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研学旅行 山西文旅产品新样板

日期: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收集编辑:山西经济日报

孩子们在洪洞大槐树景区进行研学活动。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昕 摄

感受红色文化、亲近生态自然、体验非遗传承、接受科普教育……研学旅行,让旅途变成了“行走的课堂”。在当前“旅游+”全面推进的发展机遇期,顺应文旅业发展变化和消费需求,以研学旅行为代表的体验式教学活动,正在受到消费者青睐。

研学旅行由“研学+教育”组成,是我省打造的文旅产品新样板。目前,研学旅行正在为旅游市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的文旅选择,为推进文旅融合发挥着积极作用。

以学带游,

从“到此一游”到深度体验

11月11日,在介休市的张壁古堡景区,来自太原的五年级小学生续丹认真倾听了景区研学部经理张蕾蕾介绍的古堡历史后,还与同行的十几位同学体验了拓碑等非遗技艺。

“在这里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原来古堡的名字是这样来的”“这里的地道有三层”……通过在古堡中沉浸式学习,孩子们纷纷感叹这座古堡的鬼斧神工。

2018年,张壁古堡景区被晋中市评为首批研学教育基地。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军事地道资源,景区开设了以古代屯兵场所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研学课程,涉及无线电、拓碑、布老虎缝制等内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研学项目开设以来,感受到最明显的变化是游客们的需求已经从过去的‘以游为主’转变为‘以学带游’。”张蕾蕾说。

研学游的变化是近年来我省旅游市场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不少旅游产品设计者已经意识到,观光游、城市游等产品已经不能单单依靠概念吸引游客,还需要通过独特的文化场景、真实的体验环节来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

近日,山西文旅数字体验馆迎来了太原市万柏林区公园路小学800余名研学的学生。当天,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学生们参观了华夏源头、民俗风情、汇通天下等主题展区。各主题展区运用全息成像、AR、VR等技术,再现了山西五千年的文明,为学生们开启了一场不一样的大美山西之旅。随后,学生们亲身体验了烽火传递、诗词吟诵等极具历史文化内涵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研学课程内容,拓宽了学生们的历史文化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记者在我省多地发现,依托资源优势、产品优特、服务优质,大美山西正在成为研学的“宝藏”之地。随着研学游、亲子游等个性化旅游市场的供给更加丰富,游客们的出行观念也从“参观打卡”演变为更注重体验的“沉浸式”出游。

景区+研学,

使“诗和远方”完美交融

近年来,我省许多景区依托自身的资源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产品,让其成为开展研学旅行的热门目的地,使“诗和远方”完美交融。

“祭祖堂有1230个姓氏祖先的牌位,有同学们的姓氏,也有我的姓氏。”近日,在洪洞大槐树景区中华姓氏苑祭祖堂内,来自郑州的小学生杨嘉琪神情专注地找着自己的姓氏。

记者了解到,为了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研学旅行活动体系,洪洞大槐树景区不断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将大槐树祭祖习俗、传统文化、红色教育与研学游相结合,不断丰富研学旅行活动的内容。

选择到洪洞大槐树景区研学游的团队普遍认为,在景区既能见证移民历史、观看移民情景系列表演、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还能观赏文物古迹、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与神奇。另外,景区策划各种丰富且有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了解移民文化、根祖文化和祭祀文化,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

与此同时,近几年,云丘山景区发力非遗研学游课程开发,在塔尔坡古村,诸多非遗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展示,学生们可以体验捏花馍、植物染等民间非遗项目,感受传统非遗技艺的魅力。

“旅游景区在‘景区+研学’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同时凭借优质旅游资源,研学旅行的产品或基地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景区众多的旅游资源可供深入挖掘,能够支撑起多样化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山西省旅游协会研学实践教育分会会长许萍表示。

形成合力,

推动研学旅行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省非遗中心主动作为,策划实施了“非遗里的四季”研学活动,相继组织了“非遗里的春天——娄烦民俗研学”“非遗里的夏季——弹起三弦赛龙舟研学”“非遗里的秋季——行孝仗义皮影戏研学”和“非遗里的冬季——崇文尚武形意拳研学”活动。活动以非遗项目为核心,将我省各地二十四节气习俗穿插其间,将自然景观与生活中的非遗完美融合,受到各界广泛好评。

“研学基地建设、研学旅行产品策划,使研学旅行活动更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山西商务国旅董事长贺志勇表示,旅行社非常注重开发融入非遗项目的旅游线路,在一些经典旅游线路中加入非遗研学内容,提升线路品质,让游客通过非遗研学,品尝非遗美食、体验非遗风情、观赏传统技艺、购买特色产品,将旅游与非遗体验融为一体,推动文旅融合再上新台阶。

近日,山西省旅游协会首届研学旅行基地评审员培训班在太原举行。这是我省首次举办的研学旅行基地评审员集中培训,旨在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进一步发展,规范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及运营,促进研学旅行这一新生事物健康可持续发展。

“研学旅行基地是承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标,昭示了我省未来研学旅行的发展方向,对于提升研学旅行服务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许萍表示,研学旅行评审的对标培训,正是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研学旅行的评价有标可依,将进一步推动我省研学旅行的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达到历史新高。多位旅游业内人士表示,研学旅行的蒸蒸日上,带动了研学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省文旅厅科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重点在“学”字上做文章,在“研”字上下功夫,发掘研学资源,延伸研学价值,提升研学旅行服务水平,希望每一位来山西研学实践的同学,都游有所感、学有所获。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栗美霞

相关阅读

  • 乳山银滩:文旅共融,滨海小城的脉动

  • 漫步沙滩,踏浪拾贝,观海日出,对月听涛……时下,素有“天下第一滩”美誉的乳山银滩,依旧游客不断。赏海天一色,享惬意时光,秋冬的海边别有一番风味。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文化
  • 创新宣传载体 贡井区垃圾分类展示馆入驻荷园景区

  • 近日,记者在贡井区建设镇荷园景区看到,贡井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该景区进行打造了一座垃圾分类展示馆,以丰富和创新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载体,营造浓厚社会氛围。目前,垃圾分类展示馆主
  • 全国首例亚洲象公益诉讼案:一审宣判

  • 4月10日全国首例亚洲象公益诉讼案在昆明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开庭环保组织起诉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涉嫌虐待野生动物11月21日一审公开宣判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2023年4月10日21:24,
  • 六国旅行商深度考察张家界

  • 11月21日,来自德国、西班牙、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蒙古国六国旅行商来到张家界深度考察踩线,六国旅行商考察张家界的第一天,就被天门山的雄奇,七星山的浪漫,七十二奇楼的神秘
  • 前世今生西大井

  • 游客在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内游览。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内遗留的矿井架。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内留下的矿工报栏。俯瞰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内的“觉醒”雕塑
  • 锦绣川景区增设280个临时停车位

  • 记者 石秀秀 通讯员 迟博文“来锦绣川玩终于不用为停车发愁了,景区这个举措非常贴心。”11月18日,市民周琪将车停在了锦绣川东方红路桥由南向北的堤顶路一侧,此时已有10余辆车
  • 五台山景区全面推动林长制实施

  •   11月16日,山西晚报记者从五台山景区相关部门获悉,今年以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林草资源保护发展的决策部署和林长制有关会议精神,坚持“生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研学旅行 山西文旅产品新样板

  • 孩子们在洪洞大槐树景区进行研学活动。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昕 摄感受红色文化、亲近生态自然、体验非遗传承、接受科普教育……研学旅行,让旅途变成了“行走的课堂”。
  • 赏冰乐雪在龙江|雪中徒步 穿林海 跨雪原

  • 素有“雪城”之称的牡丹江市进入11月份以来雪量丰厚,银装素裹的各个景区景点给徒步爱好者提供了广阔挑战空间。银装素裹的光明顶近日,牡丹江“龙行天下户外群”30多名40岁至6
  • 2023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在广州南沙举行

  •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已成为全球共识。11月17日至18日,以“气候金融 美好世界”为主题的2023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在广州南沙举行。大会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