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骨科团队:迎难而上的攀登者

日期: 来源:家庭与生活报收集编辑:家庭与生活报

对于临床工作,他们尽心尽责、追求极致,历经千锤百炼,践行工匠精神,始终认真对待每台手术。

对于患者,他们是最坚定的“健康守门人”,无数重症,甚至长年卧床不起的患者,在他们手中总能重新焕发生机。

对于医院,他们中有骨科管理者,有学科带头人,有创新型骨干,狠抓精细化管理和医疗质量,让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

他们,就是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骨科团队。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骨科作为成都市医学重点专科,近年来,在人才引进专家殷勇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同心协力,大力推进学科建设、细化科室专业、加强人才培养,使得关节外科、脊柱外科、运动医学、手足外科、创伤骨科、小儿骨科等亚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他们用精湛的医疗技术,严谨的治学态度,在骨科领域中勇做迎难而上的“攀登者”,率先在区域及周边开展了一项项骨科领域新技术,让成千上万的患者重新站立起来。

攻克骨科高难领域

“粉丝”慕名而来

作为该院骨科主任兼学科带头人,殷勇凭借着近30年的丰富经验,带领骨科团队,成功开展人工关节置换和翻修手术4000余例,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熟练程度,在区县级医院骨科领域恐怕都鲜有人能出其右,因此他被称为“关节置换手术牛人”。2022年,他被评为“郫都工匠”。他的好口碑,源于他精湛的医术和他竭诚为患者着想的实际行动,同样,谦和敦厚、温良儒雅的个性,也让他成了同事和病人眼中的“知心朋友”。

髋、膝关节疾病以老年患者为主,由于技术好、口碑好,每天慕名而来的“老粉丝”络绎不绝,84岁的李婆婆就是其中之一。李婆婆早些年就与殷勇有过接触,当时他过人的技术和时刻为患者着想的态度给李婆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因不慎摔伤导致右股骨颈骨折,李婆婆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郫都区人民医院。“见到你我就放心了。”看见殷勇走过来,李婆婆露出了笑容。殷勇为老人实施了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整个手术用时仅40分钟,术后第二天便能下床活动。“还得是你啊,我信得过的好医生!”由于显著的疗效和奇迹般的恢复速度,老人和家属都竖起了大拇指。

2019年,殷勇来到郫都区人民医院便扛起骨科大旗,他将临床和基础医学融会贯通,让骨科形成了一个结构牢固、基础稳定的治疗体系,成功地改变了很多病患的命运。他的到来,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及翻修术、人工膝关节及肩关节置换术、单髁置换术等手术顺利开展,并且绝大部分时长都不超过40分钟。同时让髋关节翻修、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髋臼周围截骨矫形、复杂的骨盆髋臼骨折、复杂的膝关节髋关节置换、3D打印技术应用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等骨科领域的“天花板”技术得以攻克,并不断向新的医学高峰攀登,这也是他给自己和团队定下的永久目标。

依托医院综合实力

让特色技术落地生根

“别的医院不做,我们来做。别的医生不敢收治,我们收治。”殷勇坦言,敢于突破、勇闯禁区的信心和底气,是依靠郫都区人民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综合实力做后盾。

2021年9月,从事机械工作的颜大爷右手不慎卷入车间机床的转轴中,整个手掌瞬间被严重绞伤,辗转多家医院后来到郫都区人民医院。断肢(指)再植专家王胜涛副主任医师第一时间为患者清创,发现患者右手掌的血管、神经、肌腱等损伤严重,皮肤软组织严重剥脱,中指只剩一点皮肤连接,如不及时手术患者手掌很难保住。于是他与团队凭借精湛高超的技术和细致入微的操作,以及丰富的解剖知识和肢体再植经验,历时2个多小时手术,最终伤肢远端颜色变红、血运恢复,手掌修复及保指成功。半个月后,颜大爷的断掌(指)血运恢复良好,手掌及手指已恢复部分功能,出院时激动不已、连连感谢。

64岁的陆爷爷被类风湿关节炎折磨了6年,长期肘关节疼痛、畸形、不能活动,从2年前开始左手处于“怠工”状态,辗转多地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前不久,老人肘关节疼痛加剧,彻夜难眠,生活质量越来越差,便抱着一丝希望来到郫都区人民医院求医。入院后,王胜涛发现患者左肘关节已经严重变形、僵硬、屈曲畸形,几乎没有活动,于是决定为其实施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患者疼痛消失,左手功能逐步恢复,现已康复出院。该技术属于全区首例,填补了郫都区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王胜涛自2020年6月来郫都区人民医院工作后,便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上肢创伤、显微外科、神经损伤及肢体功能重建等难题上。随着医院引进了最先进的手术显微镜,他相继开展了断肢(指)再植、上肢功能重建、上肢复杂性骨折-脱位手术治疗、四肢血管神经损伤修复、上肢运动医学以及小儿骨科等多项上肢外科及骨科新技术,让包括数十名手外伤及上肢离断伤在内的患者保肢(指)成功、重获新生,在关节骨病及运动损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大大提升了医院应对复杂外伤、肢体离断等疑难危重病例救治的综合实力。

迎难而上

聚焦国内国际先进技术

从本科到博士,从住院医师到专业医疗组长,再到脊柱外科副主任,怀揣着对医学的执着,肖波从骨科创伤开始,一心扎根临床诊疗。2016年,在华西医院的一次进修使肖波开阔了视野,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脊柱微创技术,从此便在该领域艰苦探索。工作之余,他自费订阅多种医学杂志,并潜心钻研,不断总结经验,带头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逐渐由一个本科毕业生成长为有区域性影响力的年轻脊柱外科专家。

“对老百姓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优质的医疗技术和舒适的诊疗服务,因此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提高技术和服务能力才是最关键的。”肖波曾说,科室的新技术、新成果力争做到最好、最前沿,为的就是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快速康复。

2017年底,肖波进修回来后开展了郫都区人民医院第一台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患者是一名六旬老人,有10年的椎间盘突出病史,颈腰部及双下肢的剧烈疼痛让她备受折磨。老人来到医院后,肖波为其完善相关检查,综合评估后决定采用脊柱内镜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得知家门口就能开展这项技术,老人喜出望外。手术后老人腰腿痛、麻木症状明显缓解,术后第二天在腰围辅助下能下床正常活动,老人及家属对手术疗效非常满意。

此后,肖波在脊柱微创领域敢创新、敢挑战、敢跨越,相继开展骨质疏松腰椎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后路椎间孔镜技术(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通道下纤维环缝合手术、后路脊柱内镜Detla通道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等脊柱四级手术,让脊柱微创治疗技术在区域处于领先水平。

为及时掌握脊柱外科最新进展及国际先进技术,肖波还把视野放到了全省、全国医学界。在探索脊柱医学奥秘期间,他曾多次在全省甚至全国骨科学术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并有幸结识了梁益建、孔清泉等国内知名专家,将多项脊柱外科前沿技术带回医院,让老百姓足不出区就能享受到高质量、高标准的脊柱诊疗服务。即使到今天,肖波依然坚持高频度地学习与交流,在追逐医学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近年来,郫都区人民医院骨科聚焦国内国际的先进技术,骨科涉及的所有疾病都能在此得到专业、精准、有效的治疗。正是每一名“骨科人”踏实勤奋的努力,将郫都区人民医院骨科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以国内先进水平造福于本地区的骨科患者。(黄明星)


相关阅读

  • 【世界脊柱日】保护脊柱,拥抱健康

  • 2023年10月16日是第15个世界脊柱日。世界脊柱日由世界脊柱理疗学联合会联合800多个国际官方组织共同发起,旨在呼吁全球提高对脊柱疾病防治的意识,并强调每个人都应关注脊柱健
  • 摘拳大肿瘤近乎“无痕” 单孔腹腔镜大显身手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过去的开放性手术被腔内手术取而代之,大大增加了手术选择机会。然而即使是微创手术方法,腹腔镜手术仍需在患者下腹部做五个三、四公分的小孔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骨科团队:迎难而上的攀登者

  • 对于临床工作,他们尽心尽责、追求极致,历经千锤百炼,践行工匠精神,始终认真对待每台手术。对于患者,他们是最坚定的“健康守门人”,无数重症,甚至长年卧床不起的患者,在他们手中总能
  • 严防“油老鼠”!番禺开展加油机计量专项检查

  • 随着机动车进入千家万户,加油成了有车一族的“规定动作”。加油时,大家难免会担心加油机是否有猫腻?日前,番禺区市场监管局在大石街开展加油机计量专项检查,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