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陕历博秦汉馆“镇馆之宝”汉代古船首次展出,是中国发现的最早木板船

日期: 来源:极目新闻收集编辑: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视频剪辑 邓春兰

有人说,了解一座城,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为一个展奔赴一座城的游客也不在少数。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简称“陕历博秦汉馆”),该馆推出“秦汉文明”系列特展。18日,极目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了解到,“镇馆之宝”汉代古船首次展出,罕见展品先秦漆猪及杜虎符、鎏金铜蚕等“明星”文物,吸引了数千名游客打卡探馆。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摄)

“秦汉文明”展入选十大精品陈列展览

在渭北五陵原上,秦咸阳宫遗址等宫殿基址星罗棋布,汉高祖长陵等帝陵青冢屹屹。乘坐西安地铁14号线至秦宫站,不远处外形为“高台榭、美宫室”的秦汉宫殿建筑便是陕历博秦汉馆,这里也是西咸新区新的文化地标。

记者了解到,秦汉馆主馆区七座建筑如北斗七星布局,彼此以廊道相连,从空中俯瞰,古老遗址与现代场馆交相辉映,引人注目。

秦汉馆(媒体报道截图)

陕历博秦汉馆试运营数月以来,虽对西安主城区陕历博老馆接待压力有所缓解,但随着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落户于此,秦汉馆亦是“一票难求”。

18日上午,以“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为主题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结束,临近中午,游客陆续进馆参观。走进秦汉馆,一幅幅生动史料、一件件珍贵文物,犹如一个个“时光宝盒”,凝望着它们,一眼望穿千年,展现着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书写着中华文明的历久绵长。

据现场讲解员介绍,陕历博秦汉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科普教育、旅游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缘起、发展、贡献为宗旨的博物馆,重点展示了秦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奠基作用。

因此,在陈列内容上,展览以新制度的创建为核心,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奠基、文化创新、科技助力、交流互鉴等几个方面,分述了秦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多种成就和作用,向观众充分展示其发展的程度与高度。

其中,此前率先面世的“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是陕历博秦汉馆试开放期间展出的基本陈列展。此外,该展还运用了多媒体影片等9大多媒体装置,与具象化文物相配合,营造空间仪式感,形成张弛有度的观展节奏,将秦汉文明的庞大主题阐释得生动、形象且具体。

游客参观秦汉馆(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摄)

值得一提的是,亮相仅半年时间,该主题展成功入选博物馆界的“奥斯卡”榜单。18日,在中国主会场活动宣布,该展获评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

“镇馆之宝”汉代古船首次与观众见面

“我们虽是本地市民,但有些文物还是第一次听说。”18日,李先生是第一批进馆参观的西安市民,趁着开馆来探馆,后面就把参观的机会留给外地游客,“通过这些文物,遥想几千年前古人生活的烟火气,十分有趣。”

来自湖南的王女士表示,她每到一座城市必去当地的博物馆打卡,博物馆是了解一座城的窗口之一。而此次她参观陕历博秦汉馆,也是为了弥补之前多次未如愿参观陕历博的遗憾。她表示,每到一地,通过博物馆里的文物追本溯源,才能进一步通达古今,而秦汉馆里的诸多文物就清晰地呈现出了“秦月汉关”的样貌。

汉代古船(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摄)

汉代古船融合中外技艺,见证沧海桑田;鎏金铜蚕昂首向上,记录丝路传奇;杜虎符错金文字清晰可见,展现先秦兵事……记者注意到,在秦汉馆内,首次展出的“镇馆之宝”汉代古船,罕见展品先秦漆猪及错金杜虎符、鎏金铜蚕等“明星”文物,吸引了数千名游客打卡探馆。

据讲解员介绍,馆内这艘汉代古船,是目前中国发现时代最早的木板船。该船采用榆木、圆柏、槐树等木材打造,长9.71米、宽1.98米、承载量约为3到5吨。这艘古船不仅展示了古人的高超技艺,秦汉时期与世界各国交往交融的历史,还是千年来中西方丝绸之路往来交流的见证。因此,它又被称为“丝路一号”。

策展人解释,这艘古船大量使用木榫板、木钉并联船板的技术在古罗马时期很流行,于地中海地区的木船上广泛使用,但在我国乃至东亚尚属首次发现;这种时代相近、距离较远的两个地点使用相同技术的现象,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象征;这艘古船是秦汉馆中体量最大的文物,见证了我国秦汉时期和世界逐渐展开的大规模交流互动。

先秦漆猪属于漆器,出土于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代表着先秦时期秦人制作漆器的高超工艺水平和文化特色,其憨萌可爱的猪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富足和幸福。

鎏金铜蚕(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摄)

为何墓葬里有只“猪”?上述策展人解释,猪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与养狗不同,原始人养猪单纯是为了食用,故猪就成了财富的象征。从磁山文化开始,中国史前先民就已经有意识地在墓中陪葬猪下颌骨和猪牙。汉代在死者手中用玉握随葬,握均做成猪形,其含义是不愿死者空手而去,随葬“猪握”实际上就是把生前的财富带到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存世的秦国虎符极其稀少,而藏于陕历博秦汉馆的是错金杜虎符是左半符,它是少有的立虎形制,背面为头胸部三角凸起和腹尾部椭圆凹槽的榫卯结构,是馆内的“明星”文物之一。

发挥博物馆教育研究职能延续“博物馆热”

近年来,博物馆教育、研究职能进一步发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近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侯宁彬就“博物馆热”、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功能、博物馆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向记者阐释了自己的看法。

侯宁彬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是20世纪90年代建的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有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之称。经过30多年的开放发展,该馆面临的压力很大。他称,当前陕历博展示空间严重不足,“博物馆热”又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那么,如何解决展示不平衡或者不充分的问题,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

杜虎符(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摄)

侯宁彬表示,位于西安主城区的陕历博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整体面貌之中,无法原址扩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陕历博秦汉馆应运而生,“解决了陕历博展示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陕历博秦汉馆作为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中国主会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国际性的活动,扩大秦汉馆的影响力。”侯宁彬说,秦汉馆有着独特的展示体系,三个常设展中,除了“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还有两个专题陈列,包括“城与陵”“技与美”,“我们希望通过这三个展览把秦汉文明的主脉,把秦汉社会立体地呈现给公众,同时也能告诉大家那时候国家文化的主体是什么,人们对于艺术是怎么样的一种感觉。”

博物馆的展陈跟游客、观众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联?在侯宁彬看来,这是博物馆人需要思考与解答的一道题。他表示,把藏品保护好、管理好、研究好、展示好,通过展览、社会教育活动来让大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到底在哪,这是博物馆需要传承的使命。

而博物馆跟游客、观众之间的关联也还存在更多可能。“博物馆要打破边界,把资源、课题向社会开放,让对这些资源、对这些课题有兴趣的观众也参与博物馆的研究。”侯宁彬说,“观众的创造力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有时候我们也会在展览的过程中吸收公众的一些好想法,这就是教学相长的一种行为。”

秦汉馆展厅(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摄)

要紧密把博物馆和社会联结起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力量,这也是侯宁彬作为博物馆人的追求。他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它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无论是对于国际交流,还是经济社会发展,它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侯宁彬表示,其实“致力于教育与研究”是该博物馆一直在推动的主要工作,也是该博物馆的核心工作。他指出,博物馆是激发人创造力、好奇心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空间,它跟课堂不太一样,课堂是通过老师的教导、通过书本知识给大家传递一些观念,但在博物馆里,能看到古人通过自身劳动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会让人有归属感、成就感。

每个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宏大的博物馆。侯宁彬认为,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地标,博物馆的数量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城市的文化面貌与发展水平。博物馆应当融入城市的更新进程中,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其文化力量。


相关阅读

  • 喜讯!厦门有了两家国家一级博物馆

  • 昨日活动现场展示的文创产品——风狮爷泥塑摆件。(厦门市文旅局 供图)昨日上午,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厦门主会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厦门市博物馆举行。活动由厦门市文化
  • 厦大拿出压箱底的“钱” 举办货币展

  • 厦大学生现场向学校博物馆捐赠“四铢半两”铜钱。昨天,厦门大学拿出压箱底的“钱”,举办了一个货币展,展出从殷商贝币到人民币的几百种货币。名为“沧浪濯金——厦门大学人类博
  • 探寻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

  • 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有这样一座造型独特,极具青铜文化魅力的博物馆。2015年8月,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对外开放。截至2023年2月,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藏品有14060套、1
  • 文创市集 数字展区展品让游客眼花缭乱

  • “我在这也能盖章吧?那我真是来对了!”5月17日,西北大学研二的柳南娜正在文创集市拿着自己的博物馆专用集册加盖多个博物馆的章,作为“5.18国际博物馆日”西安市主会场,此次博物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超燃体验!福州无人机快递来了

  • 福建省首条城市无人机物流航线在福州开通超燃体验!无人机快递来了5月18日9时,在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科创领航 两岸共好”福州高新区两岸人才交流活动上,福建省首条城市无人机
  • 咸丰县开展视障者“光明阅读”活动

  • 5月15日,咸丰县残疾人联合会和咸丰县图书馆在该县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光明阅读”视障读者快闪赛。赛事共57人参加,围绕“跟着文字去旅行”主题,参赛者听美文、赏电影、尝
  • 好美,田野里的花海悄然绽放!

  • 近日阳光明媚,天气晴暖,郊野田园里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金山卫镇星火村,一处近30亩的田园花海迎来了盛花期,天人菊、大花金鸡菊、波斯菊、柳叶马鞭草……各类花卉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