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小修小补”人员调查记|磨刀汤师傅领衔“成团拼”,带领老手艺人进社区免费服务

日期: 来源:扬子晚报收集编辑:扬子晚报

 
3月29日上午9点,南京市水西门大街小庄子后街小区的广场上就十分热闹了,剪子凳子、锤子钳子、电砂轮机等工具齐上阵,准备大显身手。铁器打磨的声音吸引了不少居民围观,走近发现是小区的公益活动,邀请了老手艺人进社区为居民提供便利,现场的有磨刀、理发、修鞋、修伞等师傅。围观的居民喜上眉梢,纷纷表示要回家拿老鞋旧伞锈刀让师傅修理打磨,“这年头找到老师傅不容易的,社区请人过来,还不收费,真是不错!”

居民围观汤师傅磨刀

汤师傅领头“成团”进社区

这样的活动可以追溯到5年前,那时,南京一些社区陆续开始举办“老行当”进社区的公益活动,便民利民的同时也给“小修小补”的师傅们提供了平台。对平时走街串巷的师傅们来说,有了新的工作形式,不用像以前那样挑着各式各样的工具在街道忙碌地穿行;街坊邻居更是喜闻乐见,平日里要靠运气才能碰见的老师傅,如今就在家门口,一些磨刀修伞修鞋的小需求可以得到满足,省去了不少麻烦。

汤师傅作为最早一批参加公益活动的人,也认识了一些新的手艺人朋友。“刚开始是完全免费的,”他回忆起刚参加活动的时候,“我们去社区给一些生活贫困的老年人剪头,有卧床行动不便的,我们还会上门服务。”后来寻找手艺人的社区越来越多,形成了社区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报酬,但对参加活动的居民依旧不收取费用,或者收一些材料成本费。以汤师傅为首的手艺人们,合计做个团队,接受各个社区的“订单”。目前团队里已经有了8位固定成员,都是坚守手艺二三十年的老师傅。

5年来,热心的汤师傅带他的团队忙碌于南京的各大社区,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活动,最远去过高淳、溧水。社区购买服务,他们也有较为稳定的收入,也方便居民。在没有订单的日子里,有些人依旧会走街串巷吆喝生意,有些人选择在家门口摆摊谋生。

刀具排长队,汤师傅磨刀干净利落

今年不到60岁的汤师傅作为团队的“老大”,平日负责和社区人员沟通交流,组织起成员进入社区,服务居民。原先,汤师傅在工厂上班,学会磨刀后,一磨就是30余年,为了生计,他也改行做过理发,不过磨刀的手艺从没落下。这30多年来,得到打磨的不仅仅是汤师傅手中的刀刃,还有他把一门手艺坚持下去的恒心。

汤师傅对于刀具眼光毒辣,一把剪刀或者菜刀,一拿一看便知成色质量;工作起来严谨仔细,对于每一把刀都用心对待。居民带过来的刀,卷刃得不像样子,询问之后,发现是家里人拿着菜刀砍骨头,所以刀刃都翘了起来。汤师傅看了打趣道:“这把刀要是会说话都要骂人咯!”先将刀刃敲打平整,再以手持电砂轮粗略地磨去表面的不平之处,之后用粗细不同的磨刀石打磨,这刀便焕然一新。一个上午的时间,汤师傅摊位边等待打磨的菜刀剪刀排起了令人惊叹的长队,他却习以为常又带着几分骄傲地说:“这都是小场面,之前的活动磨的刀更多,人山人海的,很热闹。”直至活动结束最后一分钟,他还在耐心敲打手中的剪刀。

汤师傅磨刀的场景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周围的居民说,现在磨刀石好买,但是好的磨刀师傅难以遇到,自己用磨刀石磨出来的刀还是比不上师傅磨的。坐在窄窄的磨刀凳上,汤师傅脚踩着绳子固定磨刀石,拿刷子蘸水沾湿石块表面,刀面擦磨刀石,刀刃变薄也变得锋利。看似简单的打磨,但要求手眼合一,磨得齐,又磨得好,需要一定的功力。周围的居民都对师傅的技艺赞叹不已,“不愧是老师傅,动作干净利落,磨刀果然还是要给专业的人来做!”

刀具排起长队

和那些偶像团体一样,汤师傅的团体也拥有一个让他们闪闪发光的舞台,那就是社区的广场,在这个“舞台”上,师傅们找到自己的价值,也帮助那些需要修补的物件重拾价值。“成团”,是为了生计,也是为了铆足一股劲、拧成一根绳,将散落着的小修小补手艺人的力量整合并激发出来。从业这么多年,汤师傅凭手艺吃饭,虽然身体有些病痛——膝盖做了手术,取出三分之一的半月板,但他依旧风雨无阻地带着几个老伙计参加活动。在这个便民服务的“大舞台”上,他们担得起一切复杂的修补,也配得上邻里们由衷的赞许。

记者手记:

连接手艺和居民需求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物件的更新换代太快,菜刀坏了,人们更倾向于再买一把,或者花几块钱买磨刀石来自己磨,于是传统的修理行当便难觅踪迹。可是磨刀石好买,磨刀师难遇。没有像汤师傅这样,十几年如一日的打磨,功夫不到位,磨出来的刀器自然不能称心如意。居民磨刀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很少能碰到好的磨刀匠;汤师傅的手艺不断精进,但缺少机遇碰到进社区的活动。社区的公益活动恰巧给了这些老行当、旧手艺以新的平台,用购买服务的新形式连接匠人们的手艺和居民需求。师傅的手艺、居民的需求和社区活动的开展形成合力,推动着传统修理行业、匠心匠人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

实习生 颜湘枝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凤 李舒曼

编辑:秦小奕


相关阅读

  • 沙湾市“红色物业”奏响社区治理幸福曲

  • 天山网记者 康颢严  “天气转暖,楼下路灯亮了,游园桌椅板凳也多了,吃完晚饭方便散步、邻里小聚,生活很惬意。”3月30日,沙湾市三道河子镇老沙湾路社区居民丁梅高兴地说,近期社区
  • 珠晖区前进里社区禁毒不停歇健康不“毒”行 

  • “毒品这个东西千万不能碰,不但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更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的危害……”“原来毒品危害这么大,再给我们点宣传单,我张贴在墙上,向前来就餐的顾客宣传一下,让大家
  • 今起,这项业务可全省、跨省通办!

  • 3月30日,记者从广东省公安厅获悉,为持续深化公安政务服务改革,广东省公安厅在开通居民身份证补领换领跨省通办、全省通办服务的基础上,今年初在中山、佛山两市试点居民首次申领
  • 在粤首次申领身份证今起可全省、跨省通办

  •   据广东省公安厅消息,3月31日起,广东全面开通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全省通办服务。届时,全省居民(含省外户籍人员)均可在居住地公安户政窗口就近办理首次申领居民身份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潮声丨日本不断增加军费,闹哪样?

  • 潮新闻 执笔 王超“年年增加军费,这是忘记历史了吗?”当地时间3月28日,据日本经济新闻等媒体报道,日本国会参议院当天通过了2023财年预算案。根据该预算案,日本2023财年支出总额
  • 典说江苏 | 扬汤止沸:枚乘的先见之明

  • 欲汤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去火而已。——枚乘《上书谏吴王》这是西汉初年枚乘劝说吴王刘濞的话。刘濞是刘邦的侄子,因平定淮南王英布有功,封吴王,定国都于广陵(江
  • 今天,继续“呼叫81192”

  • 潮新闻 今年4月1日是湖州籍飞行员王伟牺牲22周年纪念日。2001年4月1日,“海空卫士”王伟驾驶编号为81192的战机,对在我国沿海活动的美国军用侦察机执行任务时,用生命捍卫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