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那”么远 “浙”么美,援藏30载,雪域蝶变见证山海情长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潮新闻 记者 倪雁强 王建龙 西藏日报记者 万靖

“温暖嘉·色尼城市书房”融合了那曲本土文化及江南水乡元素,为当地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公共阅读空间。

在西藏那曲,哪怕是初次前来,都会让每个浙江人感觉分外亲切。进入市区,浙江的元素随处可见,最热闹繁华的街道叫浙江路,漫步市区,不时能看到“浙江商贸城”“浙江中学”“浙江公寓”,甚至连熟悉的城市书房,也保留了浙江的“原汁原味”。

1995年,通过浙江援藏干部与浙江媒体的宣传发动,杭州百姓捐建了那曲第一批希望小学,学校几经更名,但“那曲杭州希望小学”永远嵌在了校园墙壁上。从那曲杭州希望小学到香茂乡小学,如今那曲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快乐成长。

羌塘草原上的色尼区香茂乡小学,杭州送来的净水器滋润着孩子们的求学路;皑皑雪山包围的嘉黎县仓康村,浙能集团绵延数里的太阳能板在高原阳光下熠熠生辉;世界海拔最高的蔬菜大棚里,藏族妇女正在收获新鲜蔬果……在羌塘大地,当地日新月异的生活和“浙江”早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浙江援建的世界海拔最高蔬菜大棚里,藏族姑娘正在补种芹菜。如今的那曲,即使大雪封山也能吃上本地产的新鲜蔬菜。

尽管两地相隔3800多公里,但命运的齿轮,其实在多年前就开始转动。1994年,中央实施对口援藏工作。从那时开始,一批又一批浙江援藏干部人才响应党中央号召,前赴后继奔赴这片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努力克服自然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等不利因素,用一腔热血甚至宝贵的生命,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聂荣县尼玛乡,牧民仁青贡布家中暖意融融,当地采用“光伏+采暖”运行模式,让群众实现电力自发自用,零费用采暖。

近30年来,浙江累计投入援藏资金61.63亿元,实施援助项目438个,持续深化项目和产业援藏,为这片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寒地区带来了跨越式发展。而今的那曲,基础设施、城市面貌不断改善,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不断进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援藏医疗队队员王清清(左二)在那曲市藏医院为病人诊疗,30年来,一大批浙江医护人员在雪域高原书写医者使命。

高原雪域之上,浙江人有了最亲近的“兄弟之城”,相隔千里的山海情谊还在不断被续写。

那曲市区最繁华的浙江路,见证了浙江援藏人近30年的接力。

海拔超4700米的嘉黎县仓康村,浙能集团为当地建设的首个光伏储能项目达到全容量并网条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政已阅丨“525”,我们应该怎样爱自己

  • 潮新闻 记者 李灿有句话在网络上很受欢迎:当别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你要问问自己飞得累不累。当代年轻人生逢其时,挑战与机遇并存。因此,在前往光亮的道路上,几乎每一个人都不
  • 新事丨吕建明等通策医疗高管被警示

  • 编辑搜图(最多18字)5月23日晚,通策医疗公告称:收到浙江证监局出具的《关于对通策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叶风尚口腔诊所有限公司、杭州天使口腔诊所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采取出
  • 杭州“茶都十景”正式发布

  •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中国是茶的故乡,而杭州则是中国茶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者。襟江带湖的环境、独特的小气候造就众多名茶茶区,一片片茶园碧绿如染,一层层茶山连接云天,城市
  • 生日快乐!浙江广播事业75周年

  • 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也走过75年光辉历程。听广播的方式,从大喇叭收音机、随身听,到车载收听、电脑、手机、智能音箱……电波里的声音传递着时代之声,也见证
  • 国网浙江电力助推绿证国际互认提速

  • 2020年,中国提出“3060”的双碳目标,四年来绿色崛起加速。也是这四年,从全球范围看,气候与人类,政治与经济,呈现复杂的多维交织。而环环相扣的全球供应链,在绿色的时代浪潮中,也形成
  • 在青藏高原,温州援藏干部写下无悔答卷

  • 潮新闻 记者 汪子芳编者按:三十年岁月如歌,三十年砥砺奋进。近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西藏日报社,推出了《跨越三十年的两封高原来信》等援藏报道,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报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县城文学,为何令人争相效仿?

  • 潮新闻 记者 林婧处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县城,现代开放又拥挤狭小,是一座充满复杂和矛盾的围城。有人心向往之,有人避而远之。近日,伴着低沉的歌声,一组以县城、小镇为背景,以泛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