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守着好风景 做好“旅游饭”

日期: 来源:吕梁日报收集编辑:吕梁日报

景好:依山傍水,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流淌而过,高处远眺,古老的村落与新修建的村落星罗棋布、井然有序;天然产业好:是历史古镇,又有着红色革命印记,交城县西社镇东社村——

守着好风景 做好“旅游饭”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梁英杰

金秋时节,记者慕名走进交城县西社镇东社村。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一幅美丽乡村的生动画卷呈现在记者眼前。

位于卧龙山脚下的东社村,在十里八村可谓是名村,名气不是一时半会得来的,也不是获得哪项荣誉赢得的,而是东社村天然而来,多年发展积淀而来的。

“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时期,东社及截岔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区位和地势成为防御和抗击日军的前沿阵地,是晋绥边区通往太原的枢纽和门户,是八分区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通往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咽喉要道。”西社镇镇长闫宏宇打开了话茬子。

这个“蹲苗干部”虽然来西社没几年,但却是地地道道的交城人,交城的点点滴滴她都掌握的清楚,东社村的名气更是让她点了个透。

1936年,红军东征进驻东社三天,打开粮店“开仓济贫”。那个时候,红色的种子就迅速在这里蔓延播植。到1937年战动总会、牺盟会、工卫旅、决死队、八路军120师、交城县抗日游击政府、文水县抗日政府、阎军骑兵第一师等,在东社这块土地上共同合作,成为抗日救亡民族统一战线的试验地和活跃地。

1941年底,东社沦落为敌占区。日军驱走东头居住的百姓,建立了“城城”据点,并在堡子梁头砌筑碉堡,村周围设置四座炮台。迫使村民砍枣树、挖壕沟,整整三年全村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煎熬。直到1944年秋,在晋绥八地委、八行署的领导下,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发起了“夜袭东社”的战略反攻,才迫使日军撤离东社。

闫宏宇指了指村背后的那座山,“日军的碉堡现在还在山上。”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红色遗址在东社星罗棋布,更有无数革命者在这里生活工作。漫步在村中央,有红军东征“开仓济贫”的“公聚成”粮店旧址,晋绥骑兵第一师驻地等多处遗址,一处处充满回忆的遗址、一个个动人的英雄故事都在彰显着东社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

近年来,东社村的变化焕然一新,村里修了路,建了房,环境也大幅度提升。最重要的是坚持依托红色资源禀赋,从阵地提优、品质提升、特色提炼等方面对现有红色资源进行全方位软硬件升级改造。投资100余万元新建红军东征文化广场,广场内制作大卷轴、展示牌等宣传版面,安装红色造型太阳能路灯,对村内每条街道进行绿化、美化,安装健身器材。新建小型村史馆、编写村志,村史馆内陈列各式各样的红色革命展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堆绫艺术品,红色旅游基础设施有了极大改善。

“我们高标准建成了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交城县西社镇东社村红军东征广场党性教育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以‘重走红军东征路’为主题,依托东社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村北部的登山步道交相呼应。”东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张茂堂介绍道:“基地紧扣‘实训’二字,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观摩中学习,在运动中体悟,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

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的热度近年来节节攀升,正逐渐成为热门出游的主题之一。东社村坚持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用“红色教育”带火红色文旅,对村口水塔及周边进行了环境整治与红色宣传,最大程度吸引游客,体现“好客”东社。同时,充分利用村内的8处红色遗址、4处不动产文物,开发了独具特色的“重走红军东征路”红色旅游路线。

“我们以红色旅游为核心,不断增加乡村文化展示和民俗体验项目,积极盘活农家乐、采摘园等旅游资源点,逐步实现了教育、观景、休闲体验、餐饮等集于一体的‘乡村游’模式。” 张茂堂告诉记者,做好乡村旅游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需要坚持党建引领,架好“党建+旅游”的梯子,通过把“党员优服务、游客更满意”作为出发点,在特色农家乐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旅游环境提升等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群众积极广泛参与,营造基层自治的良好氛围,大步迈好乡村旅游“纵深步”。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用活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可以有效激活富民兴村的“红色动能”,让乡村振兴蓄足能量、正道直行、直达彼岸。东社村将持续突出“重走红军东征路”主题,努力走出一条“红色沃土、和美乡村”的乡村振兴路子,形成村民回归、百姓富裕、乡村兴旺、生态美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结合乡镇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红色资源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把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与红色相融合的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配套开发生态休闲、农家乐等项目,增加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和游客驻留时间,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最终实现美丽宜居、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新农村。”闫宇宏说。


相关阅读

  • 在现代化进程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增进民生福祉,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山东大学和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
  • 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锦鲤大赛赋能乡村振兴

  • 2023年10月中旬,济南的黄河岸边,平静的河面,静谧的乡村,收割完的玉米地,恍如一幅油画,呈现着乡村最原始的模样。其实,乡村还可以有另外一个样子——位于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双泉庄村
  • 于里镇小窑村:文旅融合描绘和美画卷

  •   小窑村的故事讲了数百年,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欢腾过。近两年时间,村里的游客学子络绎不绝,昔日寂静的村庄变得热闹了起来。  “我们村通过挖掘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发展研
  •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林草助推乡村振兴

  • 近日,省林业局印发《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林草推进乡村振兴十条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局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林草生态资源服务生态振兴和
  • 名单公布!这些示范村镇里有你的家乡吗

  •   近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网站公布了2023年自治区乡村特色产业示范村镇及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和亿元村名单。9月6日,沙湾市安集海镇夹河子村辣椒种植基地,村民在晾晒辣
  • 山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打造和美宜居乡村

  • 乡村道路平整通达、农家小院干净整洁、休闲广场设施齐全……时下行走在山丹县各乡村,处处呈现着和美乡村的新图景。山丹县以集镇为纽带、39个发展类村庄为重点,实施产业基地建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守着好风景 做好“旅游饭”

  • 景好:依山傍水,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流淌而过,高处远眺,古老的村落与新修建的村落星罗棋布、井然有序;天然产业好:是历史古镇,又有着红色革命印记,交城县西社镇东社村——守着好风景
  • 黑龙江:推动秋冬季农作物秸秆还田离田作业进度

  • 近日,黑龙江省印发《秸秆禁烧管控和综合利用工作机制》,推动秋冬季农作物秸秆还田离田作业进度,切实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严控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产生的大气环境污染。秋收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