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创富故事丨邸同辉:让乔尔玛游客美食伴美景

日期: 来源:天山网收集编辑:天山网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8月3日一早,独库公路乔尔玛山外山蘑菇拌面馆负责人邸同辉已起床准备一天的食材。

  邸同辉今年29岁,曾是一名军人。2017年退役后,在独库公路乔尔玛段开了一家餐馆。

  餐馆刚开的几年,收入还不错。疫情发生后,旅游市场不景气,餐厅歇业。一连几个月没收入,员工吃住得管,水电费用要交,邸同辉咬着牙坚持,把在外务工、带团旅游时挣的钱补贴到店里。

  “一切都会好起来。”没有收入的日子虽难,但邸同辉却没因一时困难而颓废。他和厨师利用餐馆休业时间,研究试制了不少新口味餐食。

邸同辉(中)正为客人烤羊肉串。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摄

  今年独库公路旅游重启后,他们将这些新口味餐食做出来推荐给游客试吃,受到了欢迎。

  “今年5月开始到现在,我一天也没休息,到独库公路自驾游客人特别多,用餐高峰时,店里经常排队等坐。”邸同辉边翻烤肉边说。

  餐饮是新疆旅游的一张名片,也是反映游客旅游体验一个重要途径。为让到店就餐客人在欣赏独库公路美景时能吃到合口满意的美食,邸同辉每天都要亲自采购食材。

  “开餐馆这些年,我做到了端到游客面前的每一份拌面、每一盘抓饭都是最新鲜的。”邸同辉说。

  口碑是最好的宣传。从事旅游餐饮7年,邸同辉结识了不少外地游客。现在这些游客只要再次到新疆或独库公路旅游,都会提前给他打电话或发微信,请他帮助规划路线,预留餐食。

  邸同辉说,从事旅游餐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起得早,睡得晚,有时遇到旅游团或游客集中到店用餐,饭菜上得不及时,顾客不满意,还要做好解释安抚工作。

  今年,邸同辉的餐馆共聘请了12名员工,这些员工都是尼勒克县的农牧民,每人每月平均工资5000元左右。

  “在餐馆工作,增加了一份收入,我们全家都特别高兴。”尼勒克县乌拉斯台镇直属村村民苏国强说。

  邸同辉说,受独库公路每年开放时间限制,餐馆一年营业时间只有三个月。今年,整体经营还不错,预计纯收入有15万元。

  冬季独库公路关闭后,餐厅不营业时,邸同辉会到国内其他省(区)市务工、做导游。等来年独库公路开放通行时,他又回到乔尔玛开餐厅。

  与其他餐厅不同,邸同辉经常会在客人用餐时,给他们讲当年修建独库公路时发生的那些感人故事。

  “很多游客告诉我,到独库公路旅游前,只知道这条路风景很美,不知道路背后的故事。听了我讲的故事后,他们都很受感动。”邸同辉说。

  今年以来,已为多位回头客提供线路、餐饮住宿一条龙规划的邸同辉说,作为旅游业服务人员,很感谢游客信任,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更好旅游餐饮服务。


相关阅读

  • 文旅助力乡村振兴采风团走进阿尔山

  • 8月3日至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指导,中国旅游报社主办的“点亮灵山秀水 共享美好生活”2023文化和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采风宣传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
  • 绿水青山间打造龙江康养宝地

  • 群山为砚水为墨,铺开兴安九尺阔。八月盛夏好时节,林都伊春迎宾客。8月1日,黑龙江省首届生态康养旅游大会在伊春市举行。大会以“龙江康养 森系夏天”为主题,邀请文化、旅游、康
  • 打卡博湖泛涟漪

  • 8月2日,游客乘坐快艇在博斯腾湖游玩。    天山网讯(记者 蔡增乐摄影报道)夏日的博斯腾湖碧水蓝天 ,清澈的湖水在蓝天的映衬下犹如一块蓝宝石镶嵌在天山腹地,蓝天、碧湖、草甸
  • 天水市麦积区入选“深呼吸生态旅游魅力名县”

  • 新甘肃客户端麦积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近日,第八届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壶关)夏季旅游文化节暨首届太行山山地旅游大会在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开幕。开幕式上,由中国国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创富故事丨邸同辉:让乔尔玛游客美食伴美景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8月3日一早,独库公路乔尔玛山外山蘑菇拌面馆负责人邸同辉已起床准备一天的食材。  邸同辉今年29岁,曾是一名军人。2017年退役后,在独库公路
  • 网络视听社会责任与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 8月4日,2023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网络视听社会责任与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此次论坛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互
  • 两位大运会女篮夺冠功臣 都是石家庄姑娘

  • 张敬一(左)、韩旭并肩作战。(受访者供图)  她们曾是全国高中女篮联赛的对手,一位是外线的超级杀手,一位是内线的霸主。而到了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赛场上,她们又成了并肩作战
  • 吕梁市艺校驻临县白文镇故县村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 □ 本报记者 张娟娟在临县白文镇故县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家在城里却食宿在村,终日穿梭农户与田野间;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在他乡土地书写自己的华章;他们在驻村工作中不仅“驻村”,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