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地球之后接着发生了什么

​在科学类教材中,曾提到大约6600万年前,地球主宰者恐龙群体突然灭绝,而导致这场物种灭绝的最权威性解释是因为一颗小行星撞地球导致的,这个威力超猛的巨大陨石被命名为——希克苏鲁伯陨石。

那么真若如科学家所说恐龙的灭绝跟这块巨型陨石有关,那么在这块陨石撞击地球之后,保守创伤的地球又发生了什么呢?

历代的人类对当时所发生的场景尽最大能力去想象,当然,也只能想象。

然而,最新出土的一批化石为人们的想象提供了更具体、更形象的素材。这是一些远古鱼类和树木的化石,出土位置位于美国北达科他州。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化石表面裹着一层来自天外的玻璃状岩石碎砾,而且还有曾被水淹的迹象。

希克苏鲁伯撞上地球之后,引发了冲击力相当于10、11级的地震冲击波,这个巨型冲击波在全球扩散,排山倒海,天翻地覆,乾坤挪移,南北两极颠倒,引发漫天漫地的大洪水……那惊心动魄的时刻就锁在这些各式各样的化石之中。历代地质学家、考古学家、科学家凭借这些化石一点点复原出洪荒之力主宰的地球的模样。

在这次研究报告中,大致这样描述了希克苏鲁伯“拥抱”地球时的画面。某一天,直径12公里的希克苏鲁伯带着火焰从外太空而来。就这样,它以无法形容的速度撞到地球,数十亿吨液化和汽化的岩石旋即喷薄而起,遮天蔽日、铺天盖地,方圆数千公里旋即盖上了一层岩浆。

不要以为这是科学家信口拈来的胡诌哦,在塔尼斯出土的化石“诚实”记录了珠子般大小的熔岩横扫地面的时刻。

身材高大的生物,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而那些水中的鱼儿也未能幸免,它们在混合着熔岩的湖中挣扎,拼命呼吸之时将水里的熔岩颗粒吸进去,很快,这些杂质卡在鱼鳃里,伴随着这些鱼儿沉睡了千百万年,变为化石。这些熔岩颗粒还进入植物的树脂中,这也就是为何现在发现的大量琥珀可以清晰地看到熔岩颗粒的原因。

这次撞击除了消灭了物种之外,还使得大陆板块发生了明显变化,例如在撞击后的几个小时候,墨西哥湾冲到3000公里之外的北达科他州。一些海洋区域变为陆地,而陆地变为海洋。火焰、洪水、地震、飓风、雾气等等使得天昏地暗,生物失去了生命依赖,唯有选择“适者生存”,为数不多的生物陆续进入海洋,进化成为海洋生物。当然,这只是一种“自救”的过程,随着不断的演变,一些海洋生物再次回到陆地,进化为陆地生物。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祖先也正是从水中而来。因此,地球上的一切源自海洋这句话,也许并非虚构。

这次考古调查的阿尔瓦雷兹教授说““我们提出恐龙大灭绝猜想时,依据的只是铱元素异常积淀的发现,这种沉淀是彗星或小行星的‘杰作’。自那以后,证据越来越多。但是,发现这样一个死亡现场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本文图片取材自网络,参考资料《美国科学院院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