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致中和》导读 | 广东省中医院的变迁之二

日期: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收集编辑:广东省中医院

《致中和》导读 | 广东省中医院的变迁(之二:第一次变迁——20世纪70年代,拆掉麻行街礼堂,建住院大楼)

按语:

壮阔百年新征程,继往开来再出发!2024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100周年,也是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院91周年。90多年来,广东省中医院紧跟党走,以肩负振兴中医为使命,以至精至诚守护人民健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东省中医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藉此周年之际,我们回首既往,凝心聚力,汲取历史智慧力量,砥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怀揣着省中医院的赤子丹心,团结奋斗,逐梦新征程!

接下来,本专栏按医院工作不同板块,系统梳理有益工作经验,通过采集医院奋斗史中的艰辛故事及光辉瞬间,凝结的管理智慧及医院精神,形成系列专题文章,以此向建院91周年、建校100周年献礼致敬!


第六篇章:

广东省中医院的变迁

二、第一次变迁

——20世纪70年代,拆掉麻行街礼堂,建住院大楼

解放后,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在学校的基础上,医院得以健康发展。

据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的文稿记载(出自《广州年鉴 1985》),广东省中医院前身为广州和香港中药同业公会合办的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附属广东中医院。1928年获批备案,1933年创办,1953年8月由广东省卫生厅接办,改名为广东省中医实验医院。1956年广州中医学院成立,医院成为该院的教学医院。1959年改为现名。

正式定名后的医院,诸多名医汇聚于此,促使医院服务病人量亦逐步上升。


——据1957年《广东省中医药展览会画刊》显示该时期医院的门诊及院内状况


——20世纪50-80年代医院的“十大名医”

——岭南骨伤科名家聚首,

左起:李家达 蔡荣 何竹林 李广海 黄耀燊 黄宪章,摄于20世纪60年代,

照片由医院骨科提供

鉴于来院就诊的病人数量持续增多,位于广州市老城区的医院,其医疗场地空间显得愈加局促,难以满足社会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一)扩展门诊

在拆掉麻行街礼堂,建住院大楼之前,医院先进行了门诊扩展建设。

据老医院领导军管小组副组长刘震东的笔记回忆,文革前后,20个世纪60~70年代,医院有床位数200来张,日均门诊量2000人次。当时,医院实行大门诊部,每日天还没亮,五个挂号窗口都早已排起了长龙。门诊因地方狭小,天天人头涌涌,就像个闹市场。

——20世纪60-70年代的医院外观(照片由医院宣传处提供)

用刘组长的话,当时的省中医院就是“破、旧、穷”。虽然知名度高、任务繁重,但苦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匮乏,医院的工作和生活用房严重不足,破旧不堪,光线不足。除了大门口之外,整个医院都被挤在了一个人群密集的狭窄地带。医院又被麻行街隔开,南面是门诊诊室,药房和药库。三楼是单身汉和家属宿舍,还有一个药材加工的地方。整个面积约两千平米,每天来就诊的两千病人就拥挤在这两层楼上。而底层是过往行人和夹杂的三轮车和单车,非常混乱。

——20世纪60-70年代的医院,图片由医院宣传处提供

刘组长的笔记还提到,那时医院北面是住院部,比门诊大些。主楼是一座沿麻行街向西、再转向南濠街向北,再转向东面一条小巷的“C”环形三层楼。

而省中医研究所占了三楼的一部分,办公室和会议室占了二层的一部分,医技科和托儿所占了一、三层的一部分,剩下的就是病房和手术室,总共约两千平方米。这座楼是砖木结构,已有几十年的房龄,在上面行走,可以感到脚下在颤动。

而住院部中心的礼堂,从外形上看像个破庙。这个礼堂可容纳二百多人,是医院集会的地方。这里有个舞台,医院逢年过节或有喜事,都会在此举办文艺晚会。

医院的最后面,还有栋仅有几间房子的红楼,是两层的,楼上有两间房作为干部病房,来住院的病人多是干部和外宾。

——1970年,时任院长林夏泉带弟子查房

1970年,医院的日均门诊量达2000人次。门诊量的增加,使原本就狭窄的门诊用房矛盾更加突出。当时的医院领导多次到省卫管局提出扩大门诊用房的申请。

一个月后省卫管局让医院提出解决方案。经研究,医院当时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我院和省人民医院门诊部(在我院后街的惠福路)对换。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不仅有比较大的建筑面积,而且有一片很大的空地既可解决我院当前门诊的需要,对我院今后的发展也很有利。

二是将我院门诊一墙之隔的原土特产进出口公司(现已作为仓库)的三层大楼征用或省卫管局用其房子对换。

两个方案呈上后,李英杰、刘震东等人不断到省卫管局催促,软缠硬磨,软硬兼施,上下都做工作,总算有了成果。

省卫管局决定将他们在市一宫旁的招待所换得我们旁边的三层大楼。用刘震东的原话,这次省卫管局真是发了善心,忍痛割爱。很明显省卫管局吃了亏,但我们拿到了一座两千平方米的大楼,又是近邻(只要拆掉墙就通了),真是十分高兴。

当时,在院职工大会上宣布这件大好消息时,全院都轰动了!这次扩展门诊建设,被刘震东称为在省中医院院史上应写上一笔。

据基建科老员工吴维国的笔记回忆补充道,1970年12月,广东省卫生事业管理局革命委员会(省卫生厅前身)将属于广东省轻工业进出口公司的一幢五层楼(门诊部东侧)拔给我院使用。


——摄于20世纪70-80年代左右,图片由医院骨科提供。

据资料记载,1972年,广东省中医院骨科历史上开展了第一台四肢创伤内固定手术,尽管是简单骨折内固定手术,且业务量极其有限,但属于医院骨科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步。


(二)新建住院大楼

该时期,由于大量人才的调入和门诊量的不断增加,病房床位数严重不够已成为了医院发展的主要矛盾。要组建新的病房大楼成了当时医院班子的又一大事。

当时,分管后勤工作的周扩源副院长,原来是东江纵队的老革命,与省领导等是当年的战友,他不断向他们反映医院的难处,跑了一年多后,在时任省委领导支持下,终于在1973年,建院四十周年之际,6月16日医院获批准,在大德路总院现有北区位置,兴建起住院大楼。

按照当时的文件,建省中医院新病房大楼,面积7000平方米(300~350床位),经费由专项经费下达。后来,又增加到12000平方米(400~450床位)。就是说,要把原位于麻行街的礼堂和病房拆除,兴建一座近似“工”字形的住院大楼及制剂、检验使用的副楼。

为了建设这座大楼,在时任院长、党委书记李英杰的带领下,副院长周扩源具体组织,全院上下紧急行动,员工亲自动手,挑水泥,搬石头,磨地板.....大家“突击劳动、义务劳动、不计报酬,不计较休息时间,值班不补假,人人争取多作贡献!”

1973年开始建楼,到1975年11月6日落成,整整两年四个月。这两年间广东省中医院人用肩膀和双手完成大量土方搬移。到1976年2月10日,新的住院大楼正式投入使用,住院部病床总数达335张。

——1975年,建成的医院住院大楼,也就是现在的北区楼

1977年,当年医院门诊量616310人次,日均门诊量达2338人次,比1976年增长了23.58%,最高一天达到了3000多人次,共收治病人3075人次。

但此后几年,医院发展徘徊不前。据时任党委书记何志通的书稿记录,当时,虽解放后,党和政府出台了扶持中医发展的政策。但由于人力和财力的匮乏,加上社会上对中医存在种种偏见,“重西轻中”的思想浪潮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医事业的发展。而十年文革影响以及计划经济的束缚下,医院要创造有利条件来求发展,改善员工生活,总觉得举步维艰。

1980年医院门诊服务病人量为563962人次,1981年为561102人次,曾一度出现连工资都发不出去。

——1973年,医院的卫训班毕业照



参考:《致中和——读懂广东省中医院的第一本书》

指导专家:吕玉波 

编写:黄少英 胡延滨 卢悦明

执行编辑:吴远团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宋莉萍


相关阅读

  • 莱西人,近期打过狂犬疫苗的注意了!

  • 尊敬的市民朋友:即日起,青岛市市立医院莱西市医疗集团市立医院院区急症医学科狂犬病暴露门诊相关业务,暂时调整至人民医院院区急诊医学科。已在市立医院院区打完第一针狂犬疫苗
  • 德州市举行“5·12”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

  • 庄严宣誓。记者 邢仁宇 摄记者 邢仁宇 通讯员 王法成5月12日,德州市举行“5·12”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活动由德州市卫健委主办,德州市护理协会、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协办。旨在
  • “捡”来的老人 他们照顾了16年

  • 5月12日,家住夷陵区东城试验区钓鱼台小区的杨学操、康爱华夫妇,用轮椅推着81岁的于福德,来到夷陵医院住院。于福德患有心脏病、脑梗、哮喘,随着年龄增长,去医院成了家常便饭。杨
  • 武汉街头这一跪,抢回一条命!

  • 武汉街头突发!一男子因急性心梗晕倒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附近家属紧急求助一场生死救援开始了……“医生,赶紧救人……”5月14日上午11时18分
  • 二甲医院正式关闭,央企出资也救不回来

  • 5月10日,华润医疗对外宣布:拟向行业监管部门就淮阴医院作停止经营的申请,获批后将对淮阴医院业务正式关停。淮阴医院地处江苏省淮安市,是一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21年3月,华润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走出课堂“取真经” 深入现场“更有心”

  • (通讯员:陈喆、陈慧敏、马莉)5月15日,来自“当枝松宜东”五地联盟的青年学员走进枝江市徐家花屋革命遗址纪念园、仙女镇吉吉村,开展红色记忆、乡村振兴、共同缔造等专题现场教学,
  • 《致中和》导读 | 广东省中医院的变迁之二

  • 《致中和》导读 | 广东省中医院的变迁(之二:第一次变迁——20世纪70年代,拆掉麻行街礼堂,建住院大楼)按语:壮阔百年新征程,继往开来再出发!2024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100周年,也是广
  • 晋中破获一起网约盗掘古墓葬案

  • 近年来,随着“盗墓”题材爆火,“摸金校尉”广为人知,有些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居然想通过“摸金倒斗”来发一笔横财。案件详情2024年1月山西网安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有人在网上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