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北京石刻馆两棵600岁银杏重焕新生

日期: 来源:利津融媒收集编辑:利津融媒

  古塔前的银杏古树,树冠庞大

  “古树土壤监测设备”的数据反馈

  古树周围分布的复壮井

  古树周围的通气孔

  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文博工作者眼中,保护好古树和保护文物同等重要。四年前,石刻馆两棵600岁的银杏树,出现长势衰弱迹象,他们邀请专家会诊,并对古树实施科学复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精心养护,两棵古树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古树仅靠日常养护 难以维持良好长势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海淀区白石桥东侧的长河北岸,其前身为真觉寺,始建于明成祖永乐(1403—1424)年间,寺内的金刚宝座塔,系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古塔南侧矗立着两棵银杏树,树龄约600年,均为北京市一级古树,是石刻馆的“活文物”。

  这两株古树伟岸探天、冠大荫浓、枝繁叶茂,描绘着石刻馆的四季变迁。古树铭牌显示,其树高均超过10米,平均冠幅接近20米。游人可在树下长凳小憩,体味庞大“伞荫”营造的丝丝凉意。但就在四年前,这两株古树的长势却并不理想。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馆长石奕女士回忆,早在四年前,他们注意到两棵古树的叶子6月就开始变黄,叶色暗淡焦枯,而且叶量稀少。他们将这一情况向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汇报,并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义务植树处取得联系,针对古树的保护工作随之展开。

  本着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2018年至今,石刻馆多次组织召开“古树保护专家论证会”,丛日晨、赵晓燕、高飞等古树保护专家参与指导。专家判断,由于两株银杏树的树龄已高,加之人类活动干预,营养缺失比较严重,出现了长势衰弱态势。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为确保古树安全,两株古树上多有钢丝绳牵拉保护,西株还有两根钢管支护。在古树管理上,石刻馆做到了“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保护机构、有保护档案资料。日常养护方面,每年春季浇返青水,秋末冬初浇越冬水。但要让古树恢复长势,仅靠日常养护远远不够。

  为恢复古树长势 摘掉千斤银杏果

  按照专家建议,要恢复树势须采取复壮措施,解决古树“气、水、肥”的问题。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古树周围打有7口复壮井,通过复壮井可对古树的根毛浇水、施肥。为加强树根透气性,古树周围设置有20个通气管,同时运用了“爆气松土”手法。

  值得一提的是,石刻馆注重科技养护,今年1月,引进了“古树土壤监测设备”,通过地质勘查手段探明古树生长区域的土壤情况,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肥力、pH值等数据变化。根据实时数据来为古树科学补水、补养,加以预防性保护。

  补足营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吸收。专家发现,两棵银杏树的果实非常多,为避免果实争养,要进行“疏果”。2019年8月,10多名工人借助脚手架、升降机攀升,去除古树上的幼果,通过三天的人工疏果,为每棵古树摘果约500斤,占一棵树果实总量的4/5。

  从地下到地上,复壮效果立竿见影。石刻馆工作人员日常巡查发现,2020年,古树叶稀的问题得以改善,叶量变得茂密,甚至萌生出新枝。树叶变黄的时间恢复到10月下旬,树叶的颜色也不再焦枯,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的最佳赏叶期,满树金黄掩映着金刚宝座塔,让石刻馆成为京城的网红打卡地。

  近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组织召开2022年“两株古银杏树保护项目”专家论证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近三年的复壮措施效果明显,两株古银杏树长势恢复良好。但两株古银杏树树干存在不同程度腐朽,树体安全仍存在隐患,专家建议强化加固措施,确保古树安全。

  对话

  两株古树年龄或存在较大差距

  就石刻馆的两株银杏古树,北青报记者对话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博士生导师、教授罗菊春。

  北青报:为促进古树营养吸收,石刻馆在古树周围修筑了复壮井和通气管,请问银杏古树的树根体量能有多大?

  罗菊春:一般情况下,银杏古树树根的幅度与树冠相当,甚至比树冠还要宽阔,而根深则要视土壤环境而定。保护好古树,树根是关键,根毛吸收水分和营养,因此设立复壮井很有必要。需要注意的是,土壤环境太湿润容易腐根,安装通气管、爆气松土等措施就不可或缺。今年雨水多,大树所处土壤环境的排水透气性就尤为重要。

  北青报:除了补足营养,疏果对古树的长势能有多大促进作用?

  罗菊春:就古树而言,果实消耗养分最多,影响其他枝叶的长势,因此疏果有益于古树生长。除此之外,还要适当疏枝,将枯死的枝条锯掉,避免营养浪费。

  北青报:古树铭牌显示,两株银杏树的树龄约600年,东株胸/地围380厘米,西株胸/地围达到580厘米,这一数据为何能相差2米?

  罗菊春:两株银杏树,胸/地围相差2米,二者的树龄很可能存在一定差距。相比之下,东侧古银杏树胸/地围小,不排除历史上遭遇过病虫害或雷击,而后又重新栽种。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现象,有待林学专家和历史学家做进一步研究。

  本组文并摄/记者 崔毅飞

(责编:李依环、王欲然)

利津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融媒编辑:高胜男  韩瑞瑞 史雅娟

来源:人民网


相关阅读

  • 三月春风 许古树四季如梦

  • 树龄百年以上的树,谓之古树。每一棵古树,都承载着一段沧海桑田。每一棵古树,都承载着一曲人文情歌。它们是生物资源中的瑰宝,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更是全社会的文化遗产。遥观镇
  • 【古韵甘肃】光阴故事里的天水古树

  • 南郭寺两株倾斜生长的春秋古柏,树龄达2500年。甘谷县觉皇寺中的国槐,树龄超1600年。  刘志宏  古树,是城市的“守望者”,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发展。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位于甘
  • 超过2600岁!一起来聆听年轮背后的故事→

  • 3月12日又是一年植树节西安作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拥有广阔的森林覆盖面积还有众多被称为“绿色活化石”的古树据统计,我市现有登记建档古树名木15051株,其中古树15016株,拥
  • 淄博87株一级古树戴好“护身符”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桂建明 李倩 通讯员 张江古树名木,是绿色文物、活的化石,是宝贵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我市现有省政府公布在册
  • 红色党旗映童心 红色基因薪火传

  •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王洋 通讯员 王猛)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南苑街道乔庄社区党委组织开展了“红色党旗映童心 红色基因薪火传”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活动邀请了30名小学生
  • 元代宝鸡版《道德经》完成校勘首发

  • (宝鸡新闻网 黄河)3月5日,宝鸡市老子文化研究会第二届一次会员大会在炎帝影视基地举行,现场还进行了元代宝鸡磻溪宫石刻幢老子《道德经》面世仪式,为专家学者和与会人员送上这本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北京石刻馆两棵600岁银杏重焕新生

  •   古塔前的银杏古树,树冠庞大  “古树土壤监测设备”的数据反馈  古树周围分布的复壮井  古树周围的通气孔  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文博工作者眼中,保护好古树和保
  • 孝义市大孝堡镇 设施蔬菜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 人勤春早备耕忙,不负农时不负春。雨水节气刚过,孝义市大孝堡镇力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户们正忙碌着春耕备耕,只见改造提升后的智能蔬菜大棚内,农业机械大显身手,大型旋耕机
  • 学习雷锋精神 义务助老理发

  • 为进一步深化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密切联系,学院路街道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学雷锋月活动,吹响“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时代号角。五道口嘉园社区为进一步弘扬“奉献、
  • 拓宽植树渠道 建设绿美阳江

  • 草长莺飞绿意浓,又是一年植树时。近年来,一种新的植树方式“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兴起,认种认养、抚育管护、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形式,不仅深化了义务植树的内涵,也拓宽了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