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齐评】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

日期: 来源:淄博日报收集编辑:淄博日报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评论员 毕研华

近日《淄博晚报》刊载的通讯《耄耋旅美游子赤子心桑梓情》,虽然讲述的是两位朋友间的真情和友谊,却勾起了很多50后、60后老读者的人生回忆,让他们产生了到文中提到的“三转一响”博物馆去看看的冲动。

位于周村古商城的淄博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里,一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黑白电视机,让相隔万里毫无人生交集的吴隆武和张维杰倾心相交成为挚友。吴隆武是这台电视机的制造者,大学毕业后曾在淄博工作8年;张维杰则是“三转一响”博物馆的馆长、这台电视机的收藏者。

旅居美国的吴隆武2019年回国探亲时,得知淄博有个“三转一响”博物馆,便慕名前来。参观时看到这台14吋电子管黑白电视机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吴隆武激动得热泪盈眶,不仅仅因为1970年自己参与设计、亲手组装了这台电视机,更因为它是“淄博第一屏”,也是山东省生产的第一台电视机,它见证了一段淄博作为老工业基地轻工业发展尤其是电子工业发展的历史,是淄博人的骄傲。“三转一响”博物馆是一家以多类器物展示时代主题的综合性特色民间博物馆,以实物的形式留存和保护了很多宝贵的工业遗产,成为很多人一份共同的城市记忆。被这份城市记忆感动的吴隆武在网上得知“三转一响”博物馆因资金问题面临撤馆危机,便主动向张维杰捐款资助,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一起关注和支持“三转一响”博物馆发展,共同呵护宝贵的城市记忆。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城市文化如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有其所来的源头,也有其所去的方向。老街旧巷承载着历史,一砖一瓦写满故事,一品一物镌刻时代印迹,这些都是附有文化记忆的重要资源。在“三转一响”博物馆,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自行车、缝纫机、钟表、收音机等万余件展品,既展示了过去一座城市里人们的物质生活,又成为今天人们回味过去的一种精神生活,也成为这座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组成部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对一座城市具有时代印迹的物品做好收集、保护和展陈,就是保护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就是在保留和呵护一座城市的共同记忆,这既可助力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涵养文化底蕴、激活发展活力,也让城市成为留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


相关阅读

  • 淄博市“企业家看企业”活动启动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杨秋云 胡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11月3日,由淄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淄博市工业数字经济发展中心承办的全市“企业家
  • 67场!11月淄博市招聘活动计划来了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王玉华11月3日,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发布了市级及各区县11月份招聘活动计划安排。11月我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计划开展67场招聘活动,持
  • 博山区多条公交线路临时调整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王玉华11月3日,淄博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发布通告,因11月5日至8日博山区文姜路(旭烨陶瓷至八陡镇政府路段)全封闭施工,此外,11月6日起,盆泉西站附
  • 文化观察丨胶济铁路“文化廊道”的张店场景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徐光莹 通讯员 刘雯雯当我们在城市里进行一场惬意的citywalk时,往往会被那五彩缤纷、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工业“多巴胺”所吸引。在被改造
  • “亩均定力”引来20只“金丝鸟”

  • 淄川区双杨镇腾笼换鸟抛弃“唯速度论英雄”“亩均定力”引来20只“金丝鸟”□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楚春霞 田廷芳11月1日,记者在淄博坤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燃碳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齐评】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评论员 毕研华近日《淄博晚报》刊载的通讯《耄耋旅美游子赤子心桑梓情》,虽然讲述的是两位朋友间的真情和友谊,却勾起了很多50后、60后老读者的
  • 淄博市“企业家看企业”活动启动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杨秋云 胡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11月3日,由淄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淄博市工业数字经济发展中心承办的全市“企业家
  • 每人1500元!淄博市延续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王玉华11月3日,记者从我市人社部门获悉,为发挥失业保险助企扩岗作用,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根据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财
  • 67场!11月淄博市招聘活动计划来了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王玉华11月3日,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发布了市级及各区县11月份招聘活动计划安排。11月我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计划开展67场招聘活动,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