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六大工程”回头看⑥|创新活力竞迸发 产才融合创未来

日期: 来源:江门发布收集编辑:江门发布

“人才”二字,寥寥数笔,却是活力之源、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市之基,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2023年以来,落实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纵深推进“人才倍增”工程,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A  坚持党管人才 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强调,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强市建设,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纵深推进“科技引领”“人才倍增”工程,强化产业科技创新的教育人才支撑。

我市举办“邑青人才”优秀高中毕业生对接交流座谈会。

全市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纵深推进“人才倍增”工程,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强市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营造良好人才生态,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加快建设集聚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的国家重要人才战略支点城市。

窥一斑而知全豹。江门始终把深化党管人才作为全市性的重点工作,定期谋划部署,充分彰显了这座城市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做好人才工作的笃行不怠。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坚持正确方向、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

在江门,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不断完善:市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锚定“党管人才”这条主线不动摇,建立市、县、镇三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机制,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联系服务专家人才,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

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也持续加强:今年以来,我市先后举办了江门市高层次人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2023年江门市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等系列研修活动,切实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如今,市委、市政府带头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把人才工作与全市发展中心工作全盘统筹、一体推进,推动江门新时代人才工作驶入“快车道”。

B 立足侨乡沃壤 广聚全球各地优秀人才

当前,各地人才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尤其在城市国际化战略深入实施的新形势下,更要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思维,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和平台。

我市推动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江门作为中国著名侨都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具有吸引全球人才的强大先发优势。今年以来,江门用心施策,充分发挥侨资源优势和毗邻港澳优势,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抢占先机,吸引全球各地优秀人才汇聚侨乡。

这一年,江门举办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吸引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名海外侨胞共聚一堂。同时,进一步密切与海外侨胞的日常情感联络,常态化联系“留联会”“同乡会”等200多个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组建成立27个境外五邑青年社团、24个境外国际经贸代表机构……这些举措在点滴之间,构建起全球引才引智网络,面向全球人才发出“招贤令”。

在五邑大学,来自西班牙的外籍教授Eudald Casals Mercadal十分看好江门的发展环境。“我到过中国的很多地方,但江门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都给了我很多的支持,让我有‘家’的感觉。”他说。

这一年,江门落实面向侨资企业的高新技术跨境融资专项奖补政策,上线“暖企惠侨”服务平台,全面构建“侨企+人才”保障体系……通过“政策创新+市场配置”,江门正加快华侨华人要素回流。

这一年,江门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港澳青年创业训练营”以及粤港澳人才同心行等系列活动,举办2023“江港澳”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等活动,促进了港澳青年人才与江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并与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澳门博士智库等港澳高校、社团签署人才合作协议11项。

放眼侨都大地,各路“千里马”正竞相奔腾!

C 精准引育人才 走好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唯有发挥创新思维、独辟蹊径、抓住重点,才能在人才资源“争夺战”中占有一席之地。今年以来,江门重点建设13支人才队伍,重点引进急需紧缺高端人才,重点加快青年人才汇聚,在这场“争夺战”中把准方位,抢占主动。

2023年,我市全力推动人才服务体系优化提质增效。图为江门市(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

年初,江门先后出台《江门市重点人才队伍高质量自主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和《关于激励全社会引才聚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八大行动”》,在“引”和“育”两端共同发力,重点围绕提升人才自主培养和激发全社会引才聚智提出系列工作举措,走好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时间来到岁末,我们不妨通过这样一组数据,了解江门人才工作的“量变”与“质变”:2023年末,全市人才总量超95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1.2万人,全市13支人才队伍均完成2023年度目标任务。10名科研人员入选斯坦福大学第六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希望活力之所在。这一年,江门大力实施侨都青年人才全球汇聚行动,构建“1+4”行动体系,努力营造青年人才“引侨才、回侨乡、建侨都”生动局面,累计吸引近4万名高校毕业生来江留江返江就业创业,4000多名五邑籍学子加入“邑青联盟”,推动5700多名五邑籍青年人才参加调研大赛、企业研学、志愿服务等返乡系列活动,为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汇聚青年人才力量。

D 创新体制机制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2023年7月,江门市艺术系列初级职称评审在江门书法院开展,受理评审包括艺术表演、艺术创作、艺术管理、艺术技术保障等专业类别。这是我市首次开展艺术系列职称评审。

2023年中国科协院士专家江门行期间,专家耐心解答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

职称评审与人才工作相乘相促,正逐步形成“倍增”效应。

回顾2023年,江门创新人才政策体系、人才评价模式、人才流动机制,持续激发基层人才工作创新活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相互交织,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开展新一轮人才政策重构,不断完善我市人才政策体系;出台激励企业高管、骨干人才若干措施,促进“产业+人才”良性互动;紧扣制造业当家、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各县(市、区)新出台7项人才政策,23个镇(街)出台专项人才政策,逐步建立起市、县、镇三级联动的人才政策体系。

在优化人才评价模式方面,我市全面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全市165家用人单位、18家院校、6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完成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备案;推动与港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互认,创新开展江澳“一试双证”技能评价服务;建立企业高管、骨干人才以薪酬直接认定高层次人才机制。

在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方面,我市积极落实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办理人才签注受理1600多人;出台《江门市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行)》,推动建立外国人来华邀请函“白名单”制度;打造“境外优才就业居留服务专区”,实施“一窗受理、一并发证”,工作成效位居全省前列。

为激发基层人才工作创新活力,我市还深入实施镇(街)“人才强基工程”,建设镇(街)人才驿站82家,推动形成上下一心、百花齐放的大人才工作格局,进一步激活基层“人才引擎”强动能,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E  质效稳步提升 全市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能只在某一点上“单兵独进”或依靠少数人、少数部门的重视和努力,必须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组合发力。今年以来,我市多部门协同发力,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市多部门协同发力,推动重大平台载体建设提质增效。其中,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获评广东省第三批“南粤侨创基地”。

——重大平台载体建设提质增效。江门中微子实验室顺利推进关键核心设备安装,预计2025年开始运行取数,连续举办2次国际合作组会,集聚19个国家和地区、74家研究机构700名科技人员参与研究。江门双碳实验室累计引进全职和双聘高层次人才80余名,获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3项(其中省级以上11项)。建设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应用示范基地,在全省率先形成“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布局,汇聚创新团队26个。

——产才融合发展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园区技校”项目,7所职业院校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建设技能人才培养载体119家。实施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联合江门市内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产业链重点企业共同成立江门市产业工程师联盟,新增产业工程师超2700人。人才推动企业发展作用也逐步显现,新增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计25家)。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提质增效。五邑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稳步推进,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2023年共发布23项技术需求,吸引22个团队前来揭榜。实施“科技特派员培育计划”,1304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科研人员成功入库,较去年底增长约300%。

——人才服务体系优化提质增效。上线发布“侨才通”微信服务小程序,为人才提供11类“一卡通享”服务。建成人才驿站(人才服务站点)193家,构建“市+县+服务点”三级人才驿站服务体系,累计开拓侨都人才服务点超110个。围绕人才购房优惠等方面推出系列举措,通过配建、购买等形式在全市筹集人才住房。

——人才交流合作和对外宣传提质增效。在交流合作方面,我市积极参加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9家江门企业在揭榜领题赛张榜,张榜项目数量全省第一。此外,举办2023年中国科协院士专家江门行、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碳中和分论坛(江门)、博士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等系列活动。在对外宣传方面,发布《门迎天下才》主题MV,点击率累计突破40万次。

展望2024,江门将以“大人才观”思维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加快建设集聚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的国家重要人才战略支点城市,为江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策划/统筹 谢敏 曹乃付 文/黎禹君 江仁轩图/黎禹君 赵可义 江仁轩

相关阅读

  • 利川市召开小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调度会

  • 12月29日,利川市召开小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调度会,会议主要调度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研究完善《利川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目标及任务表》。会上,州生态
  • 延春社区开展节前安全排查工作

  • 近日,建工街道延春社区开展节前安全排查工作,主要针对辖区安全通道是否堵塞、是否能正常使用,人员密集场所燃气安全使用情况展开。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联系物业及商铺进行
  • 建工街道召开2023年度社区工作总结汇报会

  • 12月28日,建工街道组织召开2023年度社区工作总结汇报会。会上,13个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展示汇报,主要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街区重点任务、打造社区亮点、工作取得成效和2024年度工
  • 聚焦青年人才培养 共话未来教育发展

  • 淄川融媒信息近日,第十四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以“汇聚强大动能 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高等教育分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由新华网教育事业中心内容总监商亮主持,
  • 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教育强国 高教何为

  • 淄川融媒信息近日,以“汇聚强大动能 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第十四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围绕“教育强国 高教何为”这一主题,从一流高校的使命任务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安徽霍邱:冬季施工“不打烊” 稳步推进抢进度

  • 近日,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境内最低气温降到零下10度左右,给交通建设工程施工按下了暂停键。在霍邱县Y041陡六路升级改造工程施工现场,交通主管部门积极组织施工单位做好防冰冻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