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中国首部东坡文化沉浸式诗歌剧在三苏祠上演

日期: 来源:四川观察收集编辑:四川观察

2023年4月5日上午10点,“咚~咚~咚~”三苏祠飨殿内响起三通击鼓声。由眉山市三苏祠博物馆和眉山东坡宋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三见清明”祭东坡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一滴水见太阳,中国有三苏。众人齐聚三苏祠,理正衣冠、敬献鲜花,诵读苏门家风家礼,缅怀苏门先贤三杰,传承“是国是家 、是父是子、家风传家”的中华精神。

中国首部东坡文化沉浸式诗歌剧《三见清明咏相传》作为“三见清明”祭东坡系列活动之一,清明时节在三苏祠首发,以诗词歌剧创新东坡传承,以传统文化赋能研学活动。

“三见清明”既是取自东坡诗词的原句,也是清明生生不息、中华文化三生万物的体现,更是在三苏祠遇见东坡先生清明的豁达人生。

该剧由序幕“孩童问清明”、一幕“重逢蝶恋花”、二幕“难得几清明”、三幕“种稻清明前”、四幕“三见传薪火”、尾声“东坡咏相传”六个篇章构成,用东坡先生不同人生阶段里写的关于清明时节的诗词为贯穿,通过孩子们的深情诵读和东坡先生的声声自述,以音乐、吟诵和演绎的方式,沉浸式展现了东坡对家国情怀和自然生命的热爱,字字句句表达着对东坡先生的思念,在千年时空跨越中的薪火不息。

据悉,剧中的苏东坡由今年央视《2023中国诗词大会》首个出演苏东坡数字人的海滨教授亲自扮演。从央视诗词大会到三苏祠,清明时节东坡一路走来。

活动中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挥毫泼墨写下东坡先生的清明诗词传承三苏家风与怀念东坡先生。苏氏后裔大写意画家苏婵老师按宋朝清明节习俗亲手绘制代表思念东坡先生的风筝。

该诗歌剧创作团队在清明节以此剧向东坡先生表达缅怀。《三见清明咏相传》是国内首部东坡文化沉浸式诗歌剧,跟着东坡诗词一起走进泱泱华夏,去分享中国传统节气之美,传承三苏家风家礼,在三苏祠里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川观察(来源:神鸟资讯)

相关阅读

  • 太康:清明出游正当时 邂逅最美四月天

  •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踏青出游时。清明时节不少人们走出家门,踏一处江清柳绿,赏一树万花齐开,感受浓浓春意。近日,记者来到太康县河滨公园看到,市民们结伴出游,拍照、赏景、赏花,尽情
  • 为什么今年清明节在闰二月?闰二月不能上坟?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中国人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也是赏春踏青、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不过,今年有人传,“老话说‘双春闰二不上坟,上坟祸事要临门
  • 网络中国节丨万物探春 气清景明

  • 清明/QING / MING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风清景明,慎终追远,这既是一个悲怆的日子;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这又是一个轻盈的日子。清明节带给我们的,不仅是
  • 清明节:文明祭扫缅怀英烈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 今天是清明节,我市各地干部群众多种方式缅怀英烈、寄托哀思,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来源:聊城市广播电视台编辑:吴周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清明前后“毒过蛇”?近期吃这种食物要注意

  • 俗话说,“清明蔗,毒过蛇”。深受人们喜爱的甘蔗,为何在清明节前后被称为“毒过蛇”的毒药?这个时节的甘蔗到底能不能吃?记者近日到市场进行了探访,并请教了专业医生。记者走访了松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中国首部东坡文化沉浸式诗歌剧在三苏祠上演

  • 2023年4月5日上午10点,“咚~咚~咚~”三苏祠飨殿内响起三通击鼓声。由眉山市三苏祠博物馆和眉山东坡宋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三见清明”祭东坡系列活动正式拉开
  • 河北三河:农家书屋成文化“粮仓”

  • 4月3日,走进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西柳河屯村的农家书屋,琳琅满目的书籍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村民们正坐在书桌前,认真读书,时不时相互探讨、交流。“我从小就爱看书,之前只能到镇上的
  • 梨花风起正清明 缅怀英烈寄深情

  • 山水德育 山水底色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缅怀先烈,南阳市第五完全学校高中部开展“山水底色—缅怀先烈功绩,共建美好家园”活动。白花朵朵献清明春风表心
  • 《忠犬八公》上映,这一回是真哭成狗了

  • 文|鲁豫观影团 来源:陈鲁豫的电影沙发(lyyy_scndgs)最近上映的电影《忠犬八公》,绝对是2023年院线电影中一枚重磅催泪弹。3月29号,鲁豫观影团在北京做首映礼观影活动那天,两位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