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人到一定年纪,拼的是你内在的三大资本

日期: 来源:读者收集编辑:读者

 知乎上有个提问:“人到一定年纪,还可以拼什么?”

其中有条高赞的回答说:“每个人到了一定年纪,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遇到的事也越来越多,更需要内在的加持。”

百丈高树抗住风吹雨打,不在于枝繁叶茂,而在于扎根有多深;万里长江奔腾不息,不在于江有多宽阔,而在于源头活水不断。

人到了一定年纪,自己就得是屋檐,再也无法另找地方遮风避雨。

现实就是如此,没有谁可以成为你永久的靠山,修炼自己,才是人生的常态。

行走人世间,外在的优势会渐渐消退,你命运的走向,取决于你内在的三大资本。

来源:全景视觉

心态资本

心理学家奥斯卡·伊察索曾提出“兔子型人格”和“狮子型人格”。

兔子型人格的人,乖巧温顺、安于现状,没有勇气面对风险。

狮子型人格的人,却敢于放手一搏、无惧失败,往往更受命运青睐,活成人生赢家。

人这一生,终究要敢与自己对抗,才有资本与自己和解。

当你内心足够坚定,任谁也没办法影响你。

前些日子,农民工何川的视频登上了央视,受到了许多人的好评。

他在工地上起早贪黑,每天都是凌晨5点集合,直到傍晚才能结束。

冬天的早上寒风刺骨,他冒着寒风搅拌泥浆,砌砖头,马不停蹄地赶工。

为了工期,为了生计,有时生病也不愿请假。

用他的话说:“一年365天,陪伴自己最多的,还是嘈杂的嗡鸣声和满面的尘土。”

面对窘迫的生活,何川却无半点抱怨,他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他尝试用拍视频的方法记录生活,寻找美好的瞬间。

当他站在高空涂抹外墙,感到心烦意乱时,他就唱歌给自己鼓气,用心将每面墙涂抹平整。

结束一天工作后,每晚都会用热腾腾的食物疗愈一天的疲惫。饭桌上总少不了自家腌制的酸菜,还有提前烹制的腊肉。

每次发工资后,他都会满足老婆的一个小心愿,会为老婆送上一份惊喜。

他拍摄的短视频火爆全网,收获了上千万粉丝,同时他还在B站为中国工人“代言”。

《肖申克的救赎》中写道:“心若是牢笼,处处为牢笼,自由不在外面,而在于内心。”

有时我们感觉被生活逼入死角,那是自己画地为牢。

风雪的摧残,成就了雪莲花的惊艳。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学会在心中修篱种菊,从琐碎的小事中抽离出来,腾出时间给自己,去感受生活的本真。

你会发现,繁杂的生活也变得趣味横生。

人生,活的就是心态。心若受阻,就苦痛加身;心若释然,则万般自在。

在漫长的岁月里,与其在别人的目光中活得战战兢兢,不如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风生水起。

来源:全景视觉

逻辑资本

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术》中说:“思路决定出路,没了思路,也就没有了出路。”

把一件事做好不难,可一旦同时要处理的事务增多,人就容易手忙脚乱,毫无头绪。

而此时处理事情的水平高低,则取决于一个人的逻辑资本。

所谓逻辑资本,就是釆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

它可以剥开事物的表层,让我们看到本质。

一个人拥有了逻辑资本,便能让自己从一团乱麻中抽丝剥茧,找出问题根源,提出治本之策。

1956年,美国为了重振肯塔基州的经济,决定在北科尔滨区新建多条高速公路。

桑德斯和朋友们听说了这个消息,就打算在高速公路附近开一家加油站。

可是,到北科尔滨区后才发现,这里早已开了多家加油站。

一打听才知道,许多商人早早几个月就打听到了修路的消息。

他的朋友觉得此时仍有机遇,打算花重金抢占其实早已所剩无几的市场,但桑德斯却没有这么做。

他查看了方圆几公里的基础设施,经过仔细调查和分析,他发现:“大家都关注到表面现象的车需要加油和清洗,可路过的行人和车主也要吃饭啊。”

人、路、车,这三者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于是,他决定在一处离加油站不远的地方开家快餐店。

高速公路建成后,尽管北科尔滨区车水马龙,可是,由于加油站数量过多,平摊到每家店的利润也就没多少了。

桑德斯的餐厅因为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吸引了无数车主,生意天天火爆。

这正应了一句话:“你拥有怎样的思考力,就会匹配怎样的财富。”

一个人得到与失去,都是取决于你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得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思考不到位。

都知道高手下棋时,会往后多看几步,那是他在提前思考对手的招数。

正如马东所说:“任何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切入,都会有不同观点,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论断。”

人和人命运的不同,往往就在于思考力的差距。

当我们身陷困境时,要学会及时转弯,试着转换角度;

当我们思绪杂乱时,不妨头脑升级,把问题分条析理,逐个击破。

人生在世,唯有向外探寻,向内思考,才能见微知著。

来源:全景视觉

生存资本

“我今年36岁了,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

唐山收费站的一位大姐的话引起了网友热议,因为这位大姐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缩影。

在岁月的长河中,很多人可能对琐碎的工作渐渐失去了兴趣,每天只是疲于应付当下。他们始终待在舒适区里过着不痛不痒的生活,不再有憧憬,更不会再有梦想。

可是,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倘若我们没有生存资本,何来幸福的生活?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木匠,他的木工技术家喻户晓。

不少人找他拜师学艺,都被他拒绝了。因为,他想把自己的手艺传承给自己的儿子。

可儿子根本瞧不起木工这份职业,他认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出去一定能闯出一片天。

于是,他找了一个借口外出打工。

不知不觉几年过去了,儿子仍一事无成,觉得混不下去了,才灰溜溜地回家。

一天,老木匠让儿子把院子里堆放的一堆废木料拉去卖掉。

儿子装了满满一车,拉到集市上却只卖了100元钱,还不够一天的生活开支。

几天后,老木匠又让儿子去集市上把他做好的几件柜子卖掉,这次卖了1000元钱。

又过了几天,老木匠又让儿子去集市上把他精心打造的一组屏风卖掉,这次卖了10000元钱。

儿子兴高采烈地回家后,把钱交给老木匠。

老木匠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同样是一堆木料,当废木料,它只能卖100元;做成柜子,它可以值1000元;再做成高端大气的屏风,它就能值10000元。”

老木匠一直没停下手里的活,又接着说:“值钱的不是木料,而是打造木料的技能。”

儿子恍惚大悟,下定决心好好跟父亲学习技术。

自此,他一边向老木匠勤勤恳恳地学习手艺,一边在学到的技术上不断创新。

最终,他声名鹊起,找他定制家具的人也越来越多。

正所谓:“一把青丝一根针,一等绝技惊世人。”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

当一个人在面临困境时就会明白,没有一技之长,就如落叶一般,永远被风所掌控,风的去向便成了他的归宿。

一个人要在现实中立足,唯有博学多识,多学一项技能,才能让自己拥有核心竞争力,成为生活的掌舵者。

来源:全景视觉

人生就如一艘小船,在生活的洪流里浮浮沉沉,想要这艘小船平稳地前行,就得有一个坚固的锚,才能抵御各种风浪。

这个锚,就是你内在的三大资本:

心态资本,让你笑对生活;

逻辑资本,助你深度思考;

生存资本,让你价值升级。

愿你我都能拥有无形的内在资本,将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作者: 锦黎,终身读书实践者。钟爱写作,以笔书情,用文字凝视内心,以理性洗刷人生。

相关阅读

  • 马克思文明观的三重维度

  •   文明问题在思想史上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不同思想家对文明都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实践是解析文明的基础,人的发展是评析文明的尺度,实现人的解放是共产
  • 我省启动资本市场培育系统

  • 近日,甘肃资本市场培育系统启用仪式暨专题培训会在兰州举办,我省资本市场培育系统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甘肃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省工信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甘肃监
  • 这个“五一”,我还是选择回老家陪父母

  • 热爱家乡,眷恋家人,永远是一种美德,自然,朴素,和年龄无关。全文2580字,阅读约需5分钟 撰稿/姚华松(广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编辑/刘昀昀 校对/吴兴发▲我带村里的孩子们去山上上课
  • 8岁男孩爱啃指甲妈妈带其做美甲

  • 近日,辽宁锦州的高女士为了帮8岁儿子改掉啃指甲的习惯,带其去做了美甲。高女士称,做美甲前有和儿子商量好,不会影响学习和写作业,做美甲后儿子再也没有咬过指甲,效果非常显著。(@搜
  • 一本绝对值得反复阅读的投资佳作

  • 风险提示:本文为转载文章,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作者:只需要五次来源:雪球非常荣幸能够在“世界读书日”这个活动当中得到@今日话题
  • 被动投资大时代

  • ​今天大A沪指震荡走低,连续微跌四日;深证和创业板横盘整理;权益市场成交额近5个交易日首次低于万亿规模。半导体走强;一带一路题材下挫,中字头股普跌;ChatGPT概念冲高回落。​​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人到一定年纪,拼的是你内在的三大资本

  • 知乎上有个提问:“人到一定年纪,还可以拼什么?”其中有条高赞的回答说:“每个人到了一定年纪,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遇到的事也越来越多,更需要内在的加持。”百丈高树抗住风吹雨打,
  • 古城游、乡村游……“五一”假期,青州火了!

  •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五一”假期,青州旅游火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徜徉于十里古街、沉醉于诗意乡村,赏美景、品文化,享受假日美好时光。  在青州古城的古街两旁,抖空竹
  • 张载“德性所知”正解

  •   北宋理学家张载曾对人之认识做过区分,即“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这一区分源于《正蒙·大心》开篇第一章:“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