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锣鼓敲 社火耍 热热闹闹迎新春

日期: 来源:燕赵晚报收集编辑:燕赵晚报

三英战吕布。

登场前,演员互相整理头饰。

热情的观众。

传统拳路表演。

枪挑三角鞭。

  今日出镜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以社火展演形式迎新春,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参加社火展演的村民们。

  采访动机

  1月16日,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社火展演迎新春”活动在井陉矿区人民广场热闹上演,欢快的鼓点、铿锵的锣声、多彩的服装、利落的武打动作,赢得现场群众的阵阵叫好声,让熟悉的年味越来越浓。

  活动现场,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相聚在这里观看社火展演, 有年轻人、老人和小孩,现场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石家庄市级非遗项目“井陉矿区社火”,相传在宋代已经出现,明清尤其盛行,传承至今。全区共有社火队伍20余支,代表性传承人30余人,队员达千余人。

  “天虽然冷,但是看到这么多热心观众心里暖洋洋的,我们今天其实就是一个预演,大家在一起将动作磨合一下,真正的表演还是在春节期间。”参加社火展演的社火队队员告诉记者。

  据井陉矿区文化馆负责人王利介绍,井陉矿区社火是石家庄西部山区的民俗艺术瑰宝,经过代代相传,凝结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记忆,传承了独特的民俗风格,是矿区人民对民俗文化的巨大创造,有很大的群众基础和社会价值。

  井陉矿区社火是省级非遗项目联庄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白彪红脸社火进京展演和石家庄市社火节在矿区的举办,以及每年冬季全区社火季的开展,多次登上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并走出国门,亮相于国际频道,成为石家庄市的特色文化品牌。

  据了解,古时,社火活动一般都是在庙会之日,由领队(火头)到火场(庙会放烟火的场所)祭祀以后,过门跑阵(一般由火场指挥、香头负责,是武术的仪式)再到街场庙会中演出,祈祷来年人寿年丰、风调雨顺。如今,作为广受当地群众喜爱的民俗活动,井陉矿区社火一般在春节等重要传统节日进行演出,不单单表达对迎接新一年的庆贺,还展示了井陉矿区群众快乐向上的精神追求,承载着群众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文/图 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 张海强


相关阅读

  • 临泽:小年至 赶大集 欢欢喜喜迎新春

  • 进了腊月门,年味铺满集,露天的集市,人间烟火浓厚也更触手可及。1月14日,小年至,临泽县板桥镇举办“游红沟·品美食·寻年味”乡村年货节,广大群众赶大集、办年货,欢欢喜喜迎新春。
  • 【新春走基层】社火排练忙 乡村年味浓

  • 锣鼓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连日来,古浪县裴家营镇塘坊村社火表演队正加紧排练社火,准备在春节期间的社火表演中大显身手。在塘坊村文化大院社火排练现场,浑厚的鼓乐、清脆
  • 安定处处年味浓

  • 有人说安定人顿顿有洋芋,一顿没吃洋芋,也可能吃得是洋芋粉条,这话不假。眼下正值年关,甘肃定西安定区内官营镇的孙家粉条手工作坊里热火朝天,慕名前来采购“定西宽粉”的商贩顾客
  • 【新春走基层】社火排练闹新春 传统民俗年味浓

  • 锣鼓喧天迎盛世,载歌载舞庆新春,聚力作为绘蓝图,乡村振兴谱新篇。春节将近,在古浪县新堡乡兴民新村社区广场上,秧歌、太平鼓等表演正在锣鼓喧天的氛围中紧张排练。排练现场,社火表

热门文章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锣鼓敲 社火耍 热热闹闹迎新春

  • 三英战吕布。登场前,演员互相整理头饰。热情的观众。传统拳路表演。枪挑三角鞭。  今日出镜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以社火展演形式迎新春,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
  • 东港区探索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

  •   如何在家门口实现就餐和康养,是老年人非常关心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东港区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解决老年人“享老”诉求。  近日,在日照街道利群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二
  • 范镇:返乡人士献爱心 孝亲敬老十二年

  • 近日,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范镇上埠东村开展“爱在小年”志愿服务活动。范镇上埠东村在外爱心人士张峰松、吴拥军、杨正文、吴和刚、李义波一起捐赠的春节物资整齐地摆放在村
  • @2023届高校毕业生:这些好服务助你就业创业

  • 近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联合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全方位、不断线”就业创业服务专项行动,主要内容包括“一访、二送、三看、四帮”,全面提升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