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难度赛过米上雕花!武汉市肺科医院单孔胸腔镜成功挑战右肺全切

日期: 来源:极目新闻收集编辑: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王敏 张全录

不做手术,咳血止不住;做手术,肺功能不能满足要求,毁损肺患者邹婆婆陷入治疗困境。为解除患者病痛,武汉市肺科医院医生另辟蹊径,用微创技术,切除右侧毁损全肺。5月13日,邹婆婆康复出院。这一技术,难过米上雕花,堪比空中走钢丝,国内罕有专家尝试。

刘小玉与同事正为患者做单孔胸腔镜手术

邹婆婆今年62岁,因结核病导致右肺毁损,频繁咳血住院,痛不欲生,生活质量极低。如果要进行传统的手术治疗,需要胸间开一个25厘米左右的大口子,手术对患者的肺功能等各项要求极高。显然,右肺毁损,左肺也不怎么健康的邹婆婆无法满足开胸手术的要求。

为挽救患者,解除其病痛,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专家经过讨论后认为,可以挑战单孔胸腔镜应用极限,只在患者肋间开一个4厘米小孔,将右侧毁损的全肺切除。

单孔胸腔镜目前在胸外科手术中普遍应用。这一手术方式,开口小,给患者带来的创伤也小,不过对医生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大多用它进行的是肺结节、肺癌之类的肺上局部手术。用这种技术进行全肺切除因难度极高,罕有专家尝试。

为什么这么难呢?首先,操作如同皮影戏。

在术中,手术器械通过肋间开的一个三四厘米的小孔,送入胸腔。这样的小孔,医生是无法直接伸手进入患者胸腔去操作的,而是通过控制留在体外的器械长柄,进行切割、剥离、缝合等一系列操作。这个过程如皮影戏艺人控制皮影的动作一样。

如操控皮影一样,操控手术器械已经是高难度了。但医生还要面对视野不够、全胸腔致密粘连、纵隔组织器官移位、大血管缠绕剥离风险大等诸多困难。若医生技术水平不够高,很可能刺破大血管,威胁患者生命。

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副主任刘小玉说,外科团队也是在经历了单孔胸腔镜治疗肺结节、肺癌、脓胸、支气管扩张、曲霉菌肺病等复杂疑难病症手术的多年历练,在技术积累成熟的基础上,才有底气向风险难度更高的单孔胸腔镜全肺切除进军。

经过6个小时的努力,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团队用这一微创技术,成功切除了患者的右侧毁损肺。

因为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快速恢复,10天后,即5月13日,患者顺利出院。

(图片由武汉市肺科医院提供)


相关阅读

  • 肛肠科常见疾病,日间手术轻松搞定

  • 肛肠科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疾病领域之一,涉及直肠、结肠和肛管等部位的多种问题。常见的肛肠科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痔疮:是最常见的肛门疾病,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症
  • 不需要住院,痔疮也能做日间手术了

  • 痔疮是由肛管或直肠下端的静脉丛充血或淤血并肿大而形成的,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痔疮的高发人群包括久坐人群、妊娠期妇女、长期便秘或腹泻的人群等。到目前为止,痔疮的
  • 重要提醒,日间手术随访,患者不能不当回事

  • 日间手术的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包括三准入、三评估、两个应急预案及一套完整的随访计划,每个环节缺一不可。由于日间手术大部分患者都会在24到48小时内完成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
  • 住院陪护仅限女性,这种做法合理吗?

  •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一条“规定”引发舆论热议。这源于刘女士遇到的一个难题:刘女士怀二胎出现了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3岁的大宝又感染了较为严重的肺炎,也需要
  • 一张护理病床上的广阔科研天地

  • 病人口渴怎么缓解?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如何识别?这些护士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怎样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这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主任护师张琦思考探索的方向“我觉得对护理来说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河北秦皇岛:康复辅具“以租代买”真便利

  •   4月18日上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玉龙湾小区,83岁的王奶奶操控着电动轮椅车,到小区的长廊下找老伙伴们聊天。  科技感十足的轮椅车,引来不少邻居围观。  “这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