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致敬!这168名临沂人!

日期: 来源:琅琊新闻网收集编辑:琅琊新闻网

又是一年清明时,

春风落日寄哀思。

位于祊河北岸,

苍松翠柏间,

有一处特殊的纪念园——临沂市博爱园。

纪念园的捐献纪念碑上,

镌刻着百余名临沂人的名字。

生前,他们再普通不过,

他们是教师、司机、工人、农民、学生……

身后,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自愿用血肉之躯为医学教育事业作贡献,

帮助无数素昧平生的重症患者重获“新生”。

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






那些饱受病痛折磨之后的心愿

他们和他们的故事,总是让人感慨万千。他们有着几乎相似经历的人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许下一个个几乎相似的心愿。


她叫季秀娟,教师

她是临沂卫校高级讲师,山东医科大学护理系本科生,热爱护理事业,并为之奋斗了一生。2004年12月,季秀娟被确诊为乳腺癌,病情已经到了晚期。2006年2月9日,家人和朋友为季秀娟庆祝40岁生日时,丈夫问她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季秀娟说:“我走后,就把我的遗体捐赠给我的母校。”生日过后没多久,季秀娟的病情再次加重。2006年3月6日,季秀娟去世。下午5点10分,她的遗体被运往山东大学医学院,用于医疗教学和临床研究。这位投身护理教育近17年的教师,在40岁的春天里走完了平凡而短暂的一生,她成为临沂市第一位遗体捐献者。


他叫周广军,货车司机

周广军出生于黑龙江省依安县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母是平邑县人,后来闯关东去了东北。2008年,为了“讨生活”,他带着家人返回了家乡平邑,靠跑运输养家。2010年10月,刚过40岁生日的周广军患上脑胶质母瘤,尽管做了手术,但病情并未好转。经受长时间的病痛折磨之后,他有了捐献器官的想法,并多次和家人、主治医生说起这个心愿:“死后与其烧成灰,还不如把器官捐出来救助他人,能救助一个是一个……”在与病魔搏斗了8个月之后,周广军病情恶化。2011年6月2日,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再一次表达捐献器官的意愿。6月3日,周广军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最终成功捐献了两个肾脏、一对眼角膜,他成为临沂市第一例人体器官捐献者。


她叫刘济田,农村妇女

刘济田是最典型的沂蒙农村妇女:勤劳、善良、纯朴。就是这样的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作出了并不普通的决定。2012年5月,刘济田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患病后一天晚上,她突然和丈夫说,自己死后想捐献遗体。丈夫理解遭受病痛折磨的妻子,尽管家人反对,但夫妻二人“铁了心”。2013年3月8日,恰逢三八妇女节,刘济田和丈夫郑重地填写了遗体捐献申请书。不到一个月后,刘济田病情加重。在去世前几天,刘济田向家人说出了自己最后两个心愿:一个是穿婚纱,一个是捐献遗体。她说,自己结婚时,没有穿过婚纱,想穿一次婚纱。她说,按照自己的意愿办理后事。2013年4月5日11时许,48岁的刘济田在家中离开了人世。17时46分,她的遗体被送往山东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


那些遭遇意外变故之后的决定

他们和他们的故事,总是让人热泪盈眶。他们有着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变故,他们本该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他叫孙一杰,13岁

一杰是独生子,却也是个懂事的农村少年。在代洪梅回忆一杰的日记里,频繁出现这样的词句:勤劳、善良、细心;爱家庭、爱学习、爱做家务;会为父母分忧,孝敬老人,想做一名医生……但9年前的一场意外,让代洪梅永远失去了他。2014年7月20日,孙一杰在补习班下课回家路上遭遇车祸,后因伤势严重导致脑死亡。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全家人悲痛欲绝。为了“留住”儿子,代洪梅作出了让人意外的决定——捐献儿子的器官。她说:“他在我家里生活了13年,我没有办法留住这个小孩了,虽然不知道捐给谁,虽然捞不着见面了,我也要捐,最起码我知道我的小孩在外面,知道我小孩身体的一部分还活着。”2014年7月25日,孙一杰成功捐献肝脏和两个肾脏,后被分别移植给河北、北京、天津三名重病患者身上。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做出这样的决定,让人为之动容。


她叫娜娜,10岁

上小学五年级的娜娜聪明、活泼,出生后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声笑语,也让这个平凡的农村家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意外突然而至。2022年9月的一天,娜娜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拿着课本蹦蹦跳跳地跑到妈妈面前背课文,妈妈还表扬了她。当晚,娜娜突发小脑出血,当家人将她送到医院时,心跳、呼吸都停止了。经过医生奋力抢救,娜娜的病情并未好转。得知孩子救过来的可能性很小,娜娜父母每天以泪洗面,一直守在重症监护室门外。悲痛之余,娜娜父母同样作出让人震惊的决定:在孩子去世后捐献其全部器官,让女儿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2022年9月26日,娜娜在齐鲁医院完成器官捐献,她捐献的器官、眼角膜,挽救了3位小朋友的生命,让两位小朋友重新获得了光明。


他叫李北京,18岁

李北京从来没去过北京,他的人生本该有无限可能。2013年6月2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8岁。李北京的父亲李再响是一名普通农民,已经60岁的他在重症监护室外,整整守了7天,但最终等到的却是儿子脑死亡的消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让人悲伤到无以复加。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这位父亲做出了一个让所有医护人员都惊讶的决定:把儿子的器官捐献出去。李再响说,当时就是没想别的,感觉儿子没了,把儿子的器官捐出去,让孩子的器官在他人身上继续存活,让他的生命得以延续,也可以帮助到需要的人。2013年7月1日,李北京捐献了两个肾脏和两个眼角膜,4名患者因为他重获新生。


那些无私大爱之举背后的精神

他们和他们的故事,理应让人永远铭记。

他们的善良无私,像火炬一样传递着生命的光芒,促进了医学科研事业的发展进步,挽救了等待器官移植病人的鲜活生命,让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


刘姝贤,女,2岁,因意外离世。2014年3月4日,捐献了一对眼角膜。

吕见华,男,57岁,林场工人,因意外导致重型颅脑损伤。2014年12月30日,捐献一个肝脏、两个肾脏,为三名重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林本花,女,31岁,尿毒症患者。2016年4月28日,离世后捐献遗体。

解现高,男,57岁,农民,直肠癌患者。2017年1月9日,捐献眼角膜。

彭志秀,女,39岁,农民,因意外导致特重型颅脑损伤。2018年6月17日,捐献两颗肾脏、一颗肝脏,后被紧急移植到重症患者身上。

王任飞,男,25岁,模型玩家,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2022年5月21日,捐献遗体、眼角膜,一位等待多年的患者重见光明。

他们在播撒希望,更让生命回响。每一名捐献者用充满希望和曙光的大爱善举,让生命突破了生与死的藩篱,让绝望中等待的人们看到了曙光。

截至目前,临沂市累计实现遗体、角膜捐献78例,人体器官捐献90例。

为弘扬无私奉献的伟大善举和缅怀纪念捐献者,2017年,临沂市红十字会在北城新区祊河岸边建成一处占地2.2万平方米的主题公园——临沂博爱园。

奉献之碑,众人仰望。如今的博爱园,已经逐渐成为集宣传教育、纪念追思、精神传播为一体的文化园区,家属、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到这里缅怀和纪念捐献者,那些值得铭记的大爱之举得到广泛传颂。清明节,请让我们一起缅怀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感谢他们的善良、无私,感谢他们留给这个世界得以延续的温暖。



来源:临报融媒

记者:韩冬

通讯员:周广聪


相关阅读

  • 河北举行纪念活动,缅怀遗体和器官捐献志愿者

  • 为褒扬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捐献遗体器官,传递生命大爱”义举,进一步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今天,河北省红十字会、省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在石家庄市双凤山陵园联
  • 传递“新生”!金华00后小伙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 潮新闻 记者 侯明明 沈立 通讯员 沈云建 钟星晨 “既然有机会帮助到别人,挽救一个家庭,我一定尽力!”今天(4月4日),00后小伙潘越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他的“生命
  • 人生大事那些事儿

  • 生老病死是世间常态,然而当突然面对亲人离世,人们常会因居丧期出现的否认、怀疑、悲恸、焦虑、愤怒等心理情绪正常反应所致,对理丧细节产生诸多疑虑与误解、彷徨与无措。譬如,
  • 我市迎来清明节祭扫高峰 在文明祭扫中寄托哀思

  •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历来有上坟扫墓、焚烧冥纸、祭祀先人的传统习俗。随着清明节的临近,我市祭扫活动文明安全有序开展,市民以不同形式缅怀英烈、祭奠
  • 赣州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开园

  • 清明雨纷纷,鲜花祭英魂。为纪念和缅怀对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遗体和器官捐献者,弘扬“人道 博爱 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加强对遗体器官捐献工作的宣传动员,4月3
  • 泰安市红十字会开展遗体(器官)捐献者追思活动

  •   中宏网山东4月3日电 近日,泰安市红十字会联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开展了遗体(器官)捐献者追思活动,活动在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所在的泰安长安陵园举行。参加活动的学生代表向
  • 春雨滋润 娇艳欲滴

  •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清明时节雨纷纷,4月4日,一场春雨光临城区,淅淅沥沥地落下,让人不禁感叹:“久违了,雨!”这场春雨滋润着四月的潍坊,也打湿了盛开的花儿。各色的花朵和新萌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致敬!这168名临沂人!

  •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日寄哀思。位于祊河北岸,苍松翠柏间,有一处特殊的纪念园——临沂市博爱园。纪念园的捐献纪念碑上,镌刻着百余名临沂人的名字。生前,他们再普通不过,他们是教
  • 防患于未“燃”!“暖行”志愿者用环保袋换火种

  •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  春季天干物燥,是森林火险高发期,再加上临近清明,存在引发森林火灾的安全隐患。为进一步增强市民的森林防火意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
  • 湖北宜昌:“海智专家”赋能宜都高质量发展

  • 三峡日报讯(记者方勇华,通讯员黎文来、罗欣)3月31日至4月1日,2023年“海智专家荆楚行”中德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交流推介活动在宜昌举行。宜都市政府及相关企业与来自电子信息
  • 湖北宜昌:校地合作共同建设清洁能源之都

  • “宜昌有磷矿等能源优势,尤其是水电特色明显!”近日,谈及宜昌能源,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蒋炎坤如数家珍。他认为,宜昌在清洁能源方面,可以结合地理优势进一步开发。
  • 湖北宜昌:让非遗文化与传统节日交相辉映

  • “太阳出来满山红,扛起梭镖跟贺龙。”雄壮的旋律伴随稚嫩的童声,声声山歌,飘出牛庄乡。时值清明节来临之际,一群身穿土家族传统服饰的星岩坪山歌的小小传承人在采花小学老师的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