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甘肃西峰区:“指尖上的非遗”在传承中创新

日期: 来源:陇东报收集编辑:陇东报

连日来,庆阳香包绣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兰芳忙着指导绣娘赶制香包。

“最近,绣娘加班加点绣制香包,紧张备战第18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我们这次从庆阳仁民香包博物馆的藏品里提取文化元素,绣制出一些实用功能型和市场文创类的作品,我非常有信心让庆阳香包大放异彩。”刘兰芳说。

1956年出生的刘兰芳,8岁起跟着外婆和母亲学习香包绣制,2006年庆阳香包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她建起了庆阳香包绣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带领贫困户和生活困难的留守妇女走出了贫困。她还成立了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采用“工坊+合作社+农户+电商+博物馆”的模式,设计、销售、展示、传承庆阳香包,解决了近百名农村脱贫户、残疾人和200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辐射带动4000多户农户发展香包产业,累计培训8000人次。

近年来,西峰区不断探索发展香包民俗文化产业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的新路子,通过培育香包传承人、加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创新产品设计等方式,把非遗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香包产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锦绣坊民俗文化街的庆阳丽峰香包刺绣有限责任公司,凤凰拖鞋、立体鸳鸯喜灯、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挂件等,吸引众多顾客选购。庆阳香包绣制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石丽峰在赶制“宫灯”“双喜鸳鸯灯”“金玉满堂”等香包新品。

“‘双喜鸳鸯灯’是我今年的创新作品,也是‘金针花’大赛的参赛作品,这一款主要元素有双喜和鸳鸯,里面绣着牡丹、菊花,代表富贵吉祥,很受市民喜爱,订单比较多。”石丽峰说,这段时间,公司共有50多个绣娘,把产品带回家里制作,预计今年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共展出香包款式10多种,展出香包产品4000多件。

庆阳丽峰香包刺绣有限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妇女利用空闲时间加工香包、刺绣等产品,增加收入。公司在庆城等地设有技术培训生产基地,带动100多名妇女发展香包、刺绣产业。

目前,西峰区有一定规模的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公司有58家,生产的以香包刺绣为主的民俗文化产品达5大类100多个品种,年生产香包刺绣等民俗文化产品超500万件,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盟等地区。(作者:耿洋洋 毛娜娜)

相关阅读

  • 甘肃庆阳:今年果品冷藏企业出库苹果62万吨

  • 8月25日,记者从庆阳市农业产业化(果业)发展中心获悉,今年庆阳市果品冷藏企业苹果出库62万吨,目前基本售罄,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通过持续推介,庆阳苹果销售区域得到拓展。庆阳市瞄准
  • 庆阳西峰区:科技赋能果飘香

  • 初秋时节,在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寺里田村的庆阳居立现代化苹果示范园里,矮化密植的嘎啦果树整齐排列,个大形正、色泽艳丽的果实缀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搬运。 “现在
  • 甘肃西峰区:科技赋能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 眼下正值早熟苹果成熟上市的季节。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各地果农抢抓农时采收苹果,田间地头呈现出果丰人欢的喜人景象。早熟苹果错峰上市,既丰富了水果市场,又鼓起了种植户的“钱
  • 甘肃庆阳时养贤:飞针走线传承指尖技艺

  • “最近既要准备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的展品,又要赶制订单,手绣的囍枕、肚兜、鞋垫、同心锁、香包等特别受欢迎,现在订单已经排到了两年后。”近日,记者采访时,只见庆阳市
  • 甘肃庆阳:培育特色产业 壮大发展引擎

  • 在国家数据中心(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数字经济让庆阳从此跨上转型升级、智变赋能的新赛道;在爱尔兰智能大棚里,双孢菇住上“空调房”实现“四季生长”,效益倍增;在环州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甘肃西峰区:“指尖上的非遗”在传承中创新

  • 连日来,庆阳香包绣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兰芳忙着指导绣娘赶制香包。“最近,绣娘加班加点绣制香包,紧张备战第18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我们这
  • 多地加速集中供冷,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 今年夏天,多地持续高温。不仅南方“火炉”城市继续炙烤模式,西北和东北的传统避暑之地也备受高温考验。在此背景下,制冷如何更加高效、环保的话题引发公众关注。“新华视点”记
  • 一线故事|李恪芳:做照亮乡镇教育的擎灯人

  • 郴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佩珊 通讯员 谢作塘七月,是充满喜悦与收获的季节。看着学生一个个都圆梦自己理想的大学,一连几天李恪芳脸上都是笑容满面。月底,又送走一批回校感谢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