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根基促振兴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在武威市党员干部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粮播面积稳定在240万亩以上,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47.14万亩;新开工乡村建设示范点169个,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3764户;实现农业增加值63.3亿元……一组组翔实的数据背后是武威市今年上半年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
连日来,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在武威市党员干部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坚定信心、万众一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三农”工作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往深里走。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储粮武威直属库总经理任培喜说:“眼下,夏粮收购工作全面展开,我们将持续深化粮食产销合作,优化服务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和稳定,为‘颗粒归仓’作出应有贡献。”
因地制宜培育群众家门口的增收产业,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这是近年来武威市蹚出的一条“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园区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
作为“三农”科研工作者,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瓜菜育种栽培研究所副所长于海利对全市农业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倍感自豪。他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强科技行动嵌入到优势主导产业特别是食用菌产业发展,做好食用菌产业企业创新联合体创建和运行工作,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为民增收的实际动力,为全市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乡村的和美宜居,不仅在产业兴旺中,还在焕然一新的人居环境中。天祝县朵什镇党委书记俞树军说:“我们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总体要求,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推动文旅农深度融合,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富裕和美的新农村,将一个个美丽乡村串点成线,使一座座农家小院焕发新颜。”
“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深入学习全会精神,落实好全会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安排部署,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三件大事精准发力,全面推进农业强市建设。”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杨昆山表示,将着力守牢两条底线,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加强耕地保护,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发展壮大富民产业,坚持农业产业前端夯基础、中端扩规模、后端延链条,持续发展壮大“8+N”优势主导产业,全力打造奶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工业两条百亿级产业链,牵引带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统筹农房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加快今年35个省级示范村、134个市县级示范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新武威记者包雨纯 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