很懂“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上任伊始,为提高田亩产量,他鼓励村民广积猪、牛栏粪农家肥,并组织大家割青蒿,置入水田里沤肥,解决了肥田难题。另一方面,他带领村民兴修水利,优选良种,精耕细作,获得粮食丰产。在“瓜菜半年粮”的年月里,周边村都会赶来坑里村借粮。

上世纪70年代初,坑里村所属的整个靖居区都很少有电灯。郑维福带领村民建起了靖居公社的第一个大队水电站,每晚能有4个多小时的电力照明,村民不再用煤油灯、松明、火蔑等“土法子”。郑维福还置办起碾米机、磨粉机与榨油机等,方便大家日常生活。

1970年前后,坑里村在遂昌县第一个买上了手扶拖拉机,不仅解决农耕田作畜力不足,还便利了物资运输。

郑维福还很注重教育,坑里村曾与区校联办全日制小学和初中,新建5间教室及6间办公和生活用房,有5位乡村教师,学生最多时达120余人。

图说:1978年春播季节,村民们首次播种杂交稻秧苗。

做强村集体“钱袋子”   

好支书跑出好出路           

邱长华在江西省从事外贸业务多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提起郑维福,邱长华感慨道:“老支书一手把坑里村的经济搞活了,我后来下海,很多思路都是向他学的。”

在他的印象里,郑维福很懂得“穷则思变”,不能“等靠要”。邱长华一指:“你看对面那一大片山林,都是维福老支书带着村民开发起来的。他除了带领全村种好粮食、建设基础设施外,还建立起副业创收队、山林服务队。这在当年来看是很超前的。”

那会儿,副业创收队开发出漫山遍野的桑叶和茶叶基地,养蚕场、茶叶加工厂产出的蚕茧与茶叶产品每年都为村集体增加数千元的经济收入;100余人的山林服务队则在高山红壤上种杉树,营造杉木林6000余亩。虽然在郑维福的任期里没有产生明显经济效益,但数十年后,留给坑里村的是一大片可持续利用的山林资源。

60多岁村民陈珠莲则回忆,在开田造地、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油茶山“三保(保水、保土、保肥)基地”建设中,坑里村都是遂昌县的试点村之一。

比如,坑里村有2000余亩油茶山,由于长期采取粗放式经营,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油茶山亩产量不高。1977年春,遂昌县在全县山茶油主产区推广“三保基地”建设,坑里村被县里列为试点村。郑维福乘势而上,带领广大油茶农苦战两年多,油茶产量显著提高。

40余年常相记

好支书影响一直在

让坑里村人难忘的,还有郑维福对村民事无巨细的关怀照拂。

农民寻医问药向来不容易,郑维福建起医疗室,配备两位赤脚医生,村民有小病小痛,不出村就可以治疗。

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郑维福每年都会邀请金华等地的婺剧团来村演戏,一演就是三五天,把邻村人给羡慕得,纷纷赶来看戏。

70岁的村民刘章土深情回忆:“我们家孩子多,仅靠父母劳动,口粮经常不够吃,多亏维福老支书照顾,让我们得以吃饱肚子。”

有一年,刘章土家需要建造新房,因村里可用建房地基有限,只好暂且搁置。郑维福听闻,二话不说将自家门口的一块好土地调换给他建房。

“我们村里的人都知道,县、区干部来村里,他都是带到自己家里招待,从不占集体的便宜。”刘章土还记得,在郑维福的追悼会上,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以及周边闻讯赶来的村民,聚集在操场上,黑压压哭成一片,为好支书送行。

“40多年,全村人一直记得他。”刘章土眼睛泛起泪光:“维福老支书虽然离开了,但他的干事思路、工作作风,一直没有走,一直影响着我们村,坑里村人始终保持奋进的状态。”

坑里村奋进如初

好支书永将活在这里

这种“奋进”的状态,记者在坑里村的角角落落里都能感受到。

当我们漫步在坑里村,发现当地人通过多元渠道,使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他们以集体山场入股其他公司,以固定资产入股强村公司,将村集体房屋参与文创街区创建,出租经营甜橘柚山林等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坑里村人还把绿色经济搞得有声有色,除了传统茶产业一直走在象溪镇前列,生态养殖、生态休闲游等新业态也迅速孵化,村民们或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或开办农家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作为丽水市“特色文化村”“生态文明村”,坑里村吸纳了数家文创企业,落成书法、国画、根雕、陶艺、建盏等培训体验馆,并以VR形式向游客展示当地香菇特产、廊桥文化和乡野美景。村子还把集体收入不断投入到公共服务项目,推进人工沙滩、传统技艺一条街建设,在村庄主干道两侧安装太阳能路灯,和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郑维福老支书一定还有很多事想要干,我们会接着往下干。他其实一直在坑里村,他永远不会走。”村民们这番朴素的话,让记者想起臧克家那首著名的《有的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人民永远记住他!”

郑维福离开40多年了,却依然“活着”,并将永远活在这个村庄。


相关阅读

  • 年赚100万是选择大于努力

  • 有人问我公众号做不下去了怎么办?我说:那就让它死!要清楚什么是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什么是不能控制的,对于控制不了的事情,一切情绪和精力都不要有!万物生长和覆灭都是一定的,及时转移
  • 上好“我要参与”这一课

  • *本文为《半月谈》2023年第5期内容“村里新建了办公楼,老办公楼怎么办?”“计划改造成‘蛏苗交易’共富工坊,既可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又可让村民增收。”村民出题,干部答题。这是
  • 走村串户讲消防 清明节前宣传忙

  • 为持续推进消防宣传“五进”工作,提升村民自防自救能力,4月3日,库伦旗消防救援大队北疆蓝焰志愿者联合消防志愿者组成宣传小分队深入南元宝山村开展消防宣传活动,倡导村民文明祭
  • “冬海夏原”,纳帕海上尽是自由的风

  • 纳帕海藏语叫做“纳帕措”意为“森林背后的湖”因当地季节性原因造就了这里“冬海夏原”的奇景如此别样的四时之景更是焕发着无限生机▲图:杨靖春夏之际,风吹草低见牛羊三四
  • 省戒毒管理局开展健康义诊活动

  • 3月16日,陕西省戒毒管理局联合镇坪县及曾家镇人民政府、向阳村党支部、西安高新医院,在曾家镇政府广场举办主题为“送医下乡暖人心 健康义诊促振兴”的大型健康义诊活动。前来
  • 郁南:推进亮化工程 照亮村民回家路

  • “慢点,慢点,好!”近日,指挥安装路灯的声音在宝珠镇宝珠村各村民小组响起,一盏盏新路灯安装到村巷道、聚集区,覆盖到群众曾经摸黑的盲点,照亮了宝珠村民的回家路。曾经,宝珠村部分
  • 广西猜码文化的道德内涵

  • 猜码,是人们喝酒时的一种民间习俗,即在喝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各说一个数, 谁说的数目跟双方所伸手指的总数相符,谁就算赢,输的人喝酒。猜码在汉代时就有了记载,从那时算起,已经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40余载全村百姓缘何年年去祭扫?答案令人泪目

  • 潮新闻 记者 王杭晨 通讯员 雷银才又是一年清明至。在丽水市松阳县象溪镇坑里村,这几天,村民们从清晨开始便纷纷走出家门,冒着细雨,一波又一波来到后山腰上的一座墓前,献花、静默
  • 随州网红文旅局长讲了三个“疯子”的故事又火了

  • 极目新闻记者周萍英通讯员何花一张圆桌,一杯热茶,一盘水果点心,听家乡人讲故事,和老乡们聊点生意经。4月3日,“谁不说咱家乡好”企业家故事会在湖北随州举行。异地商会代表,回归企
  • 本轮雨水即将画上休止符 冷空气再次造访浙江

  • 潮新闻 记者 王柯宇在经历了前两天的密集降水后,今天浙江的雨水总算有所“收敛”。上午浙中北地区雨水进入尾声,浙南和东南沿海仍有阵雨出没。到明天,本轮降水就即将画上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