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贵州七旬阿婆在国际T台走秀:“要一针一线把苗绣传承下去”

日期: 来源:天眼新闻收集编辑:天眼新闻


 

“这批蜡染笔记本准备寄往浙江、安徽等地。”4月中旬,在贵州省台江县萃文街仰黎苗族织绣工艺坊,潘玉珍正和二女儿张艳梅忙着将线上店铺苗绣订单打包发货。塑封、装袋、封口,老人动作麻利,完全不亚于年轻人。

潘玉珍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传承人,今年已有77岁,个子娇小,却精明能干。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苗族阿婆,曾经走过十几个国家的T台。

潘玉珍在帮忙为淘宝客户打包产品发货

潘玉珍与二女儿共同运营的线上店铺——仰黎坊苗族植物染文创空间,主要售卖苗族刺绣、苗族织锦、蓝染文创产品等。素雅的蜡染布下,一张用凳子和木板简易搭起的小圆桌,就是平日里她们发货的地方。

“以前没在线上售卖,主要是在北京潘家园开门面,同时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售卖苗绣产品,穿着自己手工做的绣衣在T台走来走去,他们特别喜欢苗绣。”说起国外走秀的经历,潘玉珍滔滔不绝,往事历历在目。

把苗绣带到北京

“小时候妈妈教我一些复杂的苗绣技艺,我学两三天就基本掌握。”潘玉珍自幼随母亲学习挑花、劈丝刺绣、织锦,染、织、绣全能。

潘玉珍在进行苗绣服饰刺绣

“谁绣花绣得好就可以到北京去展示。”听到村里长辈这样说,年仅11岁的潘玉珍从那时便有了学好苗绣、走向北京的理想。

潘玉珍在进行苗绣服饰刺绣

自此,她一门心思扑在苗绣上,连闲暇时间也在苦练绣花。虽然她没通过绣好花获得去北京的机会,却成了当地有名的“刺绣能手”。

1994年,潘玉珍创办台江县民族民间服饰织锦工艺厂,带动当地留守妇女从事刺绣加工,把各色彩线幻化成美轮美奂的刺绣艺术品。

潘玉珍在介绍衣服上苗绣传统图案的寓意

为寻找销路,潘玉珍常年一个人挑着扁担坐火车,在外四处奔波。

1997年,经朋友介绍,潘玉珍到北京潘家园支了一个摊位开始售卖苗绣产品,实现了自己把苗绣带到首都北京的梦想。

潘玉珍展示传统苗绣技艺

走上国际T台

早在197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潘玉珍来到北京颐和园,遇到几名外国友人对她身上的苗族服饰十分感兴趣,并表示要出高价购买。这让潘玉珍感受到苗绣具有极强的国际吸引力,萌发了要将苗绣带入国际视野的念头。

潘玉珍展示传统苗绣技艺

2000年12月,潘玉珍收到邀请远赴新加坡参加第八届春城洋溢华夏情艺术展,这是潘玉珍第一次带着苗绣走出国门、走上T台,“这也是我第一次在他乡过春节,那年我54岁。”

“台子高高的,两边坐了好多人,都在看我,特别紧张。”说起自己第一次T台秀,潘玉珍笑得合不拢嘴,虽然紧张又害怕,但想着自己代表苗族、代表中国,她还是面带微笑从容走上T台。

潘玉珍在T台走秀(资料图片)

“第一次妈妈带着苗绣出国时,我年纪还小,当时我觉得妈妈好厉害,不仅将我们的苗绣宣传出去,还给那些绣娘们带来收益,这也坚定了我继续学习苗绣的心。”张艳梅告诉记者。

新加坡、法国、美国、英国……潘玉珍带着苗绣走在了更多国家的T台上。

二女儿张艳梅在仔细核对淘宝订单产品发货信息

2006年,在国际友人介绍下,某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找到潘玉珍,邀请她到美国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民间艺术展,并表示如果潘玉珍在展上苗绣销量高,以后每年都邀请她。

为打消潘玉珍的顾虑,对方表示将承包潘玉珍一行人第一次参展的所有费用。潘玉珍不负众望,一天半时间共销售近40万元的苗绣产品。

二女儿张艳梅在微信上和客户交流苗绣产品订单事宜

从2006年至2016年,十年里,潘玉珍每年都收到参展邀请,带给绣娘们的收益只增不减,她走在T台上的步子也越来越稳。

“苗绣不仅仅是挑花、劈丝刺绣、织锦的技术,你看这裙上绣的黄、蓝横道象征黄河、长江,方格挑花象征田园、山川,在绣衣的图案语言里,记录着苗族先民的迁徙历史,靠的是一代一代人手口相传。”潘玉珍摆弄着手里的绣片,这陪伴了她近乎一生的苗绣,一针一线都蕴含着用心绣染出来的民族情结。

让苗绣代代相传

潘玉珍有6个外孙女,当她们学习不忙时,潘玉珍都会教她们苗绣。“最大的一个已经19岁,目前在外地读书,她不仅学习好,学起苗绣来也很聪明。最小的外孙女才2岁多,古灵精怪,等她长大点,也要教授她苗绣。”

二女儿张艳梅获得贵州省妇联颁发的贵州省锦绣计划智库专家聘书

传统苗绣传承困难重重,但从潘玉珍去北京潘家园开始,她就感受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有很多人对苗族服饰都很喜爱,这给她继续将苗绣传承下去增强了信心。

潘玉珍在整理苗绣绣片

潘玉珍的大女儿张红英告诉记者,每个苗族支系穿的服装都代表一种语言,以前思维比较保守,坚持苗族服饰传统绝不改变。

随着对外界市场了解的增多,潘玉珍思维更开放了,她认为,如果苗绣要走得更远,既要坚守原汁原味的苗族刺绣文化,同时也要在坚守中创新,积极探索苗族刺绣与现代服饰的融合发展之道。

大女儿张红英展示传统苗绣与旗袍相结合的设计服饰

1999年,潘玉珍将工艺厂交给二女儿张艳梅,并取名“仰黎苗族织绣工艺坊”。张艳梅的苗绣技艺是三姐妹中最好的,做起事来也有潘玉珍那股冲劲。她认为,大面积的苗绣创作需要的工期很长,不仅没有办法适应现代消费的需要,还会影响苗绣文化的传播进程。

于是,她考虑将蝴蝶妈妈、竹子的故事以及更多带有吉祥寓意的苗绣纹案小面积运用到现代服饰上,并把传统刺绣、织锦、蓝染纹样等运用到服饰和文旅产品中,提高苗绣产品产出效率,让年轻人了解并且接受。“更多的绣娘在妈妈的鼓励下参与了进来,我也会坚持像妈妈一样做苗绣传承人,决心把苗绣推得更远。”张艳梅说。

三女儿张牡丹在整理蜡染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弘 郑星 谢佳杰

编辑 胡岚

二审 芦晓娟

三审 成嘉廷 陈海东

相关阅读

  • 痛心!北京一医院发生火情致21人死亡

  • 2023年4月18日12时57分,北京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接警:北京长峰医院住院部东楼发生火情。接警后,消防、公安、卫健、应急等部门即赴现场处置。13时33分许,现场明火被扑灭。15时30
  • 图集丨直击火灾后的北京长峰医院

  • 4月18日12时57分,北京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接警:北京长峰医院住院部东楼发生火情。截至当日18时,经转院救治无效,21人不幸去世。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今日(4月19日)上午,《每日经
  • 海淀区工商联搭建民营经济服务高地

  • 日前,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联主办,海淀区工商联、中关村产业研究院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承办,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协办的北京市两业融合企业交流会—
  • 全民搞钱时代来了,年轻人不求姻缘,只想搞钱

  • 经历疫情、降薪、裁员后,2023年,所有打工人的期待都是:多赚点钱。人们涌向最适合搞钱的北上广深,或是遍布工厂的江浙沪,重新开始漂泊的打工生活,发誓要把曾经失去的找回来。不过,在
  • 北京多家艺术院团联合推出演出季

  •   记者从第九届五月演出季发布会上获悉:中国评剧院、中国杂技团等9家艺术院团将推出14部原创剧目、37场演出,让观众在地道“京味儿”文化里感受舞台艺术的独特魅力。  今
  • 遗产保护支持人群呈“年轻态”

  •   近十年来,北京中轴线全面保护体系逐渐完善,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人群凸显“年轻态”,28岁至35岁青年群体占比近五成。昨天,国际古迹遗址日中国主场活动上,《北京中轴线:文
  • 王府井CBD将打造国际级商圈

  •   今年以来,消费市场加速回暖、持续向好,顺应消费回暖趋势,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速。昨天,市商务局发布《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 持续发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2
  • 北京天文馆科普活动预告(4月19日—4月23日)

  • 本周,北京天文馆为大家准备了“时空的奥秘”“天文小讲堂”等天文科普活动,一起来看看吧~01时 空 的 奥 秘“时空的奥秘”系列活动是北京天文馆精心打造的品牌活动之一,曾被北
  • 直播预告 | 日全环食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儿童忽走报,日壁无全规。仓忙出仰视,如月初蛾眉”震撼的日食一向是话题度最高的天象之一忽然变暗的天空,瞬间清凉的温度,看着太阳一点点变换着形状,保准体验过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窝洛沽镇许安子中心小学举行劳动技能小达人比赛

  • 为践行劳动教育内容的多样化,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劳动素养,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近日,窝洛沽镇许安子中心小学举行了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劳动技能比赛。本次劳动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