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湖北宜昌:五年创建,全域保护开枝散叶

日期: 来源:三峡日报收集编辑:三峡日报

左:柴埠溪景区。陈丹平 摄。 右:青岗岭茶园。樊孝琴 摄。

这是一片传统文化的沃土,瑰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弘扬传承,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在这里相伴共生。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江汉平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区域,地处武陵山支系余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是著名“天然氧吧”“天然药谷”及武陵山区重要“生态屏障”。截至2022年,全县户籍总人口19.19万,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77%。辖5镇3乡,97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有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百溪河湿地公园、湖北五峰国家地质公园、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万里茶道(五峰段)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湖北省重点推荐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省级名录11项,市级名录16项,县级名录10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7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3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429名;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5处。2018年12月,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获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从2019年进入加速创建期。5年来,五峰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联动,文旅落地”原则,着力促进文旅融合,全域保护开枝散叶。

湖北省文旅厅非遗处处长陈曙光(左二)一行参观五峰非遗传承馆。 周磊 摄

政府聚力 制度“筑基”

近年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五峰片区创建工作,聚合力量,多措并举,高效推进。

委托三峡大学专家团队编制五峰片区建设总体规划,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和建设管委会。由分管副县长负责协调各方力量,将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五峰片区建设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县政府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协调重大建设事项。成立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五峰片区建设专家委员会。设立保护区建设执行机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充实建设保护力量,核增事业编制2名。

五峰精细竹编技艺市级传承人胡长心与县职教中心学生一道开展教学研学交流。 韩振 摄

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导下,颁布实施《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五峰片区建设管委会制定出台一系列建设管理制度:《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五峰片区实施细则》《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遗特色博物场馆的扶持补助办法》《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小镇、文化村落保护办法》《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传承基地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性传承人评选奖励办法》《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经费管理细则》等13项管理制度。如果说地方立法为保护区建设“上锁”,那么,规章制度则为建设管理夯实了防火墙。

2023年12月举办的五峰清水湾片区土家族撒叶儿嗬普及培训。 周磊 摄

拳头场馆 精品宣教

2023年11月28日,湖北省文旅厅非遗处处长陈曙光一行来到五峰,就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五峰片区建设进行预验收,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副县长王进向省文旅厅预验收组汇报了五峰片区建设管理情况。预验收组一行实地踏访宜红茶工业遗产——精制茶厂和五峰非遗传承展示馆,对五峰高标准建成非遗传承展示馆并向社会免费开放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力给予充分肯定。

五峰十碗八扣民俗现场,六合班子吹奏“菜调子”迎菜上席。 万卫平 摄

建设综合性五峰非遗传承展示馆,是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五峰片区建设枢纽性工程。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宜红精制茶厂展示利用一期工程,利用原宜红茶擀茶车间,按照整旧如旧原则,完成布展面积980平方米,二楼为非遗项目展示和宣传教育空间,采用现代声光电多媒体技术,立体呈现多彩非遗资源,面向民众开展非遗普及和公益宣传教育,一楼为技艺类工作室和非遗文创超市,传承传播非遗手工技艺及相关产品。建成湖北茶博馆、五峰民俗馆、松树坡民俗博物馆、金翔茶业民俗博物馆、熏风古道非遗民俗博物馆。大栗树村建成首个村级民俗展馆。高水平建成五峰地质博物馆、武陵山区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标本馆。县政府着眼于利用好发挥好这些公共文化场馆的价值,咬定建成全省、全国一流土家文化研学基地目标发力跟进。

五峰非遗馆吕克印木雕工作室。 周磊 摄

目前,五峰已建成10个非遗传习所、33个传承基地,打造渔洋关镇、仁和坪镇、五峰镇等非遗龙头传习所,为五峰非遗项目传承、交流、展示搭建了广阔平台。

非遗铸魂 文旅共兴

“五峰柴埠溪景区的非遗表演非常精彩。”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第一次来宜昌旅游的上海游客陈先生在他拍摄的抖音中喜形于色。

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五峰非遗保护中心选派加强非遗小分队在柴埠溪景区,轮番上演非遗南曲、土家族打溜子、星岩坪山歌、《西兰》主题舞蹈等节目。与此同时,五峰非遗传承展示馆里的五峰精细竹编技艺工作室、木器技艺工作室、西兰卡普工作室、土家刺绣与民族服装工作室等全面开放,吸引了北京、江苏、浙江等地的大批游客。

五峰土家族打溜子参加武汉文博会展演。 郑兵 摄

近年来,五峰在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注重非遗传承与星级景区整体联动,通过让非遗传承人常态化入驻景区,节假日增派非遗加强小分队方式,让非遗民俗文化热在日常中,为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厚土壤。

五峰星岩坪山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谭海霞、覃正美参加中国原生民歌节。 覃远歆 摄

五峰积极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相关要求,贯彻“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打造古树山庄、青岗岭生态农庄、长乐十碗、五峰国际大酒店、骏王大酒店等非遗特色体验餐厅;建成精竹艺术、白溢春茶业等9家非遗工坊,建成柴埠溪竹艺工坊、汲明土家罐罐茶、土家麻糖制作技艺等技艺类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建成天问青少年非遗研学体验基地暨西兰卡普培训教室。创造五峰城东城西两大片区非遗资源移植性培训、春节返乡农民工培训、国家级非遗项目教材研讨培训、传承提高培训、精细竹编技艺扶贫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每年培训400余人次。持续开展非遗“六进”活动,非遗传承人成为重大文旅活动主力军。非遗进景区人数逐年增加,2023年非遗常驻景区增加到3个项目8名传承人。累计为景区开展非遗项目培训150多人次。非遗传承人成为对外交流展示的重要力量。2023年,南曲《春去夏来》参加武汉全国非遗曲艺周闭幕式曲艺汇演,星岩坪山歌《香茶致富千万家》入选中国原生民歌节闭幕式山歌汇演。星岩坪山歌传承人谭海霞成为五峰文旅对外宣传形象大使。民族文化在校园活动全面铺开,渔洋关镇小学少儿南曲、土家满堂音、少儿九子鞭,幸福小学、仁和坪镇中小学、升子坪小学、县实验小学土家族打溜子,采花小学星岩坪山歌,刘德培故事大讲堂吸纳县城新区5所中小学参与,四季轮值举办故事会,推动新人辈出,涵养故事传人。技艺类非遗涉及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项目3个,县级项目34个。采花毛尖茶、宜红茶、五峰精细竹编技艺、五峰娃谷糖、白溢寨酿酒、土家罐罐茶、葛根粉、板桥鸡、民族服装、传统蜂蜜等成为非遗特色畅销商品。2022年,五峰精竹艺术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额达到580万元。建成栗子坪、茶园、楠木桥、红旗坪、锁金山、长坡、怀抱窝、采花台、长茂司9个传统村落,建成栗子坪、茶园、腰牌3个特色村寨。更多特色小镇、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被纳入重点培育名单。在栗子坪村建成土家族传统农耕用具展厅。

五峰南曲《春去夏来》参加全国曲艺周闭幕式展演。 郑梦岑 摄

生动实践 高效传承

11月19日晚,2023年中国原生民歌节闭幕式在江西赣州的龙南市举行。璀璨的灯光下,五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覃正美、谭海霞老少联袂,引吭高歌,以一首纯正的原生态采茶山歌《香茶致富千万家》,展示了五峰采花茶乡无伴奏高腔山歌的独特魅力,赢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在由文化和旅游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中国原生民歌节上,五峰原生态采茶山歌《香茶致富千万家》,成为湖北省唯一入选此次中国原生民歌节闭幕式展演的非遗项目。

五峰土家族打溜子在青岗岭景区为国际友人表演。 郑兵 摄

近年来,在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五峰片区建设中,为让非遗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五峰非遗人常年奔波于基层一线,孜孜不倦地耕耘着。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公益宣传展演展示品牌化、常态化,10多年来从未间断;印制《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非遗条例》及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五峰片区建设等宣传手册向社区群众广泛散发。利用公交车、出租车、电视台和城市广告T牌,滚动宣传保护区建设成效。星岩坪山歌纪录片《北纬三十度飘出的天籁》在央视、芒果TV和海南卫视播出。连续5年在《中国文化报》《三峡日报》推出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五峰片区建设专版。公交车和楼宇电视常年播放保护区建设公益宣传片。推出各类宣传微信、微博等两千多条。2022年,推出351国道公路石壁非遗彩绘长廊。自建网络平台,不断更新非遗视听精品,供市民扫码欣赏并用于技艺类产品贴码宣传。

五峰非遗小传承人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表演少儿九子鞭。 周磊 摄

创建期间,汇编九佬十八匠、民间工艺、特色饮食普查成果资料《十八工坊》;公开出版《土家族研究》《民间吹打乐》《民歌》《刘德培研究》《捧出泥土珍珠》《南曲新声》《尹氏笑庄》《长乐记忆》等非遗保护成果专著。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政府每年划拨50万元,作为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五峰片区建设专项经费。2021年,筹措资金800万元支持非遗传承展示馆建设。2022年,出台《五峰非遗人才奖励办法》,为非遗人才每年增加奖励性经费50万元。5年来,10多名非遗传承人被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政府表彰为乡土拔尖人才。

五峰仁和坪镇升子坪下坪从清代晚期延续至今的接灯习俗,家家户户灯火相接,连绵不断。 李理 摄

三峡日报通讯员 覃远歆 胡冰

党的民族政策春雨般润泽五峰山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引领整体性全域性保护,围绕多维度促进文旅融合,着力打造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五峰样本,为五峰勇闯全国少数民族高质量发展新路贡献了文化力量和民间精彩。


相关阅读

  • 书香万和 打造百姓身边的阅读圈

  • 时光飞逝,2023年已接近尾声,万和社区“爱伴童行 乐享阅读”亲子阅读已陪伴大家1年的时光,今年以来,万和社区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社工”社区文化服务方式,打造百姓身边的阅读圈,
  • 忠峒里盐运文化街区入选全省最美文旅新空间

  • 12月14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2023年度全省最美文旅新空间”评选结果,宣恩县忠峒里盐运文化街区入选,全州唯一。忠峒里盐运文化街区位于沙道沟镇,依酉水河而建,包含四合院、
  • 济南成功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   12月19日上午11:00,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在龙奥大厦召开济南市“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介绍我市文化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文旅局负责同
  • 党建引领 纪廉助力 融合赋能促进发展

  • 近年来,砖埠镇借力诸葛亮文化宣传发展、抢抓村组融合发展重大机遇,立足区位、资源等优势,以党建为统领,以纪廉为助力,以促进集体增收为核心,以提升服务效能为目标,找准定位、错位发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湖北宜昌:五年创建,全域保护开枝散叶

  • 左:柴埠溪景区。陈丹平 摄。 右:青岗岭茶园。樊孝琴 摄。这是一片传统文化的沃土,瑰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弘扬传承,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在这里相伴共生。五峰土家族自治
  • 湖北55名见义勇为人员(家庭)获资助

  •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通讯员 黎卓新12月19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见义勇为工作中心了解到,日前,经湖北省委政法委批准,该中心会同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省见义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