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打击虚假认证 规范认证市场

日期: 来源:青海普法收集编辑:青海普法

  虚假认证行为混淆了商品的真伪优劣,扰乱了市场秩序,妨碍了公平竞争,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法治社会和诚信市场所不容。

  据媒体报道,因未经检验检测即向委托人出具珠宝玉石鉴定证书,近日北京西城区市场监管局对北京某珠宝鉴定有限公司作出处罚3万元的决定。此外,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已于日前启动了为期2个月的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认证机构买证卖证、虚假认证,未经批准开展认证活动,伪造冒用认证证书和检验检测报告的违法行为。

  质量检测认证是产品质量监督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本应该起到品质把关和证明的作用,成为消费者选择合格产品或优质产品商品的好参谋、好助手。而虚假认证则会成为制假售假者的“帮凶”,成为不良商家和不合格产品的“保护伞”,不仅会在前期的交易过程中欺骗、误导消费者,还会在后期维权时给消费者带来阻碍。

  作为非专业人士,消费者对一些特殊商品的专业知识和鉴别能力有限,在购买商品尤其是珠宝玉石等特殊产品时容易出现鱼目混珠。与商家相比,消费者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只能依赖产品检测证书、鉴定报告等相对专业可靠的证明来进行判断和选择,此时如果产品检测证书、鉴定报告弄虚作假,含有水分,消费者很容易上当受骗。而且,在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或依法维权的过程中,有关这一产品的虚假证明报告也会给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保护协会等机构带来干扰,阻碍消费者顺利维权。

  真实、客观、准确、完整本应是检验检测机构的法定义务,虚假认证行为却与这一规则背道而驰。我国产品质量法针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行为,设定了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取消或撤销检验资格、认证资格等不同罚则。根据具体情节,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或相关人员还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至第二十七条也明确了检验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或不实检测报告的法律责任。

  必须深刻认识到,虚假认证行为混淆了商品的真伪优劣,扰乱了市场秩序,妨碍了公平竞争,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法治社会和诚信市场所不容。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行动起来,清除虚假认证这颗“市场毒瘤”,顺应消费者的维权需求,保障检验检测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为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工作,规范检验检测机构从业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检验检测市场环境,笔者建议,市场监管等部门应瞄准认证机构买证卖证、虚假认证、伪造冒用认证证书和检验检测报告等违法行为,用好督导认证检测机构自查自纠、“双随机一公开”检查、重点抽查、CCC认证证书联网核查、智能审核管理等措施,创新监管识别手段,建立长效常态治理机制,强化对“当天出证/报告”“直出证书”“不送样检测”“确保通过”“极速出报告”等涉嫌虚假认证、虚假宣传的网站平台的源头治理。同时,完善投诉举报、行刑衔接机制,辅以必要的曝光警示、失信惩戒措施,形成全链条打击治理虚假认证不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为消费者营造诚信、公平、放心的市场环境。

来源:人民法院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青海普法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阅读

  • 李佳琦销售额腰斩 这个双十一卖不动了?

  • 双十一是电商造节的开端,从2009年起,至今已延续15年,随着逐年销售额不断扩大,演变成所有电商平台的狂欢。过去,各大电商平台争先恐后地晒出销售战绩,天猫、京东等头部电商也会举办
  • 买到过期食品,市场监管局能督促企业赔付吗?

  • 问:我买到了过期食品,要求超市支付十倍赔偿,请问市场监管局能督促他们尽快赔付吗?答:您好,对于企业赔付问题,市场监管部门不是执行部门,消费者向企业提出赔偿要求,市场监管部门没有职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打击虚假认证 规范认证市场

  •   虚假认证行为混淆了商品的真伪优劣,扰乱了市场秩序,妨碍了公平竞争,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法治社会和诚信市场所不容。  据媒体报道,因未经检验检测即向委托人出具珠宝
  • 经济冲击加增负面刻板印象

  • 经济冲击是由经济模型之外的因素引发的随机、不可预测的事件,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或持续数年之久。经济冲击加剧贫困状况、收入和财富不平等以及经济不确定性,为社会发展不
  • 古老树种寄乡愁,保护柿树留住“根”

  • 漫步菏泽街头、公园绿地,也许不经意间就会碰到一棵百年老柿树。作为自然界的活化石,柿树是承载菏泽乡土文化的符号之一,见证着菏泽自然和社会的变迁。柿树生长缓慢,有“爷爷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