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就业观·2023春招季 | 当“慢就业”遇上春招季,这届毕业生正跑进“春天里”

日期: 来源:中人社传媒收集编辑:中人社传媒

当“慢就业”遇上春招季,这届毕业生正跑进“春天里”

中人社传媒记者 龚颖 李娜

对于2023年应届毕业生来说,开年春招或许是他们拿到offer的最后冲刺机会。近年来,随着“慢就业”现象越来越常见,大学生们的就业观也开始出现摇摆不定的姿态。

眼下,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万物复苏,经济起势,全省各地招聘市场都透露着火爆的人气。当“慢就业”遇上春招季,那么,作为今年全国逾千万的高校毕业生大军,他们是否会抓住这次机会“职”为一搏?还是依然在“慢节奏”中徘徊观望等待更完美的时机?

2月上旬,中人社传媒旗下就业吧APP面向省内2023届高校毕业生发起了一项关于“慢就业”深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届毕业生就业心态似乎更加积极,他们正甩开膀子跑进“春天里”。

问卷样本:收回有效问卷2541份,覆盖全省76%高等院校。其中,男生占比33.46%,女生占比66.54%;应届毕业生中大学本专科生占比87.01%,硕士研究生占比12.99%;管理学占21.65%、医学占14.17%、哲学占5.91%、理工类占15.75%、教育学占8.27%、艺术类占9.076%,此外,还涵盖力学、法学、文学、农学等学科科目。

仅16.93%选择“慢就业”,有业不就或缓解

如何看待“慢就业”?调查显示,有33.86%的大学生比较看好,认为“慢就业”将来是大学生就业的普遍现象;有17.32%的学生不看好,认为这是大学生就业的不良现象;还有48.82%的学生保持中立态度。

“对于就业空窗期,我最多只能接受半年。”湖南女子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张珂表达了其对于“慢就业”的态度。作为千万考研大军中的一员,张珂目前正在等待考研初试成绩出炉。

一边是焦急的等待,另一边却也在积极的行动,张珂告诉记者,考研并不是自己唯一的目标,找工作也被纳入了今年上半年的行动清单,只要有合适的招聘会都会去“淘”一圈。她发现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后,线上招聘会明显更火爆了,而这种火爆的人气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她和同学们的就业信心。

这届毕业生会否选择“慢就业”?调查显示,仅有16.93%的大学生毕业后会选择“慢就业”;31.50%的大学生了解“慢就业”,但明确表示不会加入“慢就业”大军;还有35.04%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以前从来没有听过;另有16.53%的大学生不了解,不过有可能会考虑“慢就业”。

在张珂看来,对于大学生来说,找到一份工作并不困难,尤其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各行各业经济都在复苏,招聘需求也水涨船高,然而,最难的是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父母希望我能回去找一份工作,然而由于面临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情况,参加家乡的线下招聘或者面试都比较麻烦。”张珂坦言,自己所参加过的招聘会,很少有涉及老家山西的工作岗位,这也让她在求职时犯了难。

记者了解到,近年各地方院校虽已打破地域限制,但提供就业信息时依然存在地域覆盖面不足的问题,且以本地或者周边信息为主。“对像我一样想回家乡就业的学生来说,可能只能靠自己在网络上找信息、投简历。”张珂说。

如果找不到满意的工作,那些可能或已经选择“慢就业”的应届生们也道出了自己的理由。调查显示,57.87%的大学生选择“慢就业”是因为竞争太激烈,找不到满意工作;43.70%的大学生是有自己的梦想,觉得可以凭自己闯出一片天地;还有42.52%的大学生是因为家庭给予充分的支持,不着急找工作;52.76%的大学生是为逃避就业压力,对前途一片茫然;33.07%的大学生则是选择理性就业,慢慢考虑人生道路。

“工作一般都能找到,难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是记者所采访毕业生们的共同感受。对于等一等再就业现象,湖南农业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张胜利分析,“慢就业”在前几年频繁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主要是其就业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就业预期、工资预期又在不断上升,导致出现了有业不就的情况。但今年由于前三年被压抑的就业需求急需得到释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大学生“慢就业”的倾向。

超6成有就业目标,仅2成对求职感到焦虑

在招聘市场上,求职者是“盲选”还是有明确求职目标,关系着能否顺利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24.81%的大学生对于将来就业方向有着明确的目标;37.40%的大学生表示有就业目标;26.77%的大学生就业目标比较模糊;仅有11.02%的学生感到没有目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专业研究生邓佳丽同样将在今年6月走出校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正在广州一家媒体实习。春节过后,邓佳丽一直在积极地投递简历,她表示,虽然现在有实习单位,但工作并没有定下来,还是会不断地比较更好的就业机会。“我觉得适合我的工作还是挺多的,而且很多媒体公司一直在招人,只是与我职业发展目标能精准匹配的不多,希望找一个相对好一点的。”

对于邓佳丽来说,在6月份毕业之前,拿到一份满意的offer并不难。她坦言,包括自己在内的身边同学都没有那么看重高工资、高福利,而是更看重工作的稳定性与职业发展的长远性。“虽然暂时没有考公的计划,但也希望能在一家稳定大型的企业工作。”邓佳丽说。

调查显示,有33.97%的大学生自信能找到满意工作,并积极准备;36.22%的大学生没多考虑,认为最终都会有工作;仅有22.44%的大学生感到非常焦虑,很茫然。

“还没开学,班级群里辅导员就不断在发送招聘信息。”张珂的同班同学王喆薇同样感受到了来自2023年春招的这股热风,作为今年即将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她明显能感觉到身边同学与上一届学长学姐们在就业心态上的变化。

王喆薇告诉记者,班上同学现在真正拿到offer的并不多,但焦虑的情绪并没有在其中扩散开来。“我觉得焦虑的应该是那些在学校玩了4年,到了就业季才开始感到紧张的同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都有着清晰的就业目标,无论是准备考公考研还是直接就业,大家都在积极行动。”

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建立了完备的就业信息渠道,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也十分丰富。如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会不定期持续发布就业信息;辅导员会及时给学生们转发各类信息,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学校也会组织不同类型的宣讲会和推介会,帮助大学生与就业单位面对面相互了解。此外,各级政府部门、招聘平台等也会推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服务。

张胜利表示,在缓解“慢就业”心态中,高校的就业指导也起了关键作用。“这些年我们也在积极地给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融入社会,顺利与社会接轨”。

“在我看来,今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在上涨也是事实,但以积极的心态走入社会,才是大学生该有的样子。”邓佳丽说。

就业观更趋理性,才市热风将“卷”动求职信心

调查结果显示,57.87%的大学生认为造成自己“慢就业”的原因是有工作机会,但薪资待遇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不想去;48.03%的大学生则是自身条件一般,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44.09%的大学生是心理上还没有准备好就业,想等等看。

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的陈雨(化名)对此颇有感触,2022年6月从学校毕业后的她回到老家安徽待业至今。期间,她先后在北京、湖南、安徽等地找过工作,但都没有自己特别满意的。去年11月,陈雨曾短暂地在北京一家传媒公司待了2个月,但因与其职业规划和预期不符,便再度辞职回到老家待业。

“求职过程中有很多矛盾需要解决,对于我而言,找到一份真正适合自己性格、职业规划的工作很重要,比起随便找一份工作频繁辞职跳槽,我更愿意等待机会。”陈雨向记者坦言,“虽然自己选择了暂时待业,但这个时限并不是没有限期的,我要做的就是积极寻找新的机会”。

陈雨的经历并不是个例,对于这种现象,张胜利认为:“这展现了大学生对就业选择认真深入的思考,并一直保有自信;并从侧面反映出,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能够给予其经济支持。”在采访中,记者同样也感受到这些年轻人的信心和思考。

但另一方面,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对职业规划不清晰,这是造成大学生“慢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少学生在接受采访中被问到想做什么或者关于未来的打算时,常常会表现出困惑的一面:“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而其直接的表现是求职简历“一键海投”。

造成大学生“慢就业”倾向的社会因素调查显示,56.69%的大学生认为市场劳动主体不稳定,出现“裁员潮”;45.67%的大学生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增速下降,企业规模紧缩导致;48.03%的大学生则认为是社会存在就业歧视,缺乏公平的就业机会;31.89%的大学生认为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有27.95%的大学生认为是AI智能发展减少了就业机会。

这种现象,从近几年大学生追捧“体制内”的趋势也可窥见一斑。张胜利表示,在三年疫情这种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大家更加追求职业的安全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体制内无论是职业稳定性、职业发展空间、社会认可度等,都更有保障并受人追捧。

对此,张胜利还表示,这也证明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就业率不能作为衡量一所学校人才培养的唯一指标,我们不光要帮助学生顺利与社会接轨,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让大学生的成才之路更加广阔。”他希望,通过政府、学校、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我也相信伴随着今年春天就业市场的这股‘热风’,大学生们的就业信心会越来越强。”


相关阅读

  • 枣庄市正式启动实施创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

  •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6日讯 2月16日,枣庄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学习党的二十大砥砺奋进新征程自觉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中担当尽责新闻发布会。会上,团市委青年发展部
  • 普洱市12315效能评估评价考核排名全省第一

  • 2022年,普洱市12315投诉举报中心接到投诉举报和咨询1075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7.95万元,在全省12315效能评估评价考核中排名第一。12315效能评估评价,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
  • 沂源县召开未成年人保护自查自评工作部署会

  • 为充分做好迎接国务院、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地督查,沂源县未成年人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月15日下午,组织各镇(街道)、县未成年人保护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
  • 东营开发区首家社区法官工作站揭牌 | 东营发布

  • 2月15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驻东城街道安泰社区法官工作站揭牌仪式在安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这是开发区法院首家进驻社区的法官工作站,是开发区法院深化诉源治理工作
  • 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凝聚新时代奋进力量

  • 连日来,我区各部门各单位纷纷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落地落实,在奋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2022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59.7万亿元

  •   据新华社电 中国银保监会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59.7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6万
  • 直播舆情风险知多少?

  • 直播日常化与日常直播化已成为当下的一道新风景。每天,无论是打开专门的直播网站、APP,还是第三方平台里的直播频道或账号,都有无数场直播在屏幕上闪动跳跃。正所谓“无直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