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龙抬头”为何在“二月二”这一天?

日期: 来源:山东热搜收集编辑:山东热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年春节过后都会迎来一个比较特殊的节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之说,“二月二”作为传统的春耕节、农事节,一些与龙相关的习俗流传至今。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去剪新春后的第一次头发,俗称“剃龙头”,以祈求开年有好兆头、全年有好运气。吃食也多以龙的部位命名,面条称为龙须面,烙饼叫作龙鳞,饺子则叫龙牙。

  何谓“龙抬头”?又为何在“二月二”这一天?从自然天象到民间节俗,“龙抬头”有何特点和意义?从古代先民到如今的全球华侨华人,人们对龙的喜爱何以流传至今?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萧放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解读日常民俗背后的文化意涵。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国有民谚称,“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作为传统节日是如何产生的?作为春耕节,古人如何庆祝这一天?

  萧放:“二月二”作为节日与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性有关。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农业是最主要的生产方式,人们依土而生,对土地庄稼、农作物种植特别重视。立春之后农耕时间即将到来,百姓为祈求丰收,对土地会有特别的礼敬,体现出先民对土地的崇拜。

2022年3月4日农历二月初二,湖南省常宁市西岭镇平安村村民在田间舞龙,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周秀鱼春 摄

  古代有社日,特别是春社及土地神生日,正好就是农历二月初,人们会去社庙祭祀,喝酒敲鼓。唐朝设有中和节,也是为了企盼丰收,定在二月初一。唐宋时期,每逢这个时节,人们会去春游踏青,出郊拾菜,谓之“挑菜节”。另外,人们还要在这天“迎富贵”,吃“迎富贵果子”。

  根据现有史料,“二月二”成为与龙有关的节日,是后来发展演变的结果。元人熊梦祥《析津志》记载元大都风俗,已有“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之说,里面提到,“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

  明代相关资料更多,如《宛署杂记》称,“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龙作为民俗文化传说中的神物,能腾云驾雾、司水布雨、消灾降福,对龙的礼敬和喜爱蕴含百姓祈求丰收的心愿。

  中新社记者:“龙抬头”的说法是怎么来的?为何是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

  萧放:除了与龙相关的民俗文化内涵,“龙抬头”源于古人对天文的观测和想象。古代先民很早就通过观测天象来确定农时,“龙抬头”就是其中一种时节天象。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称作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为四大组,形成“四象”,即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东方的七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们组成一个龙的形象,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

  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春秋农时周期相一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春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龙首角宿,古人形象地称之为“龙抬头”。这是先人利用天文关照指导农事活动,“龙抬头”意味着农耕季节到来,为了防春旱,人们通过祭祀“龙神”来求雨。

2023年2月17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民开展春耕生产。胡攀学 摄

  天文学中,“龙抬头”的阳历日期相对固定,至于其农历日期为何会在二月初二这一天,我个人认为或许还跟古人对节日时间的选择习惯有关,比如农历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中新社记者:农历二月初二有哪些与龙相关的习俗?节日的演变体现了何种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萧放:除了春社日土地祭祀等习俗,“二月二”这天还有不少“龙抬头”相关的节俗,如“引龙”。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农历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开始苏醒,为了抵抗虫害,人们会引龙驱毒虫。在饮食习俗上,当天的吃食多以龙的部位命名,面条称为龙须面,烙饼叫作龙鳞,饺子则是龙牙。

  明朝以后,这些习俗已较为普遍,人们主要将其作为求雨驱虫的节日。赵县范庄龙牌会2006年被列入河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每逢这个节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祭龙活动,包括迎龙牌、祭龙牌、送龙牌,寄托人们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龙抬头节延续至今,已被赋予新的现代意义。从传统农业意义上的节日发展为今天的公共节日,龙形象已从早期的民间信仰变成现在的民族文化符号,龙抬头节不只是求雨驱虫,更代表了当下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对新的一年开启新篇的热切期待。

浙江省湖州市的儿童体验“舞龙”。陈海伟 摄

  中新社记者:从古代先民到如今的全球华侨华人,人们对龙的喜爱流传至今。您如何看待龙文化的传承?

  萧放:在古代民间,龙是吉祥之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后来在宫廷文化中演化为帝王的象征。进入近现代,基于龙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的特殊地位和美好寓意,龙除了继续以民俗表达的方式存在,又被升华为民族象征和身份认同的标志。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龙的蕴意有变化有传承,人们对龙的喜爱与敬畏之情一直存在,让龙文化拥有了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渗透入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到今天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仍在频繁使用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或表达祝福,比如龙腾虎跃、龙马精神等,舞龙表演也在海外广受欢迎。

在纽约举行的新春游行的队伍中,一条巨龙飞舞迎春。赵海燕 摄

  如今,龙文化不仅是独特的文化积淀,更成为一个民族精神活力的体现,它对现代社会发展、加强民族认同、弘扬民族文化、团结海内外华侨华人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阅读

  • 中西比较视野下对“差序格局”的再反思

  • 原标题:以“公私”注“恩义”——中西比较视野下对“差序格局”的再反思内容提要:“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以西方为比照、在西方社会科学框架下对中国社会格局做出的界说。通
  • 就在明天晚上!大约10点!

  • 21日迎来“二月二,龙抬头”。天文科普专家介绍,今年的“龙抬头”发生在晚上十点前后。“龙抬头”指的是什么?几点能看到“龙抬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我国古
  • 罕见!今天正式进入,共计59天!

  • 今天(2月20日)正式进入癸卯兔年二月而在这个二月之后还紧跟着一个闰二月两个农历“二月”共计59天闰二月比较罕见上一次是2004年(甲申年)下一次是2042年(壬戌年)闰月具体安置在哪
  • 罕见!下一次要等19年

  • 你知道吗?今天(2月20日)是癸卯兔年二月初一啦!而在这个二月之后还紧跟着一个闰二月两个农历“二月”共计59天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
  • 农历二月生的今年能过3次生日?

  • 你知道吗癸卯兔年不止一个农历二月还多了一个“闰二月”今天是农历二月的开始3月22日是闰二月的开始两个农历“二月”共计59天闰二月并不常见下次同时出现闰二月双立春要到
  • “二月二,龙抬头” 今年几点抬?

  • 今天,2月20日,癸卯兔年二月初一。明天(21日)将迎来“二月二,龙抬头”。天文科普专家介绍,今年的“龙抬头”发生在晚上十点前后。“龙抬头”指的是什么?几点能看到“龙抬头”?中科院
  • 是真的!这些人今年过3次生日

  • 好消息!农历二月出生的人今年能过三次生日分别是:阳历生日+农历生日+农历“闰二月”生日今年为何会有闰二月?2月20日是癸卯兔年二月初一在这个二月之后还紧跟着一个闰二月两个
  • 科学家提出粮食生产碳中和新路径

  •   新华社南京2月20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悉,中、美、德等多国学者进行的一项农业环境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一条农业减碳技术路线。通过对现有减碳方法的
  • 今年二月有59天?

  • 2月20日,癸卯兔年二月初一,而在这个二月之后还紧跟着一个闰二月。两个农历“二月”共计59天。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是一种阴阳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龙抬头”为何在“二月二”这一天?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年春节过后都会迎来一个比较特殊的节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之说,“二月二”作为传统的春耕节、农事节
  • 河南项城娄堤大闸:跨越历史长河 书写不朽传奇

  • 娄堤大闸修建娄堤大闸时的场景(资料图)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志新 文/图核心阅读开车从项城市区出发,沿着长虹运河旁的106国道一路向南,在高寺镇娄堤行政村南2公里处有一条东西
  • 广西一大桥桥面坍塌!

  • 2023年2月19日21:40,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步头镇人民政府接到群众反映称,步头大桥有一块桥面发生坍塌。有关部门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对大桥两侧路段实施管制,并通告绕行路线。
  • 来国博看中国 | 食味中华: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 翻开《诗经》,《豳风·七月》有一句“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字面意思就是“酿好这春酒,以祈求长寿”。《毛诗传笺通释》说:“周制盖以冬酿,经春始成,因名春酒。”一般认为“春酒”是
  • “一问三不知”卫健委主任,有新职

  • 三年前对疫情“一问三不知”的湖北省黄冈市卫健委主任唐志红有了新职务。今天(2月20日),记者从黄冈市人大常委会获悉,2月18日,黄冈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