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陨石能不能顺利“见人”,必须得经历这三道“鬼门关”!

移民地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什么是陨石呢?

地球以外的宇宙流星体或尘埃碎块脱离原有的运行轨道,散落到地球或其它大型天体表面,留下未燃尽的石质、铁质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就是我们所说的陨石了。很多人会认为宇宙中的小流星体或者尘埃碎块多的是,地球上的陨石也肯定多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尽管不知确切数字,但据科学家统计,地球每年都要接受37,000-78,000吨左右这样的“天外之物”,数量不可谓不多。但它们大多数会在地球高空就燃烧殆尽,化成粉尘,即便落在地上也难以找到。少部分幸存的大约每年仍有500颗左右的陨石落到地面,大多数陨石为拳头大小。但是,通常每年只有5至10颗陨石会被发现坠落,并被科学家得知和寻获。少数的陨石够大、速度也够快(每秒12公里),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撞击坑;相对的,其它的陨石则因为不够大,坠地时速度也不够快,则很少能在地面上创造出显著的特征了。

2009年10月15日,一颗流星略过荷兰格罗宁根(图:NASA)

传统上,陨石一般分为三类:石陨石,铁陨石以及石铁陨石(有点像绕口令)。石陨石含硅酸盐较多,铁陨石则含有不少铁镍合金,而石铁陨石是铁和硅酸盐含量都不少。大部分的陨石均为石陨石,铁陨石的比例可能低于5%。但事实上铁陨石和石铁陨石却更容易在地球环境下被发现,因为它们与地球岩石显然更容易区分。

当然陨石不止在地球上存在,在太阳系其他星球也同样存在,比如月球和火星。机遇号火星车2005年在火星发现了篮球大小的镍铁陨石。在整个任务生涯中,机遇号共发现了六块陨石。好奇号也曾经在火星发现和研究过火陨石。

好奇号火星车用ChemCam相机拍摄的一块镍铁陨石(图:NASA)

从科研角度而言,因为在含碳量高的陨石中还发现了有机质,比如氨基酸,因此陨石被认为与地球生命的起源有相当大的关系。在2018年1月,研究人员还发现一颗45亿年前的陨石中含有液态水,以及可能是生命起源所需的复杂有机物;而陨石的“前世”在何时如何形成的,又在太空遭遇了什么宇宙射线……这些都可能被“记录”下来并带到地球上,这些“记录”让陨石成为宇宙中的“文物”,将帮助人类窥探宇宙过去的片段时光。

客观来说,一颗陨石能不能顺利“见人”,需要经历三道“鬼门关”。

第一道难关,“车祸”

在太阳系的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一条小行星带,是太阳系中天体数量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它就是大多数陨石的故乡。人类已发现的所有陨石中,98.5%都来自于在这一区域,天文学家预估这里至少有70~170万颗直径一公里以上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在自己轨道运行,并不断地发生着碰撞,据科学家估计,直径大约20千米的小行星平均1000万年会发生一次碰撞,有时就会被撞出轨道奔向地球,所以地球上的大多数陨石必须经历这一回“车祸”,才能踏上变成地球陨石的道路。

太阳系小行星带示意图(图:Wiki)

第二道难关,“火烧”

在进入大气层时,非地球的天体与地球大气剧烈摩擦发出光热,表面温度达到几千度,这便是流星。没有完全燃烧殆尽的流星体会落到地球上,这就成了陨石。可见,陨石的形成必然会经过“火烧”这一环节。

一般来说,同一颗陨石,会形成两种熔壳,一种是在太空中小行星之间相互撞击产生的熔壳(也就是“车祸”关),另一种是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熔壳。陨石在高空飞行的高温下,表面融化成了液体。后来由于低层比较浓密大气的阻挡,陨石速度越来越慢,融化的表面冷却下来,形成一层薄壳叫“熔壳”。熔壳很薄,一般在1毫米左右,颜色是黑色或棕色的。在熔壳冷却的过程中,空气流动在陨石表面吹过的痕迹也保留下来,叫“气印”。熔壳和气印是陨石表面的主要特征。

默恩佩维陨石(一种铁陨石)表面能明显看到类似拇指指纹的气印痕迹(图:Wiki)

第三道难关,“荒野求生”。

陨石在地表的分布基本是均匀的,然而地球上71%的面积是海洋,因此大多数陨石都会落到海洋里,意味着基本“见人”无望。只有少数陨石才能落到陆地上,当然它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大量的陨石会经历当地的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以及人类对地面状态的频繁干扰,很难长时间保存下来。特殊的弱地表地质作用,才会使得某些区域的陨石相对富集一些,而缺少地球上的石头干扰,会使得陨石更容易被发现,比如南极冰原和沙漠地区,就是全世界陨石的主要发现地。我国地新疆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成为国内最主要的陨石发现区。

南极大陆在陨石发现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截止到2013年,地球上已经发现了超过30000块陨石,而在南极大陆总共大约发现了超过23000块陨石。由于南极大陆被厚达几千米的冰盖覆盖,当陨石降落到南极冰盖时,就会直接射入冰层深处,从而很少受外力风化侵蚀,而保存在里面。而当冰川移动、融化时,独特的陨石也会逐渐显露。

从左至右分别是豪阿德陨石、欧氏体陨石和闪长岩陨石,当通过偏振光显微镜观察时可以看到不同的矿物以不同的颜色出现。左侧和右侧的陨石均来自于南极洲(图:NASA)

陨石要达到“能见人”的程度大致如此,三关考验最终决定了陨石最终能否呈现在人类面前。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大的铁陨石是非洲纳米比亚的戈巴(Hoba)铁陨石,重约60吨。我国新疆的大型铁陨石,重约28吨,是世界第三大铁陨石。

戈巴铁陨石(图:Wiki)

而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是我国的吉林陨石,已收集的样品总重为2616公斤,最大块的吉林1号陨石,重1770公斤,是人类已收集的最大的石陨石块体。

吉林1号陨石(图:Baidu)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