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北影节三奖作品《走走停停》公映,胡歌:谁都需要人生“空窗期”

日期: 来源:羊城派收集编辑:羊城派

在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女配角奖”三项荣誉的《走走停停》于6月8日正式公映。胡歌、高圆圆首度合作却没有演恋人,两人携手演绎了一个关于人生“空窗期”的故事。

继第25届上海电影节“最佳男演员”获奖作品《不虚此行》后,胡歌再次演绎失意编剧,但人物底色却截然不同。在采访中,胡歌说《走走停停》中的吴迪,是他演过最没“主角光环”的角色,但这也正是他想要接受这次挑战的动力。

胡歌和岳红、周野芒、金靖扮演一家人

停下来,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记者:《走走停停》里,吴迪这个角色是怎么打动你的?

胡歌:吴迪这个角色,跟我以往演的角色都不一样。他的身上并没有那些所谓的主角光环,他甚至没有任何过人之处,而这正是我当时特别想挑战这个角色的原因。他的整个姿态在旁人的眼里看起来有一点滑稽——像一个原地打转的陀螺。但我觉得那是他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他并没有那么急着往前走。

记者:谈到这部作品的时候,大家都在说Gap Time(空窗期),你怎么看这个概念?

胡歌:对这个概念,我也是最近才有所了解。后来回忆了一下,其实我遇到过挺多次的。比如我曾经在一个青海的公益组织做志愿者,在海拔4500米的长江源头过了一个月远离城市的生活。在那里,我遇到了很多处在Gap Time的上班族。他们通过这样一段难得的空窗期,跳出原来生活的惯性,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做一个对他们来说全新的尝试。

停下来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继续前行,我觉得人需要有一段这样的时间。

记者:你怎么理解《走走停停》这个片名?

胡歌:走和停,其实没有那么二元对立,我觉得更像是一个快和慢的关系。如果吴迪没有选择回家,他跟他父母的关系可能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他永远没有机会去完成一部作品,更没有机会在妈妈的有生之年看到她如此绽放的一面。

我们通常会说为了生存,没有选择。其实我觉得每个人在精神层面都需要有一个Gap Time。

岳红扮演的妈妈很出彩

出去闯,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记者:你如何看待吴迪从城市返乡的选择?

胡歌: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去概括一个中年人的选择。所谓“四十不惑”,他能在北京生活了十年以后,作出一个这么重大的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这应该不是一个偶然的决定。无论是主动还是无奈,我觉得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记者:片中吴迪说“跟出去闯比起来,朝九晚六,一眼望到头的人生才需要更大的勇气”,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胡歌:光说戏里这句台词的话,我觉得吴迪当时说这句话是言不由衷的,因为他在面对采访的时候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找到一个理由。我个人的想法是,出去闯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有些人就是更适合朝九晚六的生活。我认为所谓勇气应该像片中吴迪另一句台词所说的:当你看到生活的本质和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

记者:片中多处体现了在外漂泊的人和驻守老家的人因为选择所带来的各自的矛盾心态,但人们也常说“吾心安处是吾乡”,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胡歌:我个人理解是,故乡不是跟着心走的,它是不可替代的。你生在这个地方、长在这个地方,那么这个地方的水、土、空气就会植入你的骨髓。“吾心安处是吾乡”,我觉得更像是对于漂泊的人的一种精神安慰。对我来说,每个人的故乡只有一个。

胡歌饰演吴迪

家庭形式不重要,情感更重要

记者:像电影里吴迪家那样的家庭氛围,你喜欢吗?

胡歌:这家人看上去很“非典型”,但又特别传统,就是那种很中国式的氛围。表面上爸爸是老大,但其实做主的是妈妈,同时父子之间的相处有一种疏离感,妈妈在整个家庭里起到一个特别重要的情感纽带作用。所以大家看到后面会发现,当妈妈突然离世的时候,最先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吴迪不知道怎么跟爸爸相处了。

记者:在你的理解中,一家人最好的相处方式是怎样的?

胡歌:我觉得没有所谓的“最好”,因为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各有各适合的相处方式。当然最理想的是,彼此之间的情感是真挚的。形式不重要,情感最重要。

记者:你觉得母亲的去世带给吴迪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胡歌:吴迪之前一直没有跟命运抗争,他就是随波逐流,命运把他推到哪都可以。但是当妈妈去世的时候,他看到了冯柳柳后期恶意剪辑的这样的一个纪录片,他用了一个特别无声但是极有力量的方式去抗争,这是在之前的吴迪身上看不到的。

记者:如果有一个机会让你代替吴迪去跟他的母亲告别,你想说什么?

胡歌:我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我特别想成为吴迪。因为我也有遗憾,亲人离开了,总是有些话还没说,有些事还没做。吴迪用他的方式来圆了妈妈的一个梦,这是我觉得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完成的一件事。

《羊城晚报》版面报道

高圆圆的角色,挺考验演员的

记者:谈谈这次跟岳红、周野芒、金靖演一家人的感受?

胡歌:我要表达一下对岳红老师的仰慕,她给角色加了好多分。她对角色的理解和设计,让角色变得特别丰富,比我想象中的妈妈还像妈妈。

野芒老师生活中就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这次他用一种克制的方式在演绎,其实也特别符合这个人物的设定。妹妹这个人物一定是让观众印象最深刻的,金靖在生活中也很搞笑,她是我们的搞笑担当。

记者:这是你和高圆圆的第一次合作,感受如何?

胡歌:电影里我们一家四口平时就像“妖魔鬼怪”,冯柳柳到我们家拍纪录片,我们家终于来了个正常人了。当旁边的角色都在闹腾的时候,她要保持一份冷静和镇定,这其实挺考验演员的。我也在偷学,怎么演出圆圆老师的那种效果。

记者:吴迪和冯柳柳最后一场戏是两人一路并行却始终没有交流,你怎么理解这个结局?

胡歌: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两个人会走到一起。我觉得重点是他们作为不同的个体,应该怎样继续自己人生的道路。

不管是冯柳柳也好,吴迪也好,他们之前都过得不如意。结局的那一刻,吴迪真正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并且重拾了创作的自信。我觉得这一点对吴迪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因为他的路看似不好走,但是并没有到终点,而且他的道路变得更长了。

冯柳柳也一直在寻找或等待一个机会,可以让她重新找到生活的动力和目标。但是她很不容易,因为她是单亲妈妈,生活的压力要比吴迪大得多,所以我也能够理解冯柳柳的选择。

其实,我当年是演喜剧出道的

记者:作为一个上海人,这次学习重庆话的过程如何?

胡歌:这一次学重庆话比我当初学武汉话要顺利一些,没那么挫败。

有意思的是,我这几年演的戏都要说方言。如果语言和环境和人物相吻合,这对作品的表达和人物的塑造确实很有帮助。

记者:这是一部轻喜剧剧情片,这算你最近尝试的新戏路吗?

胡歌:我其实是演喜剧出道的,我当时演的《仙剑奇侠传》那些都是喜剧啊,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没喜剧来找我了。时隔多年又重新回来演喜剧,我特别高兴,尤其在拍摄现场,我觉得喜剧的工作氛围就是很不一样。

《走走停停》也不是一部特别传统的喜剧。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喜剧是笑着笑着就流泪了,然后哭着哭着又笑了,所以我当时看剧本的时候就说,哎哟,这就是我一直特别想演的喜剧类型。

记者:《走走停停》这部电影给你的最大启发是什么?

胡歌:找到自洽的方式吧。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生活的苦,苦可能是一种常态,但如何能够做到苦中作乐?吴迪和他的家,尤其是他的妈妈给了我很多启示。

文丨记者 李丽

图丨海报、剧照

实习编辑 | 崔骞尹

责编 | 邵梓恒

校对 | 桂晴


相关阅读

  • 暖心护考,湖北孝昌交警“老黄”陪考三十年

  • 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通讯员 龚纾绮数载寒窗,又是一年高考季。6月7日一大早,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集结完毕,整装待发,以饱满的精神、飒爽的英姿奔赴孝昌县各高考考点,执
  • 菏泽:端午临近,传统美味粽子走俏市场

  • 市区中华路一商超内,工作人员现场包制多种口味的粽子端午将至,粽子飘香。6月3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商超、农贸市场发现,粽子已全面上市,口味众多,吸引不少市民选购。各种口味粽子上
  • 考生请注意:进考场前需撩起刘海

  • 极目新闻记者 向一帆“请同学们不要扎堆,进入考场前请摘下帽子、口罩、眼镜,撩起刘海。”6月6日,距离2024年高考还有一天,许多高考考生都前往考点提前熟悉考场。当天下午,在武汉
  • 麦向丰收丨截至6月6日,河南夏播面积6062万亩

  • 大象新闻记者 蔺建伟大象新闻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6月6日,全省夏播面积6062万亩,占预计面积的67.4%。粮食作物已播4759万亩,占预计面积的70%,其中玉米4166万亩,水稻438
  • 麦向丰收丨河南省已收获小麦8265万亩

  • 大象新闻记者 蔺建伟大象新闻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6月6日17时,我省已收获小麦8265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6.9%),其中:洛阳麦收基本结束,商丘、新乡、焦作、济源麦收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法治非遗短剧场 | 传承的美丽与坚韧

  •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生活着一支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红瑶,他们拥有着一个流传千年的民族传统活动——晒衣节。晒衣节期间,红瑶妇女们将亲手制作的五
  • 湖北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市州行首站在武汉启动

  • 极目新闻通讯员 王哲6月6日,由湖北省商务厅指导,武汉市商务局、洪山区政府主办,武钢集团、懂车帝承办的湖北省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市州行武汉站暨懂车帝汽车商城入驻武钢云谷・606
  • 徽宗皇帝的“听琴图”

  • 说起人生经历最曲折但也最有趣的皇帝,那宋徽宗赵佶必定算得上其中之一。他是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号宣和主人,政治上没什么追求,却唯独对艺术情有独钟。相传,赵佶之父宋神宗曾观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