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增产粮食20.7万吨!2022年湖南“三一工程”项目成效显著

日期: 来源:湖南日报收集编辑: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3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李承夏)今天,记者从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召开的“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三一工程”)工作会议上获悉,2022年我省在33个县市区示范基地开展了5种模式、3种作物、多个学科的协作攻关,“三一工程”项目核心示范片面积达6.7万亩,辐射推广面积达到201.5万亩,大面积推广应用亩增产102.6公斤,累计增产粮食20.7万吨,新增直接经济效益4.2亿元,核心示范片较非项目区每亩平均增效376.7元。

  2022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精心组织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水稻所等4个协作单位和长沙、醴陵、岳阳等33个示范基地县协同攻关,开展了“双季优质超级杂交稻”“一季超级杂交稻+再生稻”“超级杂交中稻+马铃薯”“春玉米+一季优质超级杂交晚稻”“优质超级杂交稻+养殖(鱼虾等)”5种以水稻为核心的粮食种、养模式规模化示范,克服了疫情反复、极端灾害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持续巩固了项目第一阶段的成果,全面完成了本年度的目标任务。

  同时,项目团队聚焦杂交稻、马铃薯、玉米等作物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选育了系列高产绿色优质品种。以镉低积累水稻“莲两优1号”(低镉臻两优8612)、“西子3号”、“DY3号”等为代表的系列高产绿色优质新品种取得重大进展,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其中,“莲两优1号”作为“三一工程”重大品种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同样令人欣喜的是,我省创新集成了再生稻“六适三高”栽培技术体系,实现再生稻生产农艺与农机的有机结合,头季机收的直行压损率由原来的47%降至21%,大幅提高了再生季的产量和效益。形成再生稻栽培系列标准,经相关专家评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该技术2022年在汨罗、赫山、醴陵等8个基地开展核心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杂交稻机械化制种与大面积制种方面取得了技术新突破。研创了小粒母本与大粒父本混播混收全程机械化、“爽S”系列大穗大粒型两项综合高产制种技术,使我国杂交水稻制种步入超高产制种新时代。

  去年,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攻关再创水稻新的高产纪录。双季稻亩产3000斤攻关衡南基地的“柒两优785”进行现场测产验收,双季早稻亩产达686.9公斤,创造该基地早稻高产纪录;一季稻亩产1200公斤攻关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的“卓两优1126”百亩攻关示范田实测平均亩产量为1132.2公斤,创造了四川省水稻单季亩产最高纪录,在云南多点小面积示范亩产突破1200公斤,该品种被列入国家2022年主推品种;汨罗市1050亩再生稻示范基地再生季539.0公斤,周年亩产达1304.3公斤,分别创造我省历史最高纪录。同时,研创了周年生产新模式,顺应粮食生产发展新形势,多措并举提高粮食产量、夯实粮食生产发展基础。在邵东、宜章基地开展了“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季优质超级杂交晚稻”新模式研究,在南县基地探索开展了“优质超级杂交稻+再生稻+小龙虾”新模式研究,均取得了稳粮增效的良好效果。

  目前,湖南省农科院与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厅共同建立长效科研服务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加快落实项目整合实施、联动推进要求。据介绍,2023年我省将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突破科研与生产衔接不紧密、资源环境约束等关键技术瓶颈,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开放创新。以“三一工程”为载体,努力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粮食产能、转化为绿色发展。现已将2023年“三一工程”目标任务分解到33个县,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省一级建立87人(其中高级职称60人、博士42人)专家服务团队,3月初奔赴生产一线,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次,打赢春耕生产第一仗。

作者:周阳乐

责编:陆薇 吴鑫越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相关阅读

  • 全国第二!

  • 全国大豆高产竞赛我区获奖数量居全国第二  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获悉,在2022年全国大豆高产竞赛中,我区获奖数量居全国第二。  为挖掘我国大豆增产潜力、探索提高单产路径,农
  • 韶也:新法选育优质稻的“追梦人”

  • 中人社传媒记者 王钟莞“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选育优质水稻,装上更多‘中国芯’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3月13日,正在分析实验结果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韶也说。
  • 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中的应用

  • ■ 导读殷文晶等对CRISPR/Cas9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系统综述了该技术在主要粮食作物及野生植物驯化中的应用情况,并对CRISPR/Cas9系统在未来农业中的发展
  • 厦门同安:田间备耕忙 “铁牛”实力强

  •   在同安莲花镇,农户驾驶旋耕机耕地。 (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本报讯(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詹凯)大地回春,农事渐起。眼下,在厦门的田间地头,农业机械纷纷从机库“走”向田野,奋战
  • 福建寨里:积极探索撂荒地治理新模式

  • ↑3月12日,光泽县寨里镇官桥村村民在采用“水稻+经济作物”轮作模式的复耕田里整理种植的经济作物。近年来,福建省光泽县寨里镇积极探索以"镇村合资公司"为主体的“1+2+3”撂
  • 下饭,是对一道菜的最高褒奖

  • 夸赞一道菜的好吃,够下饭,是许多人心照不宣的最高褒奖。这个标准,不谈菜品的鲜甜咸辣之味,反而看重菜肴与平平无奇的白米饭有多“适配”。图源《要好好吃饭啊:米饭之书》内文,摄影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遇“建”山东!齐鲁古建寻访之旅启动

  • 3月15日,遇“建”山东——齐鲁古建寻访之旅正式启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王廷琦出席活动。启动仪式上,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原总工程师杨新寿从总体、类型及传承等
  • 寻味丨“啊呜”~把蓬莱的春天一口吃进肚子里

  • 春尝一口鲜,人回草木间春风一吹蓬莱各式鲜香的山野时蔬蓬勃生长各种春季限定野菜撩动味蕾,当细细品味真想“啊呜”一口把整个春天都吃进肚子里呀~-01-■ 荠菜 ■SPRING FOOD
  • 贵阳:“软引导”+“硬约束”有效制止餐饮浪费

  •   “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光盘行动 从我做起”“不剩饭 不剩菜 文明用餐”……在贵阳,无论在星级饭店还是街边的小餐饮店,均可在大堂、餐桌摆台、菜单等醒目位置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