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发布会丨如何推进“两江四岸”治理?如何完善家门口的“健身房”和“后花园”?

日期: 来源:重庆发布收集编辑:重庆发布

 今(31)日

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

2024年重庆市六五环境日

暨《美丽重庆建设行动计划》解读

新闻发布会

介绍了有关情况并

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邹乐 摄

发布人:

陈   卫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   睿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林   立  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赵   燕  市住房城乡建委二级巡视员

光明网记者:去年重庆生态环境整体状况如何?

陈卫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陈卫介绍,2023年,重庆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这是2023年重庆生态环境状况整体的态势。具体来讲:

●水环境方面

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长江支流总体水质为优,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保持在100%,重庆“一江碧水”向东流,老百姓喝上干净清洁的水是没有问题的。

●大气环境方面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5天,连续四年达到320天以上。多年没有重度及其以上污染天数。

●固体废物方面

生活垃圾已经实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中心城区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7%,这个数字在西部地区是第一个,在全国排名也是靠前的。

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 刘辉 摄

●园林绿化方面

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约75488公顷,绿化覆盖面积约81457公顷,城区公园绿地面积已经达到31759公顷。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47%、绿地率41.21%、人均公园面积17.35平方米。

●森林与草地方面

全市林地面积7035万亩,森林面积6804万亩,森林覆盖率目前已经达到了55.06%,全市草地面积共有37万亩。

●自然生态保护方面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92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3.3%。设有各类自然保护地一共是172个,其中自然保护区是58个。长江干流监测到的鱼类较禁捕前增加47种,鱼类资源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珍稀特有物种出现频率明显增加,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提升2个等级。

●环境风险安全方面

按照“五个第一时间”“辖区管理、分级响应”要求,妥善处置突发环境安全事件,到目前为止多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件,守住了生态安全底线。

彩云湖湿地公园 李洪波 摄

重庆日报记者:目前“两江四岸”治理最新进展如何?  

赵燕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赵燕介绍,重庆素有“山城”“江城”的美誉,“两江四岸”是重庆最具标志性和辨识度的城市区域,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轴。近年来,市住房城乡建委会同各区政府、市级部门,统筹推进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

中心城区“两江四岸”计划治理提升109公里,目前已经建成开放了珊瑚公园、雅巴洞湿地公园等14个节点公共空间,贯通57公里滨江岸线,新增九龙滩驿站、北滨路隋棠书院等39处服务驿站,为广大市民游客打造了高品质的亲水空间,可以说很多节点公共空间已经成为广大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热门打卡地,沿岸城市的整体风貌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当初“点上点靓、线上贯通、面上提升”这个总体思路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这是已经做成的。

蓝天白云下的南滨路 郭旭 摄

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委将聚焦“一个强化”“两个着力”,在更高起点、以更高标准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努力把“两江四岸”打造成为重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样板间、示范地,更好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一个强化”即强化主轴功能。按照“空间组织轴、功能集聚轴、生态人文轴、形象展示轴”的城市主轴定位,坚持山水、建筑、滩涂、桥梁和灯光多元素一体打造,推动滨水空间向腹地延伸,实现滨江区域的功能、业态、环境、服务整体提升,系统重塑山城江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貌。

“两个着力”

第一个着力即着力抓好项目建设

围绕2027年全面建成百公里滨江公共空间的目标,进一步强化规建管统筹协同,项目化、清单化推进重要区段和重点项目建设,具体来讲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岸线治理提升工程,主要实施大溪沟、李子坝等空间节点;

二是精心打造“两江四岸”核心区“金角”“银边”;

三是有序推进艺术湾、嘉陵滨江生态长廊建设;

四是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比如老鼓楼衙署公园、江北嘴金融中心、重庆美术公园、茄子溪音悦港等,我们也力争在今年内能尽快出形象、出成果。

第二个着力即着力完善配套设施

坚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会同沿江各区不断完善滨江驿站、公厕、停车场、下江通道、标识标牌等公共设施,深入挖掘“两江四岸”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商业潜力,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一手抓文商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目的就是让广大市民拥有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环境,让我们滨江空间能够早日回归城市生活核心,真正让老百姓惠民有感。

重庆城市风光 龙帆 摄

国际在线记者: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相关的工作目前推进情况如何,以及下一步工作任务的重点是什么?

张睿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张睿介绍,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全国“十四五”山水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这个修复工程的过程中,进一步打破了行政边界和部门业务分割,坚持以流域、山脉等自然地理单元为整体实施生态修复,从山上、山腰到山下分步治理。

具体来说就是,在山上实施森林保护保育类工程、在山腰实施水土保持类工程、在山下实施土地整治和面源污染治理类工程,在河湖岸边实施生态缓冲带和湿地修复类工程,总体形成了山上山下,长江上下游和左右岸协同治理、系统修复的格局。目前,整个修复工程推进有序,部署的134个子项目,已开工133个,项目开工率达到99%,核心绩效指标完成率达83%。

缙云山 秦廷富 摄

下一步,将围绕保障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安全的总体目标,逐步构建“格局合理、生态健康、引排得当、循环通畅、丰枯调剂”的水系连通体系,增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助力我市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

①持续推进工程实施

要进一步加强组织调度,用好专家力量,一体化推进各子项目建设取得实效,提升山上山体屏障区水源涵养功能、山下宽缓农业区水土保持功能、长江左右岸滨江廊道区生态缓冲功能,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②抓好示范项目建设

目前,忠县皇华岛、独珠半岛、丰都龙河等示范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我们将持续做好14个示范项目建设,推动万州禹安江湾、石柱冷水镇等项目尽快出亮点,着力建设一批有重庆辨识度、具备示范作用的典型案例。

③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围绕长江江心岛屿、半岛、高山河谷等特色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推动“生态修复+文旅”“生态修复+农业”等模式,以生态修复助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重庆三峡库区的绿水青山 谢智强 摄

今日重庆记者:重庆要持续深入开展美丽河湖建设,接下来的相关情况是怎样?

陈卫介绍,美丽河湖有一个定性的描述,那就是“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按照这一愿景的要求,近年来,重庆市以美丽河湖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为主转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的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推动河湖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同时也推动水生态品质不断提升,并形成了22个市级美丽河湖案例。比如:

梁平区双桂湖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再现“一湖碧水半湖荇”的美丽画卷;

开州区汉丰湖成为治理、保护、利用消落区生态环境的典范,获评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下一步,将围绕美丽重庆建设工作部署,高标准谋划、高水平推进美丽河湖建设,让美丽河湖成为美丽重庆建设中的“靓丽”名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①系统谋划美丽河湖的保护与建设

到2027年,我们确定了要建设美丽幸福河湖150个。

②整体推动河湖保护建设

有针对性地实施水环境治理、生态缓冲带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湿地恢复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系统开展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动河湖保持或恢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美丽景象,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深入挖掘美丽河湖的生态价值,推动绿色发展,把山水这篇文章写得更加美好。

城乡统筹发展网记者:绿色是新时代美丽重庆建设的底色,请问在推进城市绿地建设,实施“增绿添园”“增花添彩”行动方面,还有哪些具体行动?

林立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林立介绍,近年来,全市积极推进美丽重庆建设,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统领,开展了山城绿道、山城花境、山城公园等各项专项行动,目前基本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处处花香”的山城盛景。

●优化布局多元增绿

首先我们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了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规划为引领,按规划建绿,保障了城市绿化建设的延续性。

同时,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绿地布局,确保城市绿地与城市拓展相适应、相匹配。通过规划建绿、拆违建绿、留白增绿,年均增长城市绿地2000余公顷。

●健全绿地服务功能

提升城市绿地可进入性,让3分钟入园成为百姓生活常态。高效利用城市道路、商业街区、居住区周边闲散地块,打造了一批小而美,巧而精的小型游园,其中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134座,口袋公园190座,全市城市公园达到2000余个,公布78个城市公园内的136处开放绿地。

同时还梳理街头过密杂乱的植物,增设了休闲健身设施,打造林下休憩健身空间,完成街头绿地提质项目858万平方米。目前,市民家门口的“健身房”和“后花园”数量更多,功能也更加完善了。

三角梅扮靓重庆街头 钟志兵 摄

●提升城市绿地品质

近年来,大力实施增花添彩专项行动,实现了“一路繁花,怒放全城”的山城美景。

一是培育600多个新优植物品种,扩大现有三角梅、紫薇、树状月季等种植面积。

二是改变以往单一使用时令草花摆放营造景观的做法,以宿根花卉、花灌木等观花植物为主,实施山城花境16万平方米。依托道路、水系沿线等绿色空间,建设串联公园、城市山体、滨水空间、便民设施的山城绿道网络288公里,让市民出行更舒心,切实改善了居民身边的“绿色空间”。

比如渝中区佛图关轨道沿线春季美人梅盛放,被市民称为“开往春天的列车”,外交部华春莹发文点赞。

下一步,将立足新重庆、展现新作为,在美丽重庆建设总体框架下,持续推进增绿添园、增花添彩专项行动。统筹考虑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数量和质量并重,节俭务实开展城市绿化。

①要推进口袋公园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多可观可感可亲近的绿色空间。

②打造布局均好、服务完备、便利舒适的山城绿道网络。

③持续实施增花添彩专项行动,在城市主要道路、桥头、隧道口、立交节点、公共建筑等,合理加大三角梅、树状月季、紫薇等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做好精细化管理,促进开花、增加花量和调控花期。全力做优城市绿化,提升设计品质,更好彰显现代化城市整体大美,以绣花功夫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

行驶在蓝天下的璧山云巴 谢捷 摄

香港商报记者: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到2027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将稳定在90%以上这一目标?

陈卫介绍,美丽蓝天是美丽重庆建设一个重要的指标,我们将从四个重点来入手,持续抓好我市空气质量改善这项工作。

①抓重点区域

对排名靠后、PM2.5浓度较高、空气质量改善效果不明显的区域要加大督促指导力度,采取驻点帮扶和技术支持,来推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②抓重点领域

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涉气问题,实行立行立改、即知即改;

开展移动源综合治理和清洁化替代行动,协调推进全市公共领域用车纯电动化和新能源重型卡车推广应用,实施夏秋季千家加油站“错峰加油”优惠;

分类开展居民楼油烟深度治理、食堂提标改造和美食街连片整治;

同时还要加强露天焚烧的管控。

③抓重点企业

将支持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开展深度治理和超低排放改造,我们要有序推进川渝两地120家水泥企业错峰减排。

④抓重点时段

聚焦夏秋季臭氧、春冬季PM2.5污染高发时段,强化日常监管、督导帮扶和污染应急应对,协同全市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共同推动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相关阅读

  • 游客打卡网红城市的消费心理解读

  • 近年来,淄博、哈尔滨等城市先后因文旅消费的火爆出圈而成为网红城市,引起业界和学界的高度关注。火爆出圈的主要表现是各地游客遥相呼应,集中打卡,造就文旅消费的盛宴,带动当地经
  • 萌娃亮相反诈宣传,湖北宜城成立12支少年警队

  • 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通讯员 杜心怡 杜晨阳 张红少年警队英姿飒爽扬旗宣誓,社区民警颁发“警员”聘书,小小萌娃亮相反诈宣传。5月27日上午,湖北省宜城市公安局鄢城派出所联合南
  • 发展脚斗运动 增强城市软实力

  • 脚斗项目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广为人知的民族民间体育游戏中发掘,凝聚中华文化精华,以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为核心。作为一种民族原创体育运动,脚斗在教育、体育、文旅
  • 从0到186公里,“地铁十年”如何改变宁波?

  • 潮新闻 通讯员 甬轨君 记者 王凯艺十年前的今天,宁波举城欢庆——建设五载、贯通城市东西的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宁波由此迈入地铁时代,成为浙江省第二个开通地铁的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浙江4596家重点用能企业全部完成碳排放预算核定

  • 5月31日,浙江桐乡市恒隆化工有限公司通过“节能降碳e本账”成功提交2024年度用能预算及化石能源消费预算方案,至此,浙江省4596家重点用能企业全部完成该项申报。这标志着,浙江实
  • 陕西师范大学2024年音乐类专业招生简章

  • 陕西师范大学位于古都西安,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