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庄龙甲诞辰120周年:听庄锦华讲述一个革命家庭的红色传承

日期: 来源:潍坊日报收集编辑:潍坊日报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他是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亲密战友、山东省立一师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组织创建了山东第一个县级党组织——中共潍县地执委(县委),领导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农民协会——南屯农民协会,领导组建了党在潍坊地区的第一支革命武装——潍县赤卫队。他,就是潍县党组织创始人庄龙甲。

  2023年12月6日,是庄龙甲烈士诞辰120周年。日前,记者采访了庄龙甲的侄子、85岁的庄锦华先生,听他讲述大伯庄龙甲的革命历程,以及他在传承红色基因路上的点点滴滴。

  庄龙甲(资料图片)

生于革命家庭

十多位亲人参加革命

  11月28日,记者走进潍城区鸢都新城小区庄锦华家,感受一个革命家庭的不凡。客厅墙上挂着一首“藏头诗”:“老子英雄儿好汉,庄稼不收年年盼。死而复生精神存,在与不在何必言。南北东西人知晓,流芳百世万古传。”1928年,潍县县委委员牟洪礼以这样的方式将庄龙甲牺牲的噩耗转告战友和亲属。

  书房里,一面照片墙是革命家庭的历史呈现,有庄锦华与奶奶刘爱英在故居前的合影、各界走访慰问奶奶的照片、伯父庄龙甲的雕像照片及父亲庄龙田(后改名庄雨村)和自己不同时期的照片等。“这些照片既是纪念,也是鞭策,是对我的家庭、孩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载体。”庄锦华说,他的家族是一个革命大家庭,从1921年至1945年,十多位亲人先后参加了革命队伍,加入了共产党,“都是在我大伯庄龙甲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前赴后继参加革命的”。而巧合的是,他和伯父、父亲都是在20岁加入共产党。

  庄锦华在家中照片墙前。

播火潍水河畔

创建多个“第一”

  庄龙甲是革命家庭的引路人,潍水河畔的播火者。他1903年12月6日出生在潍县庄家村(今奎文区梨园街道庄家社区)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受家庭影响,勤奋读书,跟着祖父读私塾、进入村初级小学、毓华高级小学,并积极参与到波澜壮阔的五四爱国运动中,是一个秉性耿直、富有理想的进步少年。

  为了追求爱国反帝的崇高理想,庄龙甲决定到济南求学。1921年9月,庄龙甲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结识了以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分子,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大家称他是“王尽美的左右手”。

  庄龙甲(前排右二)与省立一师同学合影。(资料图片)

  1923年夏,庄龙甲经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随后成立的省立一师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党的活动上,建立进步组织,传播马列主义;培养积极分子,壮大党组织;参加纪念活动,宣传进步思想。

  1925年1月,庄龙甲利用寒假,带着中共山东省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指示和嘱托,回到家乡潍县开展工作。2月,在他家中建立潍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潍县支部,庄龙甲任书记。庄龙甲深入工人中间,开展运动,发展党员和积极分子;深入文华、文美等学校,发动进步学生罢课,加强党团组织建设。

  他到农村开展农运工作,1925年3月,在南屯村成立农民协会,这是山东省建立最早的农民协会,对全省和潍坊地区的农民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26年6月,中共潍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茂子庄村王全斌家的场院屋里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中共潍县地方执行委员会,1927年改名为潍县县委,庄龙甲任书记。中共潍县地执委的诞生,是潍坊地区党组织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是山东省第一个县级地方党组织,为全省其他地区党组织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发展方向,推动和促进了全省党的组织建设,庄龙甲由此成为山东省第一位中共县委书记。

  中共潍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廿里堡茂子庄村王全斌家的场院屋召开。(资料图片)

  随着白色恐怖日益严峻,中共潍县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1月,在庄龙甲家成立特工组,不久扩建为潍县赤卫队后,组织发动了砸大柳树收税局子、抗租抢坡、夺取日军军粮、铲除恶霸、大柳树镇武装暴动等系列革命斗争。潍县赤卫队,是潍坊地区由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是山东省革命武装斗争的开端,为后来的革命武装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因积劳成疾,庄龙甲身患肺病,同志们劝他休养,他说:“干一天少一天,趁还没有躺下,我得争取多干一点。等闭上眼睛,想干也捞不着干了。”1928年秋,组织安排他到安丘杞城秘密治病,由于被叛徒出卖,10月10日庄龙甲被捕,被押送到潍县南流。10月12日庄龙甲高喊着“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怒斥反动派:“你们的日子不会太长了,人民的革命烈火,一定要把你们这些反动派彻底埋葬!”

讲述红色家史

传承先烈精神

  庄锦华出生于1938年,此时他的父亲已经参加革命。1943年起,庄锦华跟着母亲辗转于潍北、寿光、昌北的莱州湾畔,历经敌特监视、日军扫荡、国民党军进攻的艰苦岁月,直到1948年4月潍坊解放,他才回到庄家村。

  经历了保送到济南读书,分配到福建工作,回潍坊后又调到沂蒙山区,1980年庄锦华再回家乡,在原潍坊市科委工作。这一年,他看到原潍坊市革命委员会《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将庄龙甲故居和东园书舍作为革命遗址重点保护。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怀着深厚的革命感情和尊重先辈的责任心,开始收集庄龙甲的相关资料,从庄立安、庄中一、庄克仁等人的回忆文章中找到相关内容,再与党史资料一一印证、核实,十余年间写成一系列文章。

  追忆先辈英雄事迹,红色文化代代相传。2000年至2001年6月间,庄锦华通过大量的调查、走访、收集、编写、修正工作,在庄家村两委的支持帮助下,在庄龙甲故居办起庄家村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122人的事迹展览,编辑出版了庄家村革命同志史料专集《永远的怀念》。2014年,庄锦华编写《九四二九厂志》期间,对庄龙甲的相关资料进行修正,并邀请后辈撰写文章,编成《永远的怀念——革命一家人》,纪念一家人的革命老前辈。

  庄锦华回忆编写《永远的怀念——革命一家人》。

  庄锦华不断受邀走进学校、单位、社区讲述红色革命家庭史,庄龙甲的革命事迹、庄立安一门三烈的故事在他的讲述中传承。至今参加过多少次宣讲,他没有统计,最近一次是11月,奎文区举办了中小学学习庄龙甲烈士事迹暨“重走龙甲路 薪火永相传”活动,在潍坊育华学校活动现场,学校邀请他担任思政特聘导师和学校首批教育顾问团成员,并为其颁发聘书。庄锦华现场为学生代表授“龙甲旗”,并进行了红色宣讲。

参与故居重建

期盼恢复原貌

  庄龙甲故居和东园书舍,是庄龙甲和潍县县委开展革命活动的阵地。从庄锦华绘制的《庄家村老村示意图》上可见,东园书舍位于村东北门里柳树环绕的大湾南崖东边,是庄龙甲祖父居住和攻读诗文的地方。这里是一处场院,名为“柳塘别墅”,三间偏舍名“东园书舍”,借《聊斋志异》中的“柳塘岸边是我家,门前两株马缨花”的意境,在门前栽了两棵马缨花。

  东园书舍(资料图片)

  潍坊解放后,故居一直由民政部门和庄家村维护管理,庄锦华家人住到1990年,后因无人居住年久失修,1995年倒塌。2000年,庄家村欲将庄龙甲故居在原址恢复重建,庄锦华积极参与,提出建议,将故居的五间北屋与庄立安一门三烈故居院子打通,将过道处留作大门。

  庄龙甲故居

  12月1日,奎文区文化路与清溪街交叉口西南角,白墙青瓦的庄龙甲故居掩映在高楼大厦中,低调而沉稳。推开那扇木门,迎面是庄龙甲雕像和一处雕有党徽、入党誓词及“中共潍县第一个支部诞生地”字样的红色景观,大门东侧五间北屋分别是庄龙甲革命事迹陈列馆和庄龙甲故居,西侧三间则是庄立安一门三烈事迹陈列馆。

  “如果能在故居处重建东园书舍就更好了。恢复庄龙甲故居和庄立安一门三烈故居的原貌,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也是庄龙甲故居作为红色地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本要求。”庄锦华道出一家人深深的期盼。

  在庄龙甲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庄锦华说:“最好的怀念是希望广大青年学生、党员干部将庄龙甲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为建设更好潍坊作出更多贡献。”作为庄龙甲的后人亲属,他要做好传承人,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庚续红色血脉,退休不退志,努力学习,参与党史研究工作和社区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继续为党多作贡献。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齐英华/文图

责任编辑:平小娜

相关阅读

  • “以路为媒” 绘就乡村振兴崭新图景

  • 潍坊广电新媒体讯 潍坊安丘市“以路为媒”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加速带”。建立“以路为媒”联合发展机制,以全长130余公里的“天路”为纽带,串联沿线公冶长书院、获鹿山谷等13
  • 关于潍坊市2023年教育综合督导的通告

  • 关于潍坊市2023年教育综合督导的通告根据中共潍坊市委办公室、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2023年度全市教育督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市教育督导委员会于12月4日至12
  • 粤港澳台摄影家在汕头采风拍摄

  • 为更好地记录、展现、传播广东建筑和广东移民的家国情怀,11月27日至12月3日,由省新闻办主办、省出版集团与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承办的“文化寻根”主题摄影活动在我市开展
  • 全球推荐 何以潍坊?

  • 11月28日,美国老牌旅游杂志《远方》(AFAR)官网发布了2024年全球最值得一去的25 个地方名单,引人注目的是,潍坊成为中国唯一被推荐的目的地。潍坊何以成为全球瞩目的“诗和远方”
  • 330名轮滑高手齐聚潍坊,上演“速度与激情”~

  •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12月2日上午,2023山东省第九届自由式轮滑锦标赛在谷德锦中百奥莱商场开幕,来自全省16地市的330名轮滑运动员,将展开为期2天的精彩角逐。  开幕现
  • 周末,撒欢去~

  •   小朋友与鸽子一同撒欢。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12月2日,天气晴朗,市民纷纷走出家门,享受周末的好天气。  在潍城区安顺广场,一群鸽子正在等待小朋友们的投喂。孩子们将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四海英才,为什么想成为“新济南人”?

  •   人才因城市而兴,城市因人才而盛。人才与城市,向来是“双向奔赴”的关系。  1200多年前,杜甫为什么写下“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大概是因为彼时的济南,是一座人才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